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只有做完做好,才说明你做了

做了不代表做完,做完不等于做好。三者不过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什么是“做了”?举例来说,经理吩咐你到财务部交一份报表,你拿着去了,但最后是否能及时送到,报表有没有错误,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在你关心的范围之内,会计不在,你会原件带回。这样的工作标准充其量也只能是“做了”,甚至是走过场、糊弄人。

什么是“做完”?我们还用上面的案例来说明。你成功找到了会计,递交了报表,然后回到自己的部门向经理“交旨”。就任务本身来说,你已经完成了。

大多数人做到这一步,都会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很到位了,足以对得起公司支付的工资了,但事实上是这样吗?未必。任何一项工作,没有经过最后的检验,都不算是圆满完成。仍然以交报表一事为例,可能报表中存在着某些错误,或者财务部还需要一些相关数据,你有义务找出问题所在,及时修正,确认准确无误之后才递交给财务部,并将财务部的相关意见反馈给你的部门经理,直至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才证明你真的“做了”、“做完”了,而且“做好”了、到位了。这意味着对工作目标和工作品质负责。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这种美丽的假象迷惑——在岗位上规规矩矩,如期完成了工作,就表示有了结果,就意味着做好了。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只是在例行公事,甚至得过且过,在公司里混日子。

在一座深山古寺里,有一个小和尚专司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透顶。于是住持就想把他调到后院劈柴。

相比撞钟,挑水劈柴可是力气活,小和尚不愿意去,反而不服气地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吗?”

住持很耐心地说:“都不是,你撞的钟很准时,也很响亮,只是钟声空泛,没有一点感召力。撞出的钟声应该浑厚、深沉、悠远、圆润,因为我们的钟声是要用来唤醒沉迷的众生的。”

为什么住持会以小和尚工作不到位为由重新给他安排工作呢?就是因为小和尚认为撞钟就是最后结果,从来不会想住持真正想要的是用悠远、浑厚的钟声唤醒世人,更不去管钟声是不是达到了真正的目的。如此这般,即便撞钟百年,也不会到位,只是在毫无价值地重复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动作而已。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观念和态度,同样是撞钟这样的简单动作,有人心不在焉,有人却能从中撞出禅心。

清晨,老禅师从禅定中起身,恰巧这时传来一阵阵悠扬深远、震彻山谷的钟声。老禅师屏气凝神,侧耳聆听,钟声一停,便召来侍者,问道:“今天早晨是谁在撞钟?”

侍者回答说:“报告方丈,是一个新来参学的小沙弥。”

老禅师吩咐侍者叫来这位小沙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

小沙弥忐忑不安地回答:“没什么特别心情,只是为打钟而打钟。”

老禅师说:“你在撞钟的时候,心里一定在想着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非常高贵、响亮,只有那种心意虔诚的人,才会撞出这种声音。”

小沙弥很认真地回答说:“其实也没有刻意想什么。我尚未出家参学时,曾经有人告诫我,钟即是佛,打钟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司钟。”

老禅师听了很高兴,他说:“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保持这种敲钟的禅心。”

小沙弥一直记着老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后来继承了老禅师的衣钵,成了一名得道高僧。

敲钟是和尚们的必修课,不过,它本身只是一个动作,没有什么意义,钟被敲响也不是最终的目的,敲出禅心、警醒世人才是佛家讲的“悟”的真谛。

小沙弥的行为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到位。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说:“工作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对于每一个职场中人来说,工作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上天赋予的使命,天职所在,使命必达。

传达某项指令、执行某项任务、开展某项工作,按部就班地“做了”只是一个过程,“做完”也只是产生了某种效果,这些远没有做到位。只有充满激情,工作主动,从不半途而废,善于发现问题,努力寻找解决方案,直到将问题彻底解决,真正完成了,才是公司和老板想要的唯一结果。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员工,那么请记住:工作要的是结果,而不是完成任务。只有锁定“结果”这个目标,而不是完成任务的过程,而且“做好”了,做到位了,你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 aKOkPpl/8As552P31TEwUkko36dhHfbTf/0R1zgKFlBAnHoifkbOXUaV8yJUkDg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