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忙,就一定要忙出结果来

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晋升之门将永远为那些能随时解决问题的人敞开。如果发现问题之后,不进行思考,只是盲目地去做,到头来只会忙了一大圈,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由于公司刚刚搬到新的办公地点,林奇要在办公室里挂一幅字画,便叫同事来帮忙。同事看了看说:“直接在墙上钉钉子不好,先钉两个木块,把字画挂在上面。”林奇听从了同事的建议,就让他去找锯子锯木块。刚锯了两三下,同事说:“不行,这锯子太钝,得磨一下。”

于是同事丢下锯子去找锉刀。锉刀拿来后,他又发现锉刀的柄坏了。为了给锉刀换一个木头手柄,同事便找来一个废旧的木棍,准备砍取一段当手柄。就在要砍木棍时,他发现那把生满铁锈的斧头实在不好用,必须得磨一下。

同事将磨刀石找来后又发现,要磨快那把斧子,必须得用木条把磨刀石固定起来。为此,他又出去找楼上正在装修的人家,想从他家里找一些木条。

然而,他这一走,林奇就再也没见他回来。最后,那幅字画还是林奇直接钉在了墙上。

林奇再见到这位同事是在第二天,他正帮木匠从五金商店里往外搬一台笨重的电锯。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无法分清什么工作是有效的,什么工作是无效的,那么他将会像故事中所讲的那个人一样,忙忙碌碌,最终却是什么事也没干成。

真正的高效能人士要为效率而“忙”,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越忙越“盲”,把工作搞得一团糟。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将行动与结果分离,甚至将结果抛至一边,一味地为了行动而行动,工作效率自然不高。

有一位勤劳的伐木工人,被命令砍伐100棵树。接受任务以后,他毫不拖延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每天工作10小时。可是渐渐地,他发觉自己砍伐的数量在一天天减少。他开始想,一定是自己工作的时间还不够长,于是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外,其余的时间他都用来伐树,一天工作12小时。但他每天砍伐的数量反而有减无增,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一天,他把这个困惑告诉了主管,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头,若有所悟地说:“你是否每天都用这把斧头伐树呢?”工人认真地说:“当然了,没有它我可什么也干不了。”主管接着问道:“那你有没有磨利这把斧头呢?”工人的回答是:“我每天勤奋工作,伐树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干别的。”

听到这里,主管说:“这就是你伐树数量每天递减的原因。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你连工作必需的工具都没有准备好,又怎么能提高工作效率呢?”

工作中缺少“结果心态”,行动中就会出现盲目的主动和热情,却忽视了结果才是行动的根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这个伐树工人的人,他们总是忘了结果才是目的,一味地蛮干而从不去想应该采取必要的准备使工作更简单、更快捷。

有时遇到类似的工作状况,我们也时常会说:“我已经按照您说的做了啊。”如上司让你给客户发邮件,你很快就发了,然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

试想:上司交代你这项任务的结果、目的是什么?要的是必须让这封邮件到达客户手中,让客户看后明白其中的事项并能与本公司达成合作,可是当天客户根本没有开电脑,那么你的工作是还需要与客户确认一下邮件是否收到,才算是达到了这个结果。

公司安排你做一份工作,就是想要这个工作的结果。但是很多人混淆了任务与结果的界限,认为只要认真做事,尽力就可以了,至于是不是达到了公司想要的那种结果,那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他们认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这是一种非常不切实际的观点,怀着这种所谓的“超然”心态去做事,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FGXNU+BfJRL7l3ONtBmmpZKgT5EJe8KD3QJuPvugZoK9Lm7noPtNiAyBFToWLV5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