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勤学好问,向口才高手借鉴经验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和99%汗水的结晶。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刻苦的锻炼更为关键。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只是半醒着。我们仅仅在使用我们体力和智力的一小部分。说得明白一点,人类就是一直这样画地为牢,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人具有各种力量,但往往未加发挥。”这些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却对这些力量置若罔闻,真是太可惜了!

你是不是也曾经为自己找过这样的借口:“我想练习口才,但苦于找不到机会。”其实,练习口才的机会处处都有,我们每天都要见人,都要说话,这些都是练习口才的绝佳机会。你千万不要以为日常的说话不需要什么口才,练习口才的人应该把每一句话都说好。口才好的人一开口就能说上一句好话、一句动听的话。这恰如练习书法的人一样,必须首先练好每一个字。一个书法好的人,一动笔就能把一个字写好。所以,我们绝不能轻视那些日常生活对话。就是这些极简单的日常对话,口才好的人和口才不好的人,说起来都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哼”一声也迥然有异。

真正的口才高手,为提高批评的效率,“不说我们不满意的,只说我们赞成的”,这样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一位刚刚搬到新社区的青年人向居民委员会的主任提意见,抱怨这儿摩托车保管站的服务态度太差劲。这位主任及时地把意见转告给了保管站的保管员。几天以后,这位青年人又送摩托车到保管站,保管员笑脸迎接,主动把他的摩托车安放好,还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使这位青年大为感动。事后他才知道,居委会主任向保管员说:“新来的青年人对你的服务特别满意,还要感谢你。”秘密就是这样。

“真正懂得批评的人着重的是‘正’,而不是‘误’。”这是英国18世纪著名评论家约瑟·亚迪森的名言。

批评人的话语,一定要让受批评者听懂,否则只是对牛弹琴。常常听到夫妻俩之间的埋怨:“我们俩总合不到一块儿。”这句最普通的埋怨话,可能被对方误认为是要“离婚”。

如果要求证对方是否听懂你的意思,最简便的方式就是问一问:“你懂我的意思吗?”然后听听对方口中说出来的是否是你的本意。可惜大多数人忽略了这一点。问一问对方是否同意你的看法,也是批评别人时可以采取的沟通方式之一。能开口问,起码排除了对方沉默、生闷气的可能,如能坦然地提出异议,解决问题就有希望了。因为能明白对方还有哪些问题未想通,或自己有什么讲得不准确的,可以作更深层次的探讨。

每个人都想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拥有令人羡慕的谈吐功力。但是很多人却最终这样抱怨:“我也知道自己需要鼓起勇气,但是当我想要开口说话的时候,这好像并不容易做到。”其实,从那些口才高手的说话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说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缺乏勇气而已。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让自己拥有勇气,也就是说,在你因为恐惧而无法开口说话的时候,你都可以想到,既然曾经羞于开口的人都可以成为演说家,他们可以做到,我也一定能够做到。

所以,在我们与那些重要人物进行交谈、进行商业谈判时,甚至只是在平常与人的交谈中,如果感到很害羞,你都可以借用别人的经验来鼓起自己的勇气;在不同的时候,你可以想到相应的故事,以达到鼓起自己勇气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不下水,便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说话能力也是如此。如果你不开口说话,即使学到了再多的关于口才或关于发音的知识,也不可能学会它。当你开口说话的时候,一开始你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观点,更谈不上什么文采和修饰了,但这不是什么大事。最重要的是你已经成功地开口说话了,如果你能坚持下去,接下来你要关心的问题才是这些。

不论你有多么渊博的知识、多么睿智的大脑,你都不要期望一开始就能清晰明白地向别人表达出来。任何成功的说话高手都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 08Yr/SDHnpDZCoJmOUaMXO1jZaz+kqBgU7fKXI0iK/F+OpS5wkdQbgJ7JXQMR2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