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说过一段精彩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学科的知识都能相应地提升我们的某种能力,启迪我们的智慧。
智慧能够决定好的命运,它是获得快乐和成功的源泉。人生如果没有智慧,就会活得窝囊和贫困。
古语云:“开卷有益。”小时候,我们的头脑如一张白纸,学什么就成什么。少年时期,看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课外活动和简单的劳动,对全面挖掘我们的潜能是大有裨益的。
课余时间,我们可以看看百科全书、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以及其他古今中外的优秀图书,也可以参观一些科普展,如航天展等。
课外学习能够弥补学校教育时空的限制,对于丰富我们的知识,滋养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将是十分有益的。
周恩来上小学时,进步教员高戈看到他是个聪明、勤奋、上进的学生,便经常找他谈心,介绍各种进步书刊给他看,如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等。受这些书刊的影响和启发,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以使自己不受别人蒙蔽的人。”一个人,获得智慧,感悟人生,决不能只靠个人的经历和实践,而须利用前人已积累的经验。而要学习前人的经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哲。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我们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一切都飞速地发展着。倘若一个人在这信息时代中不读书、不学习,脑子中只保留那仅有的一点小聪明,我想,即使这个人天资聪明,也会很快被人们所抛弃,被社会所淘汰,被时代所遗弃。明朝的许仲琳说过:“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不读书,不知道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不知道国家的政事,岂不是“萤火之光,其亮不远”?
古人云:“读书学礼。”读书的另一个好处呢,就是为了培养人们品德高尚,知书达礼。培根曾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古代名人们的优良传统思想,如敬老爱幼、珍惜时间、不耻下问等,都被后人记载在书中,读了它,领悟其中的道理,能应用,就将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出过不少名人,而这些名人的故事,他们的勤奋、刻苦,读一读,多少也会对自己有所影响,让我们能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虽说读书的好处数不完,但再好,世上不爱读书的人还是有很多。如我身边的某些人,自幼厌学,如今到了工作年龄,却由于书读得很少,四处碰壁,找不到工作,后悔也来不及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