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祖述尧舜并不是要复古

爱曰:“圣人作经,只是要去人欲,存天理。如五伯以下事,圣人不欲详以示人,则诚然矣,至如尧舜以前事,如何略不少见?”

先生曰:“羲黄之世,其事阔疏,传之者鲜矣。此亦可以想见,其时全是淳庞朴素,略无文采的气象,此便是太古之治,非后世可及。”

爱曰:“如《三坟》 [1] 之类,亦有传者,孔子何以删之?”

先生曰:“纵有传者,亦于世变渐非所宜。风气益开,文采日盛,至于周末,虽欲变以夏商之俗,已不可挽,况唐虞乎?又况羲黄之世乎?然其治不同,其道则一。孔子于尧舜则祖述之,于文武则宪章之 [2] 。文武之法即是尧舜之道,但因时致治,其设施政令已自不同。即夏商事业施之于周,已有不合,故‘周公思兼三王,其有不合,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况太古之治,岂复能行?斯固圣人之所可略也。”

又曰:“专事无为,不能如三王之因时致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是佛老的学术;因时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业。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个伯术。”

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 [4] 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则亦不可复矣。”

注释

[1]《三坟》:孔安囯《尚书传序》中认为“三坟”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说的都是修身治国的道理,坟有大的意思。常与“五典”(相传为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一起使用,代指大道。

[2]祖述、宪章:借为效法、遵循前人的行为或学说。语出《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说的是孔子传承道统的功德。

[3]“周公”四句:语出《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4]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是儒家心目中施行王道政治的理想社会。

译文

徐爱说:“孔子删述‘六经’,只是要教人去人欲,存天理。比如春秋五霸的事,孔子不想详细地展示给世人,这是应该的。至于尧舜以前的事,为什么也省略了不少呢?”

先生说:“伏羲、黄帝的时代,事迹稀少,流传下来的也很少。这也可以想象。那时世风淳朴,大概没有华丽文饰、注重虚文的风气,这就是太古时的大治情况,不是后世所能比的。”

徐爱说:“像《三坟》之类的书,也有流传下来的,孔子为什么都删掉了呢?”

先生说:“即使有流传下来的,也逐渐不合时宜了。社会风气日益开放,文饰日渐兴盛,到了周朝末年,即使想要恢复夏商时的风俗,已是不可能的了,更何况恢复尧舜时的世风呢?而恢复太古时代的伏羲、黄帝时的大治更是不用说了。虽然各国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遵循的圣道准则都是一样的。而孔子承继道统,效法尧舜的大道,遵循文王、武王的宗旨。文王、武王时的制度也就是尧舜之道的再现,但他们因时制政,所施行的制度政令,与尧舜之时已经不同了。实际上,即使是夏、商的制度政令想要施行于周朝,也已经不合时宜了。所以周公深思大禹、商汤和文王的治世方法,遇到不合适的地方,夜以继日地反复琢磨。更何况太古时的制度政令,怎么还能继续照搬使用呢?这就是孔子删掉前代之事的缘故吧。”

先生又说:“专门采用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不能像三王那样因时制宜,而一定要恢复太古时的风俗,这是佛教和老庄学派的观点。能因时制宜,但不能像三王一样完全遵循圣道,而是存有一种功利之心来治国,这是霸王之道的治国做法。后世很多儒者说来说去,也只是讲了一些霸道的策略而已。”

先生又说:“唐尧、虞舜以前的治国方法,后世基本上不能再恢复使用了,省略了也可以。夏商周三代以后的治理方法,后世也不能效法,削减了也可以。只有三代时的治国方略可以推行。然而后世研究三代的人,不明白圣道的本质,仅仅探讨一些三代治国的细枝末节,所以恢复三代之治恐怕也是不可能了!” FZbGjMJmSDHf0V5YmojipGySyBKohWxRmypodx0+Nt1d9h030VC4Es1QhbhR0rK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