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行动之前,要考虑清楚

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

——李嘉诚

“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不管是十思还是三思,都是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思考,思考了去做总比不思考去做好。

卖楼花是由霍英东于1954年首创的销售高招。霍英东一反地产商整幢售房或据以出租的做法,在楼宇还未动工兴建之前,就将其分层分单元预售,待得到预付款后,再动工兴建。也就是说,卖家用买家的钱建楼,用这种方法,地产商还可以把地皮和未来的物业拿到银行按揭(抵押贷款),这一招真可谓一石二鸟。不可否认,卖楼花能加速楼宇销售,加快资金回收,弥补地产商资金不足。

继霍英东后,很多地产商纷纷效尤。随着银行按揭制的进一步完善,售楼花的做法一时蔚然成风。在这种方式中,用户只要付得起楼价10%或20﹪的首期款,就可以拿所买的楼宇向银行按揭。银行接受该楼宇作抵押,再将楼价余下的未付部分付给地产商,然后,按月收取买楼宇者在未来若干年内应向银行交付贷款的本息。无疑,这其中银行承担了主要风险。

然而,面对地产界的这一主流风潮,李嘉诚作为一个新进者,并没有盲目跟风。他认为,地产的利益与银行休戚相关,地产业的盛衰又直接波及银行,真可谓唇亡齿寒,一损俱损,因此过多地依赖银行,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依据高利润与高风险同在的简单道理,李嘉诚制订了自己初入地产的进攻战略,即资金再紧,宁可少建或不建,也不卖楼花加速建房进度,尽量不向银行抵押贷款,也不会同银行向用户提供按揭,不牟暴利,物业只租不售。兴建收租物业,尽管资金回笼缓慢,但他看好地价楼价及租金飙升的总趋势。

李嘉诚认为,收租物业,虽不可能像发展物业(建楼卖楼)那样牟取暴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而且物业将渐渐增值,时间愈往后移,其效益就愈能显现出来。只要物业在,就是永久的聚宝盆。

事实最后证明,李嘉诚的这一决策十分明智。1959年港府拍卖市区土地平均价统计出来后,地升楼贵了,李嘉诚后来可谓是“坐享其利”。他拥有的大批物业楼宇,储备了大量土地,渐渐成为香港数一数二的地主。

由此可以知道,思考总是走在行动前面,没有思考便不会有行动的产生。像我们在肚子饿时,想到美味佳肴一样,此时,你一定会采取行动,想方设法把你想吃的东西搞到。

美国百万富翁艾琳·福特在谈到他们的经营历程时,曾说道:“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来开创。当你真正梦想一件东西时,就一定能弄到手。有了思考就必须马上开始付诸行动,只要你想要做什么事,就一定要有无论怎样都必须去完成的精神。”

如何将模糊微弱的“愿望”转变成清晰强烈的“欲望”是相当深奥的一种学问。想获得成功,最忌讳的就是没有目标、终日无所事事。要知道,思考肯定能决定行动的方向。只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思考方向,你便可以创造出促使自己成就某事、获得某事的欲望。

一个希望自己成功的年轻人去询问富翁成功的秘诀。富翁只是拿出三块大小不等的西瓜,让年轻人先选择。年轻人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最大的一块西瓜,而富翁选择了最小的一块西瓜。当年轻人还没吃完的时候,富翁吃完了第一块西瓜,又拿起了第二块西瓜,这样富翁就比年轻人吃得多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富翁的高明。富翁目光长远,对整个分西瓜的事情做出了全面分析,知道先吃小块,就能先吃完第一块,这样对抢夺第二块西瓜是极其有力的。而年轻人只贪图眼前的一点儿利益,第一块选择了大的,好像是占了便宜,其实却失去了争夺第二块西瓜的机会。

从这个故事,我们应该知道,做事情之前不能不去思考,把思考后的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要对整个事情认真思索后,再做出行动,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QgVW6ia512MMzDQhrmhe6GsUyWsd2d6rJjqlbOVHe2Kf9OGwh2Uktpnf5RFepX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