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演讲与美学

——李燕杰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演讲就是艺术中的艺术,是花中之花。花不能没有颜色,鸟不能没有翅膀,教育家的语言也不能没有美感。“鸟无双翼不飞,车无双轮难行”,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正是演讲的双翼、双轮。

火,是需要助燃的,演讲者的责任就在于用自己心中的火去燃起听众心中的火。

演讲家,必须多思、多想。一个思想上的懒汉,永远不可能成为演讲家。

世界上最难的事,在于有意识地说出别人无意识的话,也在于说出别人想说而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理。

一切艺术创造的前提,都必须有想象力。人有了想象力,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可以立足今天、看到明天、推知后天。演讲,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综合。任何艺术都需要创造,同时也需要借鉴,甚至采取“拿来主义”。

演讲家不是诗人,但他应有诗人的气质,要成为时代的号角、报春的使者。

演讲中的笑料,是美化语言、活跃气氛的一种方式,笑中,使人思考;笑后,使人感悟。表情是演讲人真情的流露,面无表情的演讲者会在自己与听众间建起一条无形的高墙。

一个演讲家在平时生活中,要善于剔除心中之冰炭,增益胸中之温暖。心中少冰炭,必须多温暖,有了温暖,自然春风荡漾、温暖宜人。

演讲是创作,是艺术,创作与艺术都需要有一种风格。

一个演讲家的演讲风格是人格与灵魂的外化,人格低劣的人,是不可能在演讲中有高品位的。

演讲家,应该是永葆青春活力的人,是具有内蕴之力的人,是能够通过惊人的爆发力,把自己内心积蓄的热量散发出来的人。

他在台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显示着他内心那种坚不可摧的力量。

演讲时应强调四易:易听、易感、易记、易悟。也就是说,既有美的韵律,又有真的情感;既有动人的形象,又有深邃的哲理。演讲时,可以借景以抒怀,借人以言志,借事以喻理,借物以讽喻。

一句话说得恰逢其时,一句话讲得恰如其事,其影响与效益则无法估量,这是对演讲家智慧与胆识的考验。

平庸的演讲者,经常是先说后想,讲完之后再后悔。

演讲者谈的是世界观问题,他以问号作为开始,以惊叹号作为结束。他以生动的语言,提示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矛盾斗争,把自己探索的艰辛、思考的曲折、奋起的愿望非常形象感人地再现给听众。演讲者如果没有在语言上下一番工夫,就不会给听众以深刻的启示。

不同的声音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果我们善于把各种声音合理而巧妙地组合起来,就能使我们的演讲大为增色。只有懂得声音,并能自如地、合乎规律地运用声音,才能在演讲时营造富于情感的语言环境。

演讲家的激情,犹如诗人的诗兴,犹如艺术家强烈的创作欲望。

当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成熟的时候,当他被所见所闻之事点燃内心激动的火焰时,他“血脉涌涨,心动神驰”,他“情思意绪,生机勃然”,他“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感情激动了,自然“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这样的演讲,才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才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古人说:“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演讲者没有真挚、强烈的激情,没有鲜明的爱憎,没有“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是不可能用他的语言力量去征服听众的。

一个好的演讲,既要有科学性、哲理性,又要有艺术性,有诗情画意,有情趣。当演讲家的心和人民的心一起跳动的时候,他的演讲才有人民性;当演讲家的脉搏与时代合拍时,他的演讲才有时代性。

一个好的演讲家,应当是一个懂得爱的人。一个只爱自己的人既不能奉献,也不能得到爱,这种人更不可能成为好的演讲家。

语言是一种外部表现,即内在灵魂的外部表现,因此,要使语言美起来,先要使灵魂美起来,只有美的灵魂才能铸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在于组合,尽管它不是美的全部。

当你听到梦幻曲、小夜曲乃至蓝色多瑙河、命运交响曲……你会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这是为什么?因为音乐家借助旋律、节奏、音色和力量,组合成了悦耳的美。音乐如此,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次演讲,当无例外,是语言的组合,是诗与歌的组合。

高尔基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人的创作制造品——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使人们对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

我们要善于组合,善于结合,善于运用蒙太奇。

美,是自然之花;美,是心灵之花;美,是创造之花;美,是生活,是亲历的或是间接认识的生活。正因如此,人类的大多数才可以手臂相挽、情感相通,克服各自的偏见,共同奔向人类最美好的明天——人类大同。

人,创造着美的生活,同时,锤炼着纯洁晶莹的爱美之心。美,与坚强的意志在一起;美,与纯洁的感情在一起;美,与高尚的道德在一起。真正的幸福和愉快,存在于为社会、为人民、为人类而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之中。

美,从青年的神采中流过;美,从中年的脚步中流过;美,从老年的白发中流过;美,从诗人、画家、学者的睿智的头脑中流过。

美,是雨露,它滋育着人类的青春;美,是阳光,它增添着生活的热力。

如果人们不仅能够执著地追求美,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那么,不仅他们自己会变得更加完美,我们的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也会变得更加完美。

审美意识,是潜在于人心底的衡量与评论万事万物的精神尺度。

一切用语言艺术,或其他艺术形式描绘与塑造人类灵魂的专家们,如果不能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点美,那么你劳动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依人的天性来说,人们都是要美不要丑的,人也都是美的追求者、美的创造者。同时,人们也要把什么是真、善、美告诉自己的学生和后代,把美送到人的心灵深处。

卓越的人生,是多姿多彩、多情多智的,会使贫瘠变得肥沃;会使粗俗变得高雅;会使物化的创造力和精神的创造力相结合,互相辉映。

我们要养成一种爱美的习惯,但必须是时代的美、实质的美,即高格调的美。有了这种美,可以使你持久地欣慰,使你长久地感到自豪,使你的生活变得像彩虹一般美好。

人的审美格调与欣赏品位成正比:格调高的人,以上品为美;格调低的人,以下品为荣。真正的魅力,永远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永远是外在的善与隐藏的善的和谐;永远是外在的真与深埋的真的统一。

人,不仅要追求健康的身体,还要追求美、善的灵魂。人活在世界上,总要活得真诚些,就像一个透明体那样,表里如一。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人的品德应该如梅花一样芳香入骨,精神如美玉一般晶莹剔透。

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少女之心美在无瑕,志士之心美在无私,勇士之心美在无畏,这无邪、无瑕、无私、无畏即是一种美。

人世间,许许多多的东西、许许多多的观念都会过时,只有真、善、美永远不会过时。真、善、美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真是本质,那么善就是内涵,而美则是真与善的外在表现。如果一个演讲家不懂得真善美,不懂得美学,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演讲家。 6yQTBwEPOGtpKEm2X4eRmWQCs/0Wj941KoiHBjMwHlTikrNtbASuUXZsg7nXw81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