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商界颇有建树的商人说:“人际关系就像播种一样,播种越早,收获越早;撒下的种子越多,你收获的也越多。”道理很简单: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事实: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曾经得到过别人的许多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别人作为回报,这是一个很公平的规则。所以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心中只有自己,应该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从朋友那里获得有益的帮助。
乔玲念大学二年级,平常既不喜欢跟舍友一起疯玩,也不跟她们一起疯疯癫癫地去逛街,她的不显眼以至于大学都两年了,认识她的人却寥寥无几。除了上课时间,乔玲会定时地出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图书馆、自习室、饭堂、宿舍楼传达室,等等,她不是勤工俭学,她只是在义务地帮忙。
在图书馆,她总是默默地将那些被弄乱的书籍放回原位,她总是在做完实验后刷干净同学们使用的仪器才离开,她会主动帮传达室大爷分信件跑腿儿……
别人总是问她为什么,乔玲笑笑说:“举手之劳,方便别人,我也没吃亏啊。”
每次帮完别人,乔玲总是满足地微笑着。帮助别人虽是小事,但是让自己很欣慰。这样的乔玲给学生会主席高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他的心。她却说:“我是发自内心地想帮助这些有困难的人,很多事我也经历过,所以能了解,只希望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为他人排解一些难题,这太平常了。”
因为帮助了别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就抱怨不止,因为对方没有说谢谢就耿耿于怀,那何必去帮助别人呢?就为了一句赞美、感激的话才去做这件好事,就会扭曲我们的本意,让关爱变了质。这样的功利心,就会让我们失去最初的快乐。
好多人都等待别人先付出,都希望别人先服务于他。只想获取,不愿先付出,人们就会远离你。你失去人群的支持,成功的概率自然会大打折扣。
从前有两个老人是师兄弟。除每人练就一身好武艺外,还都会钓鱼的绝技。但是,师兄特别保守,总怕被别人学走了钓鱼绝技,和自己来竞争;师弟的想法恰恰和他相反,总是非常乐意帮助别人,但是学会绝技有一个条件:必须是以后每钓上100条鱼要无偿拿出4条鱼来报答自己。于是很多人都来和老人(师弟)合作。老人家也就毫无保留地都一个个教会了他们。
老人的徒弟们学会了绝技后,都很信守承诺,对师父非常尊敬。慕名来学绝技的人越来越多,从此老人家再也不用自己去风吹日晒地钓鱼了。光是徒弟们给的鱼已经不计其数,于是老人开始对外批发鲜鱼,生意越来越红火,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而老头的师兄还是每天一个人钓鱼,仍然过着清贫的日子。
其实这也说明了帮助别人也就是在成就自己。一个人能成功并不是他从别人那里获取了很多,但绝对是有很多人愿意支持他。因为你先帮助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当你能帮助别人得到他所想要的,他自然会给你想要的。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求回报地为别人做点事情,就可以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是对方欠自己,而不是自己欠别人的。等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不会袖手旁观。事实上,你越不计较,得到的惊喜就越多。
不要老是想着怎么能从别人的身上得到些什么,应该想到的是我能够给予别人什么,付出什么样的服务与价值来让对方先获得好处。其实,当我们自身“不求回报”的时候,生活却往往“自有回报”。年轻人不要总抱怨自己交不到真心的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人帮助。其实那是因为你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从来不肯伸出援手。被我们帮助过的人,会惦记我们离去的背影,会慢慢累积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回馈给你所需要的帮助与支持。
当然,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如果想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你身上就必须有某种东西吸引着别人与你交往。通常只要你能拿出自己的真心与坦诚相对,那么你就不愁没人愿意与你交往。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或长处,也都可以给你些许的帮助。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与短处,也都有需要你帮忙的地方。假如每个人都帮助你一点,你也希望每个人都帮你一点,你觉得如何才能做到?答案很明显——只要你能帮助别人美梦成真,那你自己也一定能够心想事成!
在你想到别人要的是什么,并且给予了他,最后你一定会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夫妻之间都认为自己应该从婚姻中得到些什么,于是彼此都得不到。但如果夫妻之间彼此都认为“爱就是付出”,于是双方不断付出,那么相信双方也都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给别人一些空间,就是给自己一个世界,给别人一些帮助,就是给自己生机和希望。但是如果你先前不帮助别人,别人也不会主动帮助你。”可见,只有当你在生活中真正了解到付出才能得到,你的人际关系才能打得更开、更大。
社会是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一张网,在这张网中,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影响到周围人。倘若你以自我为中心,周围人就会以为你自私自利而疏远你;反之,则会给他人和善、有度量之感,从而有了对他人的吸引力,自然也就成就了自己。因此,帮助了别人,便是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