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用的逻辑,“×××说过”的效用

为了说明概念的性质,我们通常会给概念下一个定义,比如“正当防卫”就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法行为之侵害,用以保卫自己或者他人的正当权利的行为。我们分解一下这段定义,简单来说,正当防卫是一种行为,它有使用的限定范围,不可以滥用。因此,给事物下一个定义,就是要用明确而简单的话语概括事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而论证观点或是推理的正确。

所以说,下定义应该遵循特定的逻辑。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常常忽视这一点:

1. A:“西瓜色是什么颜色?”

B:“西瓜色就是西瓜的颜色。”

2. A:“什么是高兴?”

B:“高高兴兴地活着就是高兴。”

A:“那要如何才能高高兴兴地活着呢?”

B:“就是要高兴。”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对话中的“定义”其实并没有指出概念的本质特点,只是一味地重复概念,引用他人或者自己说过的话进行重复论述,但就是说不明白,而且在逻辑上也不成立。

语言逻辑专家指出,这种错误就是重复定义或者重复论证,重复的引用并不能为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或讲清楚道理,不过是简单的原地踏步。所谓的重复引用,就是概念的自圆其说,用自己来说明自己。比如上文提到的“西瓜色是什么颜色”,B回答说“是西瓜的颜色”,其实就是在重复用概念本身,没有给出合理的解答。第二个例子中用高兴来解释高兴,其实并没有说清楚“什么是高兴”。

有的时候,概念的重复引用会导致误解。但是在话语逻辑术中,引用也并不全是坏处。很多人之所以把“×××说过”挂在嘴边,就是因为“×××说过”的话一般在对方的认知范围之内,类比的说话引起对方的联想,能省却很多不必要的解释。我们来看看下面两段对话。

1. 小李:“刘,都得了‘优秀员工进步奖’了,怎么还是一副不咸不淡的样子?”

小高:“古人曾经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在一个车间,有四个在上班时间玩扑克的员工被当场抓住了,尽管他们及时地把扑克牌藏起来了,但还是逃不过一顿“审问”。

车间主任:“你们刚才是不是在玩扑克?”

员工甲:“我没有,我刚才在跟小丙讨论新工艺。”

员工乙:“我也没有,我在喝水。”

员工丁:“甲在讨论工艺,乙在喝水,我一个人跟谁玩呢?所以我也没有。”

不难看出,适当地引用可以使话语的道理明白浅显。第一个例子中,小高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宠辱不惊的特质,而是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来说明,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涵养。第二个例子则是借引用巧妙地来归纳,以便为自己开脱,它在逻辑上是成立的,至于要找出背后事实,就要看车间主任的本事了。

事实证明,适当的引用可以避免说话者重复阐释的麻烦,同时也为推理的归纳演绎提供了便利。但是,恰当运用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可滥用。我们知道,有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很喜欢“引用”,他们为了保全自身“顾左右而言他”,或是为了藏起城府而拐弯抹角,导致听话者听了跟没听没有什么区别。于是,逻辑错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高考成绩出来后,小亮下楼在小区里散步,恰好遇见买菜回来的邻居赵阿姨。于是,赵阿姨很关心地问:“亮亮成绩出来啦?考得如何啊?”

小亮回答说:“我是和你们家牛牛一起考的,跟他考得差不多。”

赵阿姨听了又问:“这小子还没有告诉我考了多少分呢,你知道吗?”

小亮说:“牛牛的成绩和我差不多啊。”

赵阿姨见问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气冲冲地回家了,一进门,她就直奔牛牛的房间问:“儿子,你高考成绩如何?”

“我考得非常令人满意。”

“非常满意?你怎么做到的?”

“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高考生就可以做到了。”

赵阿姨顿时被气得七窍生烟。

听了小亮和牛牛的回答,恐怕大家都得不出明确的结论,因为这两位高中生在回答的时候,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就他事论手头事”,不断重复引用。语言逻辑专家认为,假如重复引用并没有说明事物的性质,我们就要避免在下定义和论证的过程中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样不仅不利于解释事物,还会使得对方莫名其妙。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避免犯重复引用或者滥用引用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开始努力。

下定义务必要明确

由于重复引用是不断使用自身或者他人的言语来自证,因此其定义并不是明确的,仅仅是不断地说自己。如果想让自己的话语更具有逻辑性,我们必须为话语中所提到的概念下一个精确的定义。

下定义要遵循既定的公式,那就是:被定义的概念=事物独有概念+最小的属概念。所谓的事物独有概念,指在同一个概念范围中本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所特有的属性,这个属性让它与众不同。所谓的最小的属概念,即被定义概念的最小的从属范围。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很简单,请看下面的例子。

A:“什么是人?”

B:“人是能制造、使用工具来劳动的高等动物。”

在对“人”这个概念进行定义时,上文正确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首先,“人”是一种动物,因为人能够制造工具,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来劳动,所以跟其他动物有所区别;动物又分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等类型,“人”这种动物所属的最小的属概念就是“高等动物”。

在说话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上面的下定义的方法似乎有难度。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像学者们一样定义严密谨慎,只要我们的思维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并使自己的概念清晰明白即可。具体操作,可参考以下两点建议。

1. 为阐述的概念定一个范围。最常见的范式是“×××是什么”、“×××属于×××”或者“×××是×××的一种”。比如给“火龙果”下定义,你需要先给它限定一个范围,“火龙果是一种热带植物”。

2. 找出概念与众不同的属性,让对方一听就明白是A而不是B。在说话前应该先考虑清楚,怎样才能将所讲的事物重点突出,使人一听就明白你讲的不同在哪里。然后,使用连接词将两者连接起来即可。

多运用直线式思维

数学公理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很多时候,要避免在沟通中犯下兜圈子、重复引用的错误,使用直线式的思维最为有效。那些在生活中直来直往的人,通常最能得到朋友的信赖。

及时询问,确定对方听清楚了你的意思

沟通的过程是说话者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听话者,听话者在接收到对方的意思后,再根据理解抛出另外的问题。沟通是对话双方你来我往的抛球与接球的游戏,假如你只是顾着自己玩,将球不断抛到别处,就会导致听话者接收不到信息。

简单来说,在说话和阐述自己看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重听话者的感受,以对方的理解来推进对话和推理的过程。当对方的表情不对劲或者你的提问没有反应的时候,你就要停下来,询问一下对方是否听明白了,以便让对话和谐有效地进行下去。 H6zujSaG3uB0F0D8JFesoJbJ2LfTa7a2eHWw3Bq7ivk30Z87gGYaOzQY+cObA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