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喜欢独处,爱逃避集体活动

陈奕迅在《孤独患者》这首歌中唱道:“欢笑声/欢呼声/炒热气氛/心却很冷/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愈合就无人晓得/我内心挫折/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对于内向者而言,热闹的处所会让他们产生如此感叹,好像热闹越发衬托内向者的寂寞情绪。热闹会让内向者不自在,这也许是事实。

热闹的场所会让外向者感到舒适,并激发出新的活力,但内向者会受到外界热闹的负面影响,其精力会很快地消耗。外向者越是热闹越精神,内向者越是热闹越困顿,这是内向者和外向者对待热闹的根本分歧。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内向者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是为了从内心深处获得能量。只有这样,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持续生长的系统,外界产生的压力才能被这个系统所消化。正因为热闹的场合加快了内向者精力的消耗,对于集体聚会等活动,内向者才能免则免,能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就尽量待在那儿不动。然而,这容易造成外向者的误解,认为内向者逃避集体活动,是与集体有了隔阂。

然而我们都明白,不喜欢集体活动和不喜欢集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内向者应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自己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不太适应热闹的生活,并不是不喜欢和大家交朋友。但这是一个外向者的世界,内向者注定要承受孤独和不安。有些内向人觉得自己是游离于世俗社会之外的人,觉得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

内向的人体验到孤独并不可怕,这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你最终不能从孤独中走出来,总是一味地回避社会,最后便可能把自己隔绝起来,得不到成长中所需要信息和情感支持,并为此而感到深深的苦恼。

近日,美国《心理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美国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系副教授古拉斯·埃普利为人们提供了四种排遣孤独的方法。这项研究恰恰切准了现在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热点话题,即人为什么会产生孤独感以及如何摆脱孤独。

近年来,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对人们的孤独感进行了两项调查:一项是调查了400名工人,令人吃惊的是,100%的受访者都说常常感到孤独;另一项是调查中也发现有67%的人时常感到孤独。

由此,我们进行了一些研究,把产生孤独的心理动因分为两种。首先,孤独是人格因素的产物。英国有位心理学家名叫爱森科,他认为人格存在纬度,纬度的一个极端是外向,另一个极端是内向。大多数人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心理学研究发现,偏内向的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如我们所熟知的爱因斯坦和牛顿都属于这类人。

其次,大多数孤独感都源于适应性孤独。例如独自海上航行的航海家、孤身守边防的战士和独自野外作业的勘探员,他们都是因为离开了以往的人际网络而产生的孤独。这是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健全的社会关系网获得依赖感、彼此认同和好感,以达到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而人们一旦失去了过去所熟悉的环境,心理上就会产生巨大落差,产生孤独感。

面对孤独,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埃普利指出:“有时排解寂寞很简单,只需群居、养个宠物、留着幼时的小物件或有所信仰。”

其中,群居自不必多言,要多和人交流,如去邻居家串门、多参加小区的活动。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朋友可以分享我们的快乐,也可以分担我们的忧伤。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主动的去熟悉一些新朋友,这样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

内向者总会说:“心情不好的时候,拿着手机,看着上面的电话薄,发现自己的朋友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想找个聊天的人都那么难。”他们总是羡慕外向者有那么多可以倾诉衷肠的朋友。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只懂得在自己的世界中存活,而不懂得跨过那片紧紧相邻的海域。是啊,如果我们一直就这样一个人飘忽不定,而且不懂得与人交往的话,那么你就永远都只能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粟,守着沧海到老。

其实内向者只要愿意告别自己的独行侠生活,走出封闭的世界就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而留着儿时的小物件和养宠物也不难理解。研究者发现,人们在孤独时,会通过宠物、小玩意来填补精神空缺。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卡乔波说,汤姆·汉克斯在电影《荒岛余生》中的经历就是佐证。他在岛上与世隔绝,为了排遣孤独感,他将一只排球视为朋友,还给它取名“威尔逊”,而且会对这些物件“倾诉”。

此外,信仰也有助排遣寂寞。一则信仰本身让人的精神有所寄托,二则是信仰让人有个固定的社交群体,彼此之间能心灵沟通。 Kbe1FJap4CxL4AJPANTg9o6cmeSc9pnqHc1iaW6kjCsa8mGFYSEayHDXW3agTf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