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饭桌教育”,你不知道却很重要

先请家长朋友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在什么地方孩子最容易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也许,你们的答案是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但是,这里要说的却是一个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地方——饭桌上。

这里的饭桌是指教育的主要场所,是个比喻。我们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有意识的,而像饭桌、床头这些场合则是无意识的。事实上,越是这些最容易无意识影响孩子的教育场所,反倒越是最容易暴露家长们的弱点,并无形中传染给孩子。

与此同时,对于双薪父母来说,与孩子共坐一桌进餐,在很多时候,也是你和孩子相处时间最为固定也最为频繁的一个时间段。这么看来,把握住进餐这段时间,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就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那么,在“饭桌”这个无意识的教育场所,我们家长又是如何表现,又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呢?先来看一看下面几个生活小片段吧。

场景一:

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家人围坐一桌吃着晚饭。这时,从下班回来就一直喋喋不休的妈妈依旧端着碗拿着筷子,没完没了地讲着办公室里那些鸡零狗碎的事情。她的话题始终是抱怨单位里新来的某个同事老喜欢在领导面前讨好卖乖,言语之间,明显感觉到她的厌恶情绪像火药味一样浓。但是,妈妈不屑反应的背后,也许还夹杂着比不过人家的酸溜溜的无奈。或许是为了安慰妈妈的情绪,爸爸又开始了第一幕“独角戏”。大概意思是吹嘘自己如何耍了点小滑头,在同事中争取到一个边出差边旅游的机会。

这对父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全被孩子看在眼里了,他们的牢骚和伎俩,孩子很可能全盘接收。

场景二: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代同堂,从孩子出生起,婆媳之间就围绕孩子的教养问题展开了无数次的争执与争夺。媳妇爱给孩子买玩具和衣服,而在婆婆看来,孩子长得很快,衣服穿不了几次就小了,玩具玩儿不了几次就不稀罕了,实在是浪费。孩子两岁多了,媳妇琢磨着教孩子数数、写字、画画,而婆婆却总说:“孩子这么小,别累着脑子,玩儿好就行,学这些东西没用。”媳妇不在的时候,婆婆就把不和的矛盾拿到饭桌上和儿子诉苦;而婆婆不在的时候,媳妇又总会把不和的矛盾拿到饭桌上和丈夫理论。可是,在每次这种带着火药味的饭桌上,每个人都忽略了孩子的存在。

相信我,你们的孩子将来肯定也是后宫之战的“高手”。

场景三:

这是一次寻常的家庭晚宴,父母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吃晚饭。客人到齐后,大家纷纷落座,在饭桌上彼此客客气气,举止大方而优雅,孩子也耳濡目染着这一切。然而,就在客人走后,茶还没有凉,家人就开始掰扯与朋友中某人的矛盾,当着孩子的面,说尽人家的是非。

这阴一套、阳一套的处事风格,你的孩子很快也能继承。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冒了一身冷汗。虽说我们提倡吃饭时不要说话,避免一嘴两用,但是在饭桌这个特殊的场所,很多父母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聊一些烦恼、不开心的事。

殊不知,在家里,尤其是饭桌上,父母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身上猥琐的、恶意的、乖戾的、讨巧油滑的一面教给孩子,但是作为父母对此却是完全没有任何意识的。看看那些自私、斤斤计较、孤僻的孩子吧,如果你去他家拜访一下,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这些毛病都是能从他们的父母身上找到根源的。

也许,很多父母不屑于这一事实——自己性格中怎么会有这一面?但是,只要你好好观察一下一天之中你所说的话,你所做的事,便会发现自己也有很恶心的一面,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教育给孩子带来了不可估计的负面影响。

也许,很多父母还会有这样的狡辩——生活本来就是一个计较与斗争的过程。但是,对于每一个天真稚嫩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是善良的、无辜的,也是无须为我们成人承担这一切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当父母两个人总是在饭桌上争吵不休的时候,谁对谁错对孩子来说实在是个为难的判断。

实际上,饭桌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会对孩子的心理、习惯、价值观,甚至是处事方式等诸多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么看来,既然饭桌这些场合是无意识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自己已经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缺陷了,就别让人家再说自己的孩子:瞧这德性,跟他爹一样。

不过,如果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是正面、善意、开朗的话题,相信孩子听了,也会耳濡目染,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毫无疑问,这对塑造孩子健全健康的人格也是大有裨益的。

为“忙爸忙妈”支招

称职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面前应该尽量收敛自己的缺点。

批评家人,尤其是批评配偶的坏话,请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

在小学毕业之前,孩子还不具备判断能力,一般都会不假思索地照单接受父母所说的任何话。 wRw7Ya/+foCG2nT4QQhbZkjqFIO+knoNkifRzO0gfgrTtrZBZzoODsUpt0DuIRg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