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什么,拖延不是什么
对于拖延,我们总是有着太多的误解和疑惑,在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前,先来澄清一个概念——拖延。提到“拖延”这个词,也许,很多人会想到“精明”(prudence)、“耐心”(patience)和“优先化”(prioritizing),没错,这些词都包含“推迟”的成分,但是没有一个是“拖延”的同义词。
在英文中,“拖延”的拉丁字根“pro”是“向前”或“倾向于”的意思,而“crastinus”则是“明天的”意思。单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拖延”的意思显而易见,然而,事实上,拖延的意义却远比字面意思复杂得多。
“拖延”一词最早出现在英语中是16世纪,从那时起,它就不是泛指一般性的“推迟”,而是特指一类非理性的推迟行为。也就是说,虽然很多有推迟行为的人明明知道自己再这么拖下去会把情况搞得非常糟糕,可还是心甘情愿地拖拖拉拉。
不过,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把聪明的推迟行为划成“拖延”。让我们不妨假想这样一幕场景:办公室里,你的一位同事正在他的办公椅子上伸着懒腰,胳膊叉在脑后,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
你若问他:“哎,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儿啊?”
此君保准扬扬得意地回你一句:“嘻嘻,我正磨洋工呢!”
事实真的如此吗?非也。此君正开心地拖着一份报告呢。“既然是拖着,又怎么会如此开心呢?”你疑惑了。这位同事之所以拖拖拉拉迟迟不肯写,是因为他知道这个项目在这周晚些时候十之八九会被PASS掉。不过,就算不PASS掉,他也完全有把握在最后一刻轻轻松松地写完。佩服吧,这才叫聪明呢。
反之,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强迫自己必须尽早完成一切的家伙们才是真正的不理性。尽管这些人会争分夺秒地围着工作转,可是结果注定会毫无意义。那些每件任务都要在第一时间内完成的强迫狂们,可能与凡事都要闷到最后的拖延者们在“功能失调”方面不相上下,但是,在规划时间方面,他们却谁都不聪明。
如此看来,即使你没能早早地到达聚会场所,那也不叫拖延。你若是能晚到一会儿,反倒能让邀请你的主人少一些尴尬。殊不知,对方可能还在张罗着,哪里有时间顾得上你呢。即使你没有在飞机起飞之前三小时就抵达机场,那也不叫拖延。殊不知,你若是能晚到一会儿,反倒为自己省却了在机场里苦等飞机起飞的难耐时光。
此外,当你面对紧急事件时,暂时抛开其他一切,同时推迟其他一切,也不叫拖延。举个滑稽而荒谬的例子,如果你宁可把刚刚着了火的房子撂在一边,也要坚持修剪完院子里的草坪,那可不是个聪明的举动。因为假如你没有推迟剪草的话,整座房子很可能就会被烧成黑乎乎的废墟,这代价也就未免太大了。
其实,在这人世间,并非所有事情都是同时发生,并且需要同时解决的。什么事情现在就要做,什么事情过后再去做,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换句话说,是你自己的抉择造成了拖延,而非推迟行为本身造成了拖延。
总而言之,任何人都无法抗拒拖延的诱惑。事实上,在你看完这篇文章的工夫,或许已经足够浇完花儿,查完E-mail,甚至可能检查完孩子的家庭作业了。拖延症,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而且随时可能“病发”。当我们想推迟完成某些任务,当我们感到害怕,感到彷徨,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或者只是想换个环境,不想作决定,这些情况下,我们都会犯懒得做的病,不知不觉,时间就会一拖再拖,我们就会陷入拖延的陷阱。
拖延简史
无论我们在哪儿,只要你想寻找拖延的足迹,总能找得到。拖延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9000年前,日复一日的春天播种、秋天收割,是人类第一个人为的截止期限,这是人类生存必须及文明进程的任务,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最早的关于拖延的记载都是关于农耕的原因所在。
4000年前,古埃及人用了至少8种象形文字来表示拖延,其中有一种象形文字专门指忽略或遗忘,而且这些被翻译成拖延的象形文字常常与农活连用,尤其是那些与尼罗河年度周期有关的农活,通常情况下,每年当尼罗河到了涨潮的时候,都会漫过河堤,留下肥沃的洪泛平原。
另外,翻开古希腊诗人赫希俄德的记载,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直以来,古希腊人始终与拖延苦苦斗争着。这位古希腊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赫希俄德,在其长达800行的史诗《工作与时日》中曾这样劝诫道:“不要将工作推到明日或明日的明日。懒惰的工人填不满他的谷仓,拖延工作的人也没饭吃。勤劳让工作顺利,拖延工作的人最终一事无成。”让我们认真分析一下这条警示,就会发现它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因为当时的希腊正陷入一场经济危机,很多希腊农民不仅将自己的农场,甚至连自己身边亲人的农场也一并抵押了。这场推延不仅严重影响了信誉,还可能让每一个深陷其害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变成富有邻居的私有财产。
到了公元前440年,拖延从农田蔓延到了战场,科学史之父修昔底德就曾在记录了雅典和斯巴达战争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明确指出,拖延是人类性格特质中最邪恶的一种,唯一的用途就是拖延战事,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取胜之道。
随着时间的继续推进,拖延又慢慢涉足到了宗教领域,几乎每个宗教都有相关记载。比如,在最早的文字佛经——巴利文大藏经中,高僧就曾这样说:“拖延就是道德败坏。”
到了16世纪,我们会发现拖延开始出现在英语中,而不是翻译文本中。比如,著名剧作家罗比特·格林于1584年就曾写道:“你会发现,推迟滋生危险,而在危险时刻,拖延更是灾难的罪魁祸首。”
再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拖延更是大行其道。英国文学大师萨缪·约翰逊于1751年在《漫步者》这个周刊上写过这样一篇短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把拖延描述成人性的普遍弱点之一,虽说这一问题有道德的指引和理性的抗议,但是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4年后,这位约翰逊大师又把这个词记入颇有影响力的英语大词典,从此之后,在我们常用的词汇中,就有了拖延这个词。如此看来,从有文字记载开始,拖延就是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