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慎独”修行,勇于改过

林纾(琴南)写信给各报馆,承认他自己骂人的错处,像这样勇于改过,倒很可佩服。

——陈独秀
北大教授,新文化运动领袖;林纾,近代文学家,曾任北大教授

“慎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体现了对道德操守的重视。什么意思?就是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不做错事,对己对人无愧于心。

一个人如果在独处时能做到光明磊落,没有私心杂念,那就是真正的君子,修养到家了。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意思是小人独处时可能就会生出一些不善的念头。而当他见到有“慎独”的君子时,往往伪装自己,“掩其不善”。但这样的掩饰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最终会露出马脚来。因为人的言行与他的内心往往是一致的,情动于中而显于外。而“慎独”修行的君子,则因为正心诚意,中正以守,所以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给人一种“威而厉”的自在庄严。

“慎独”,是一种对内心的观照和自省,为一种自觉的修养。所以古人“一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道理。每天抽出点时间独处,反观审视自己,问自己今天做错了什么,是否记住教训。从而做到“不贰过”,这是自我修养,也是自我激励。儒家的“知耻而后勇”,“改过自新”,都说明了一个人经常反思自己,知错就改的道理。

人都是自恋自尊的,自我保护的,看人看事总不离自己的角度,所以“慎独”反思容易,谨言慎行容易,明白错误容易,但改过就难了——人总要为自己找出很多理由来自圆其说,不想承认,为自己开脱辩护。可见,做到知错并改过,不是一件易事,非大毅力难以做到。一个人春风得意时,做到改过就更难了。所以,知错就改,其实也就是战胜自己这个最大的敌人,不容易。

一个人知错不改,就是不敢面对自己,没有自知之明。相反,则体现了一个人的真修养、真勇气。

林纾,曾任“北大”讲师。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他自小博览群书,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因为古文好,被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被聘为北京大学讲席。他没到过英国,但却用文言文翻译了《茶花女》,影响很大有“可怜一部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的说法。

林纾最出名的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反面”角色。当时,林纾认为学好文言文是写好白话文的基础,而激进的新文化运动人士们却全面否定文言文,以此达到改良文化的目的,双方论争日益激烈。事实上,新文化运动之初呼声大,雨点小,正想有更大的交锋,以把运动推向高潮。而林纾,冲动之下就成了“靶子”。

据说严复曾劝说同乡林纾,让他不要与后生们较劲,认为革命时代,顺其自然去。但林纾最终没忍住,他情绪越来越激动。1919年初,他在上海《新申报》上连载小说《荆生》和《妖梦》。前者写了三个书生:皖人田其美,影射陈独秀;浙人金心异,影射钱玄同;新归自美洲的狄莫,通哲学,便是影射胡适。这三人在陶然亭饮酒高谈,攻击孔孟和古文。忽然,一声巨响,“伟丈夫”荆生出现了,斥他们为“禽兽之言”,三人在羞辱下败退。该文发布后正中新派人物下怀,胡适说:“这种话很可以把当时的卫道先生们的心理和盘托出。”

小说《妖梦》中,有三个“鬼中三杰”:校长元绪,影射蔡元培;教务长田桓,影射陈独秀;副教务长秦二世,则是指胡适。小说中对“鬼中三杰”咒骂得比《荆生》更粗鲁,说“田桓二目如猫头鹰,长喙如狗;秦二世似欧西之种,深目而高鼻”,极尽丑化之能事。林纾视三人为败坏伦常如禽兽一样的人物,故名为《妖梦》。

这两篇小说由张厚载在上海发表,张曾是林纾早年在五城中学堂任教时的学生,当时已是“北大”学生。因为小说攻击丑化的是“北大”校长、教务长和教授,所以小说发表后在“北大”引起公愤。虽然距毕业还有几个月,但舆论哗然中,张厚载被“北大”以“在沪通讯,损坏校誉”之名开除学籍。

林纾因连累学生而愧疚。于是,他写信给各报馆,公开承认自己骂人的错误,向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道歉。陈独秀对此积极回应:“林琴南写信给各报馆,承认他自己骂人的错处,像这样勇于改过,倒很可佩服。”

当时,林纾已经是68岁的老人,也是文化界的“名宿”,以其高龄和前辈身份,向新文化的小青年们赔礼道歉,如此知错就改,并且不惜公开致歉,也算难得了。

不久,新文化运动取得快速发展,白话文获得正宗地位。新文学理论和白话文学作品显示了新文学革命的前景和成绩。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下文,教科书正式采用白话文。从此,林纾成了挡车的螳螂,他的反对成为一时笑谈。

当时的激进时代,林纾的反对纵使有理,也没人去做分析,他终会被改革的洪流所淹没。这是他作为殉道者的悲哀和无奈。但林纾终是才德两佳之人,其文采和“清介”品质,为世人称道。

一个人只有经常“慎独”,反观反省反思自己,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做到有自知之明,从而做到知错就改,不再犯。只有在改错中不断纠正完善自己,人才能不断成长提高。这就需要冷静的思维,正视现实,客观辩证地看问题,并加上自己的修养,认识到“人非圣贤”。

修养感悟

1. 世界并不完美,人无完人,正因此才需要“慎独”修行,以做到自知之明,不断完善自己。知错即改,善莫大焉。

2. 林纾做到了知错即改,说明他不失传统知识分子的“慎独”功夫,体现出他的重公德和高修养。

3. 正视现实,客观看问题,做到正确认识自己,知错就改,“不二过”。知错就改不丢人,明知故犯和虚伪掩饰才可耻。切忌积恶,久则难改,后患无穷。

4. 犯错是成长中的一个必然。所以,不怕给自己和别人犯错的机会。当然,不能故意犯错,为此要“防患于未然”。成功人士,不是天资有多高,而是他们有自知之明,善于改过。 ZHZdATPEn0EAVuTfsQj4yXgGLJWQ2Q1QBe2DToJumBbs052zPXAYwFnj+0RmLV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