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舞台,没有永远的追光,留下那一刻的风采就已经足够,卸下舞台上的面具和花环,你要记住,你还是你,那些盛名,只是一个代号。
有位世界级的小提琴家在指导别人演奏时,很少说话。每当他的学生拉完一首曲子之后,他都不多说话,只是亲自再将这首曲子演奏一遍,让学生仔细地聆听,并从中学习一些拉琴技巧。
他在接收新学生时,都会事先让学习者表演一首曲子,摸清学生的底子,再分等级进行教育。
这一天,他接收了一位新学生,琴声一起,在座的每个人都听得目瞪口呆,因为这位学生表演得相当好,出神入化的琴音尤若天籁,比小提琴家表演得还要好。
学生表演后,所有的人都认为小提琴家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一定会对这个孩子给予不好的评价,以显示自己的尊严。出乎意料的是,小提琴家照例拿着琴上前,这一次他却把琴放在肩上,久久没有动。最终,他又将琴从肩上拿了下来,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满脸笑容地走下台去。这个举动令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到诧异,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提琴家只是缓缓地向大家解释道:“这个孩子的演奏实在太完美了,我恐怕没有资格去指导他。起码在这首曲子上,我的表演对他可能只会是一种误导。”
这时候,大家都明白了这位小提琴家的胸襟,台下也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演奏得好的学生,更送给这位小提琴家。
这就是大师的风采,不为盛名所累,坦然自在地承认学生比自己演奏得更加精彩,展现出了自己的良好风度和艺术修养,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掌声。试想,如果小提琴家为虚名所累,自恃权威,不接受学生优于自己的现实,那么,他不但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掌声,还会输掉自己的风度,给人留下沽名钓誉的印象。
面对着纷繁的世界,很多人都会迷失心智,贪恋虚名,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这就像给自己戴上了名誉的枷锁,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也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反观那些真正快乐的人,却知道忘记声誉,摆脱束缚。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除了科学之外,没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我过分喜爱,而且我也不过分讨厌哪一件事物。”
追求虚名,这正是导致我们心态失衡的罪魁祸首。刻意追求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虚名。心中的贪婪让我们“舍不得”,结果给自己留下了许多的灾难和遗憾。旷世巨作《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歇尔说过:“直到你失去了名誉以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有多累赘,才会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盛名之下,是一颗活得很累的心,因为它只是在为别人活着。同时,虚名还会使人放弃努力,沉睡在已经取得的荣誉上,不思进取,最后将一事无成。正如方仲永,沉醉在虚名之下,不再刻苦努力学习,最后他的那些天赋、才能也都离他而去,一生无所作为。
懂得舍弃虚名,不为虚名所累,这才是健康心理的最佳表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不要被眼前的花环、桂冠挡住前面的道路,而是忘记一切身外之物,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因小成就妨碍自己的大成功,这样才能使你获得真正的荣誉。
即使你是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也没有人会时时刻刻地注意你,没有人会记得你得过多少奖杯和鲜花,人们记得的只是你那一刻的风采。所以,我们要清楚地明白,名誉、声望,这一切都乃身外之物,如果我们不懂得舍弃这些,就会陷入人生的陷阱,为名誉所劳累、为名誉而生存,再也意会不到什么才是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