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影视文化笔记

比利·怀尔德:美国电影承前启后的革新者

∷宋云峰

生涯与成就

比利·怀尔德( Billy Wilder, 1906 2002 )是生于奥匈帝国的犹太裔美国电影导演。他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例如新闻记者、艺术家(收藏)、电影制片人、电影编剧以及电影导演,跨度达 50 年之久。其中他最突出的贡献是以六十多部影片拓展了美国电影在题材与体裁双方面的疆界。怀尔德被视为好莱坞黄金时代最杰出和最多样化的电影导演之一,仅在编剧方面就获得过 12 次奥斯卡奖提名,这一纪录直到 1997 年才被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打破。美国电影学院评出的最有趣百部美国电影榜单上,怀尔德以五部之多与伍迪·艾伦和马克思兄弟( Marx Brothers )并列第一,其中他的喜剧《热情似火》名列榜首。在美国电影学院评选出的 20 世纪美国百部佳片榜单上,怀尔德就有四部入选。怀尔德的《桃色公寓》(或译《公寓春光》)使他同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和编剧三个主要奖项,而获此殊荣的影人在美国电影史上只有五个人。鉴于他的杰出贡献,怀尔德 1986 年获得了美国电影学院的终身成就奖, 1993 年获得国家艺术勋章( National Medal of Arts )。

主题与风格

怀尔德在美国电影的主题与风格方面都有创新和突破,这使他成为最多产和最多样化的美国导演之一。例如在主题方面,他的电影深刻探讨了所处时代的美国社会问题与人性( social problems and humanity ),涉及贪婪、谋杀、好莱坞内幕、酗酒、婚外恋、异装癖、同性恋等。风格方面,他的《双重赔偿》( 1944 )和《日落大道》( 1950 )开创并奠定了“黑色电影”( film noir )这一崭新流派;在喜剧方面,怀尔德更是以自然流畅的冷嘲和热讽( sardonic )形成了自己的幽默( humor )风格,凸显出人性的弱点与无奈(例如,《失去的周末》( 1945 )、《七年之痒》、《热情似火》以及《桃色公寓》)。

可以说怀尔德的电影,无论主题还是风格,对影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 1993 年,在接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四千金的情人》 Belle Epoque )时,西班牙导演菲尔南多·特鲁巴( Fernando Trueba )答谢说:“ I would like to believe in God in order to thank him. But I just believe in Billy Wilder... so, thank you Mr. Wilder. ”英国导演山姆·门德斯( Sam Mendes )在拍摄《美国丽人》( 1999 )之前曾反复观摩怀尔德的《桃色公寓》。 2012 年,法国导演米歇尔·哈扎纳维希斯( Michel Hazanavicius )因《艺术家》( The Artist )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在领奖致辞时他说:“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following three people, I would like to thank Billy Wilder, I would like to thank Billy Wilder, and I would like to thank Billy Wilder.

怀尔德在 50 年的电影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首先,他极度重视剧本的故事情节和对白创作并避免像希区柯克( Hitchcock )和奥森·威尔斯( Orson Welles )那样对摄影的过度重视,因为他认为过分突出摄影技巧会干扰观众欣赏流畅的故事情节。所以,怀尔德的电影都呈现出紧凑的故事和精彩的对白,摄影则服务于故事,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而他本人也几乎参与甚至是主导创作了他所导演的所有电影的剧本。

其次,怀尔德善于与演员合作并引导和发挥他们的特点和潜力,例如《双重赔偿》和《桃色公寓》中的弗雷德·迈克默里( Fred MacMurray )、《日落大道》中的格洛丽亚·斯旺森( Gloria Swanson )、《情归巴黎》( Sabrina )中的汉弗莱·博加特( Humphrey Bogart )以及《热情似火》中的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 )。总计有 14 名不同的演员由于出演怀尔德的电影而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第三,怀尔德的大多数电影缺乏明确的政治倾向或阶级立场,本身即是一种刻意所为的立场。他对当时的政治问题没有兴趣,而专注于人性的挖掘和普通人面对的问题;既没有受到麦卡锡主义好莱坞黑名单的影响,对列入黑名单的左翼影人也缺乏任何同情。也许正由于此,他的作品在当时既受到许多影评人的热捧,也遭到某些人的否定和批评,例如著名影评家大卫·汤姆森( David Thomson )以及美国作者电影理论的倡导者安德鲁·萨里斯( Andrew Sarris )。现在看来,也许正因为缺乏政治倾向而专注于普通人的故事和人性,怀尔德的经典作品才越来越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熠熠生辉。

经典与代表

1. 《双重赔偿》( Double Indemnity, 1944

《双重赔偿》是 20 世纪 40 年代新兴的“黑色电影”( film noir )的代表作和经典,讲述了性感家庭主妇菲利斯诱惑并串通保险公司推销员沃尔特为其丈夫秘密购买人寿保险并设计谋杀以骗取保险公司双重赔偿的故事。双重赔偿指的是当时保险公司一种人寿险种里含有的意外事故死亡可获双重赔偿的条款。

该片贡献至少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新兴的“黑色电影”建立了惯例,例如贪婪和欲望导致犯罪的主题、蛇蝎美人和脆弱男性的人物以及“百叶窗”阴影布光和画外音的叙事。二是挑战了美国电影审查制度(指《海斯法典》,一部美国电影审查法典,对电影的画面和内容作了严格的规定,于 1969 年取消)。詹姆斯·凯恩( James Cain )的同名原著小说讲述了骗保过程中两对三角恋爱的复杂关系。尽管小说当时很畅销,但人们认为在《海斯法典》的管制下“通奸”的核心主题很难拍成电影。正因为如此,具有尖锐主题的《双重赔偿》上映后的热映和获得奥斯卡奖的多项提名未能说服大多数评奖人将任何奖项授予该片。

当时颇具影响力的电台节目主持人楼埃拉·帕森斯( Louella Parsons )力挺《双重赔偿》,他慷慨激昂地说:“ Double Indemnity is the finest picture of its kind ever made, and I make that flat statement without any fear of getting indigestion later from eating my words. ”希区柯克也亲自写信给怀尔德,信中说:“ Since Double Indemnity, the two most important words in motion pictures are'Billy' and 'Wilder' ”。

而现在看来,《双重赔偿》的主题与风格均具有独特性和超前性。由于该片在文化、历史和美学上的贡献( culturally, historically, or aesthetically significant ),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电影档案馆 1992 年予以收藏。 1998 年美国电影学院评选出 20 世纪美国百部佳片,《双重赔偿》名列其中,位居第 38 名。

2. 《失去的周末》( The Lost Weekend, 1945

两年之后,怀尔德改编并导演了查尔斯·杰克逊( Charles R. Jackson )的同名小说《失去的周末》,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奖。影片讲述了一名作家如何在过去的六年半的时间里,尤其是每个周末,与酗酒做斗争的故事。这也是第一部认真审视酗酒问题的主流美国电影,对《海斯法典》的清规戒律也是一个挑战。事实上,怀尔德拍摄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是与他一起改编《双重赔偿》的小说家和剧作家雷蒙德·钱德勒( Raymond Chandler )。钱德勒当时正在努力戒酒,但与怀尔德的紧张关系致使他重拾酒精来解压。怀尔德试图探究酗酒的原因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

2011 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电影档案馆收藏了《失去的周末》的胶片,称赞该片是:“ an uncompromising look at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alcoholism ”而且“ (it) melded an expressionistic (表现主义的) film-noir style with documentary realism to immerse viewers in the harrowing (烦人的) experiences of an aspiring New York writer willing to do almost anything for a drink.

《失去的周末》还在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迄今为止,只有两部美国影片同时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另外一部是《马蒂》( Marty, 1955 )。

3. 日落大道( Sunset Boulevard, 1950 )

1950 年,怀尔德参与编剧并导演了黑色讽刺影片《日落大道》,深刻揭示女演员在好莱坞内部的残酷竞争及潜规则,获得好评。故事讲述了由于有声影片的到来而过气的女明星诺尔玛·戴斯蒙德( Norma Desmond )为了重新获得出镜机会而殚精竭虑、不择手段并最终杀人的悲剧。由感同身受的好莱坞影星格洛丽亚·斯旺森( Gloria Swanson )饰演诺尔玛,威廉·霍尔登( William Holden )饰演被她囚禁的剧作家乔·吉利斯。

《日落大道》因为其深刻揭示好莱坞内部残酷竞争本质的主题和缜密独特的黑色电影叙事风格而广受好评,获得奥斯卡奖 11 项提名并获得其中的三项,成为该类影片的经典。 1989 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建立了国家电影档案馆,而《日落大道》被首批选入收藏名单予以保存。 1998 年,美国电影学院评选出 20 世纪美国百部佳片,《日落大道》名列其中,位居第 12 名。

4. 《七年之痒》( Seven Year Itch, 1955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之后,怀尔德专注于喜剧的创作,留下了一系列旷世之作,例如浪漫喜剧《情归巴黎》(或译《龙凤配》, 1954 )、滑稽 / 荒诞喜剧( farce/screwball comedy )《七年之痒》( 1955 )和《热情似火》( 1959 )以及讽刺喜剧( satire )《桃色公寓》( 1960 )。这些喜剧在主题和风格上均拓展了好莱坞主流喜剧的疆界。

《七年之痒》根据乔治·阿克塞尔罗德( George Axelrod )的同名三幕舞台剧改编,由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 )和汤姆·尤厄尔( Tom Ewell )主演,讲述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男人寻求婚外情的中年危机现象。《七年之痒》的名称系调侃男人在结婚七年之后对妻子失去新鲜感而蠢蠢欲动地去寻求婚外情刺激,现已成为心理学家常用的术语来描述这种现象。怀尔德将梦露塑造成纯情而性感的女神形象,尤其是她站在纽约地铁地面通风口其白色褶裙被风吹起露出玉腿的镜头更成为其性感女神的经典标志。

为了应付《海斯法典》关于主题和台词禁忌的审查,舞台剧中的许多台词不得不在拍摄时删除或更改,整个情节也不得不动大手术。编剧阿克塞尔罗德和怀尔德抱怨说拍这部电影就象戴着镣铐跳舞( the film was being made under straitjacketed conditions )。在原剧中,男主人公谢尔曼是与梦露饰演的角色发生性关系的,而在影片中怀尔德不得不改成谢尔曼的浪漫想象。但反过头来看,这种间接和隐晦反而提升了该片的艺术性。所以,许多经典的产生都拜《海斯法典》所赐,想出各种“艺术”方法来表达“禁忌”。

由于该片的成就,美国电影学院将其列入百年美国百部喜剧佳片排行榜,位列第 51 位。尤厄尔获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怀尔德也获得了美国导演公会最佳导演提名。

5. 《热情似火》( Some Like It Hot, 1959

1959 年联艺公司发行了怀尔德的另一部荒诞喜剧( screwball comedy )《热情似火》,由于其主题更加大胆前卫,涉及性、易装癖和同性恋,该片未经送检审查就直接上映了。虽然该片翻拍自 1935 年的法国电影 Fanfare d'Amour Fanfares of Love ),但怀尔德加入了黑帮在禁酒期(美国 20 世纪 20 30 年代)走私的主导动机( motif ),使之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影片中,杰克·莱蒙( Jack Lemmon )和托尼·科蒂斯( Tony Curtis )饰演因无意看到黑帮贩酒而被追踪的两名男乐师。他们不得不男扮女装混入一家女子乐团并因大祸而得艳福,追逐乐团里的女歌手(由梦露扮演)。

作为一出主题突破禁忌的喜剧,《热情似火》的票房获得空前成功,与其它尺度大胆的影片一起为《海斯法典》敲响了丧钟( one of the final nails in the coffin of the Hays code )。美国著名影评人罗杰·埃伯特( Roger Ebert )赞扬该片:“ Wilder's 1959 comedy is one of the enduring treasures of the movies, a film of inspiration and meticulous( 注意细节的 ) craft. ”该片在当年的金球奖颁奖仪式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歌舞 / 喜剧片女演员奖(梦露)和最佳歌舞 / 喜剧片男演员奖(莱蒙)。 1989 年,美国国会图书馆电影档案馆因其历史、文化和美学意义永久收藏该片。 1998 年,美国电影学院评选该片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喜剧电影。 2002 年,英国第四频道( Channel 4 100 部最伟大电影评选榜单该片名列第 5

6. 《桃色公寓》( The Apartment, 1960

《热情似火》成功之后,怀尔德又拍摄了另一部颇具黑色幽默色彩的讽刺喜剧《桃色公寓》,由杰克·莱蒙饰演一家保险公司里的白领小人物,为了升职加薪而将自己的公寓借给自己不同部门的经理与他们的婚外情人幽会,后来却发现顶头上司(由 Fred MacMurray 饰演)的约会情人竟然是自己心仪的电梯女(由 Shirley MacLaine 饰演)。该片最初的灵感来自英国导演大卫·里恩( David Lean 1945 年的《相见恨晚》( Brief Encounter )中男主人公借用自己朋友的公寓和一位无聊的家庭主妇幽会的情节,并参考了好莱坞演艺圈类似的真人真事。另外,影片中女主角因羞耻而自杀未遂的情节则来源于编剧戴蒙德( Diamond )朋友的经历。

《桃色公寓》上映后在票房和评论方面均取得成功( 2500 万美元的票房在当时是相当高的)。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 )影评人博斯利·克劳瑟( Bosley Crowther )称赞该片:“ A gleeful, tender, and even sentimental film. ”芝加哥太阳时报( Chicago Sun-Times )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对该片也赞赏有加,列入其最佳影片名单。在当下的烂番茄电影网上,对该片 54 篇影评的平均得分高达 93 分。

然而,《桃色公寓》由于主题的敏感和禁忌(不忠和通奸)也和《双重赔偿》当年一样遭到一些非议。例如,当时《星期六评论》影评人霍利斯·阿尔珀特( Hollis Alpert )称该片为“ a dirty fairy tale ”(肮脏的童话)。影片公映后,主演之一的弗雷德·迈克默里(饰演偷情的上司)曾在街头遭遇陌生女人斥责他出演这部“肮脏污秽的电影”( dirty filthy movie )并以手袋袭击他。

总之,《桃色公寓》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第 33 届 ( 1960 年)奥斯卡奖十项提名,并获得其中的五项,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怀尔德一人获得三项主要奖项)。这也是最后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黑白影片(直到 1993 年《辛德勒名单》出现)。 1994 年,美国国会图书馆电影档案馆收藏了该片。美国电影学院也将该片收入美国百部电影排行榜之列(位居 93 名)。❖ GdkNzw9Pd/7498W5YIi6UYxMAaSiuLpnlSdm/92drpgsgM72BjlvcDiF/gG8JQb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