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孝顺是做人之本

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我母亲的仁慈而恳切,影响于我们的品性甚大。

——蔡元培
曾任北大校长,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论语》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说,君子立身有本,这个本就是道德。而孝悌,是道德之本,是为人之本。

孝悌,就是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十分重视孝悌,认为是为人之本,是施行“仁”的根本。孔子主张“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孟子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更提出“孝为百行之首”的主张;儒家要求子弟敬重父兄,晚辈善事长辈,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可见,孝悌自古受到国人重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蔡元培,北大最出名的校长,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自他就任北大校长后,开始对北大进行改革,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开北大“自由”与“学术”之风,引入人才和先进思想,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也因此培养和保护了一大批思想自由、才华出众的大师级人物。蔡元培还奠定了现代教育制度,为我国思想、教育、文化、科学事业做出开创性的贡献。他既传统又现代,为学为人都堪称典范,学者兼“通人”,其言行垂范士林,楷模后世。

从旧时代走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蔡元培,是个典型的大孝子,思想文化上新派的蔡元培,其孝顺却十分守旧而真诚。

蔡元培10岁时,父亲病故,家庭重担完全落到母亲身上。父亲离世,经济断了来源,亲朋们要凑钱资助他家,但被要强的母亲婉言拒绝。她宁愿典押衣物,克勤克俭,也不想依赖他人生活。

母亲的要强给蔡元培留下很深的印象。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而且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她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们,让他们明白做人要自立自强。母亲的刚强给蔡元培的影响很大,他从小就懂得母亲的辛苦,刻苦读书,十分争气。5岁起,蔡元培读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然后看“四书五经”,学写八股文。十几岁时,他已经把《史记》、《汉书》等读得烂熟。读书增长知识,更涵养了他的思想。特别是传统的孝道精神,对他影响深刻,使他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16岁时,蔡元培考中秀才,母亲十分欣慰。但是,母亲的身体因劳累每况愈下,胃病加剧,最终病倒了。

蔡元培每天侍奉在母亲身边,煎药喂饭,端茶送水。但母亲的病还是日益严重,常吃的药也不起效用了,蔡元培心急如焚。他忽然记得小时候听长辈说,祖母大病时,七叔秘密割下一片臂肉,和进药里,祖母服之而愈,民间相传此土方可延寿12年,云云。

蔡元培心想:不妨一试。于是,他咬着牙,在自己的左臂上狠狠割下一小片肉,和进药里。这事他没告诉别人,因为总是他熬药,所以当时没人知道。后来,大哥发现了他的臂伤,全家人才都知道了。蔡母感动得流下眼泪。

但蔡母的病还不见起色。次年,病情加重。蔡元培的三弟又割了一片臂肉,和进药里,但还是没效果。最终,无力回天,蔡元培的母亲还是病故了。

母亲过世,蔡元培悲痛欲绝。为表达哀思,他不顾人劝阻,坚持尽完孝道。他睡草席、枕土块,以寄托哀思。他的兄弟们见他如此,也过来陪他一起守灵。

不久,哥哥要给他娶亲,他哭着恳求哥哥说:“母亲死后,还没有尽完孝道,我绝不成婚。”同时,他更加刻苦读书,化悲痛为力量。结果,他进步神速,23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1892年成为翰林院编修。后来又成为开北大新风的校长,成为令人敬仰的大教育家。母亲地下有知,也可含笑九泉了。

多年后,蔡元培回忆起母亲,深情地说:“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 的母教比父教为多……我母亲的仁慈而恳切,影响于我们的品性甚大。”

今天,蔡元培割肉孝敬母亲的做法当然不科学,我们不必效仿,但他的孝心却值得学习。

无独有偶,北大的另一位校长胡适,也是从小丧父,其孝敬母亲也是无条件的。他努力学习以慰母亲,而且遵守母命,与江冬秀结婚,战胜自己的其他爱情,一生维持这份婚姻。胡适在谈到母亲时说:“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北大的两任校长,如此事亲至孝,不愧为万世之表。

“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要趁早、要随时,不要等,否则很可能留下遗憾。很多人忙于事业,忙得顾不上孝亲,口口声声要等到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给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但往往是,当他成功时,父母已经等不及了,导致遗憾终生。

人生命有限,人生际遇无常,旦夕祸福,未卜先知。所以,要趁父母在时,常回家看看,承欢膝下,给其天伦之乐。

修养感悟

1. 孝敬是为人之本,孝敬父母是评判人品最重要的标准。孝敬父母,是身为子女的最基本义务,也是最基本的修养。

2. 蔡元培和胡适的“至孝”,体现了他们对传统孝道的继承,也体现了他们在这方面严格的自我要求和修养:无条件地尽孝,甚至牺牲自己,放弃自己的喜好,以报养育之恩。

3. 为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奉劝天下子女,尽孝要趁早,不要做事后的孝子。 3UoQtxYr7tuP0abWrj1ZBL+apM8xNtw7PvNcYSCPzIEhayPALulUeYAErZ/Gbr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