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逻辑来自于理智的自我反省

逻辑学有三大源流,它们分别是古代中国的名学(辩学)、古希腊的分析学和古代印度的因明学。不过,早期的逻辑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隶属于哲学。

中国的先秦时代是诸子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的时期,逻辑思想在当时被叫做“名辩之学”(即辩名,指通过对日常语言的思维逻辑和内在意义的分析,企图折服对方所进行的辩论)。先秦的所有学派几乎都参与到“名实之辩”〔指的就是当时对于语言(名)和世界(实)的关系之争〕中来。当时,出现了一批被称为“讼师”“辩者”“察士”的人,如邓析、惠施、公孙龙等,他们要么帮人打官司要么聚众讲学,“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提出了许多有关巧辩、诡辩和悖论性的命题。其中,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对逻辑学的贡献最大。在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墨经》中,已经有了关于概念、判断、推理问题的论述,而且见解很独到。不过,“名学”“辩学”作为称谓先秦学术思想的专用词汇,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后人提出的,到了近代才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

逻辑学在古代印度被叫做“因明学”,“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原因;“明”,指知识、学问。“因明”是一门关于推理的学说,源自古印度的辩论术。据说,上古时代的《奥义书》就提到过“因明”。释迦牟尼幼时,也曾在老师的指导下修习“因明”。不过,因明学真正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体系,则是在公元2世纪左右。它的代表作主要有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等。

古希腊也是逻辑学的诞生地之一,经过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200余年的发展后,在公元前4世纪由亚里士多德总结创立了古典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成就为6篇逻辑学著作,分别为《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在文中他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人类的思维及范畴和概念、判断、推理、证明等问题,这在西方逻辑学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希腊,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适当运用日常生活中语言或思维中存在的机巧、环节、过程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其进行反省与思辨,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津津乐道的有趣故事,还形成了一些系统的理论。时至今日,我们更不能轻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对现代人来说,真正的财富并不是月收入的数字,而是他有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在奔向幸福的人生征途上,学历、能力、人脉都很重要,但思维更重要,不知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

希望这本《简单逻辑学——改变思维方式第一书》能打开你的智慧之门,对你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 haBljJY9KddPYAq2T9/2RX/BjgNNe/cuKJAnUliAgQ31nHlYLW/c1Jukoyb0NXu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