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一)

《传习录》是王阳明先生语录、书信的简集,是一部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该书包括了王阳明学说的所有重要观点,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本书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经王阳明本人的审阅,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就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基本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中卷是他晚年的著述。该卷除回答了对知行合一、格物说的问难之外,还谈了王学的根本内容、意义与创立王学的良苦用心;在讲解致良知大意的同时,也精彩地解释了王学宗旨;回答了弟子关于本体的质疑,并且针对各人的具体情况指点功夫切要;阐发他的教育思想。

下卷是王阳明去世后王门弟子刊刻流通的,虽未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该卷主要内容是致良知,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阳明四句教”,它不仅使王学体系更加齐备,也将王学以前不能公开讲授的一些甚深微妙的观点公之于众。

(二)

梁启超曾经有一个国学推荐书目,推荐了《论语》、《易经》、《论衡》、《近思录》、《日知录》、《明儒学案》等许多所谓中国人必读的书目外,《传习录》赫然在列。

这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传习录》确实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要想研究陆王心学,想离开它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梁启超做学问的方法并不是要让人真正地成贤成圣。他只是把它当作学问来研究的。

(三)

这本书对现代人来说理解起来尤其难。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现代人的学问与古人相比根基比较差。学习《传习录》,最好把《大学》、《中庸》学一下,否则许多注释看起来比较吃力。古人在学习本书时,都是已经把四书五经学得滚瓜烂熟了;而当代中国人,没有这个基础,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

其次,没有名师指导。什么是名师?大家可以在书中第三卷里领略一下王阳明的风采,那种睿智、洒脱、能压得住阵的自信、活泼泼的风范,都是长期在身心上做功夫锻炼出来的。没有这种真正的功夫体验,照本宣科,只能是以盲导盲,除了增长私欲、烦恼、痛苦,不会有其他的效果。

这就是现状,若你真想通过学习本书而有所得,唯一值得凭借的就是成圣成贤之志。其原理,王阳明在书中已经讲得很清楚,如《钱德洪录》第一节。

先生曰:“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你真有圣人之志,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正是这样,如果你真有“必为圣人之志”,这本书再枯燥,做功夫再痛苦,也会甘之如饴,久而久之,必然身心充满浩然正气,为一天地间顶天立地之真丈夫矣。 6Qm5aHfW/Ps++5S+cbeynG0ubA7WysRemFNXbx5BakHBGFxzHeA9wAxWOjXhJ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