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爱的种子

爱是很抽象的概念,没有人够资格说他能充分证明、解释和感受爱。但爱同时又拥有比概念更实在的素质,即使我们无法实证爱的存在,我们也都感受过爱,甚至在一直追求爱。那么到底爱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为什么会恋爱

一直以来,流传这么一种说法:人生下来都是不完整的半个人,直至找到另一半,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句话看似费解但很好理解。我们常常把自己恋爱或婚姻的对象亲切地称为“另一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爱能让懵懂的少年变得成熟稳重,让随性的人更懂得生命的责任和意义;也有人说,爱会让人失去自我,让一个聪明人变成一个傻子,让一个不羁的人变成牢笼里的困兽。有人把爱情当作天山上的雪莲,圣洁不容玷污;也有人把爱情当作一场又一场纵欲的游戏……

然而,纵使爱情被人形容得如此不堪,甚至不值一提,他们自己依然在爱情的旋涡里或主动投入或被动挣扎着。即便有人将爱情看作是可怕的火坑和陷阱,也难以阻挡一拨又一拨的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往下跳。这些人就像中了魔咒,憧憬爱情,投入爱情,但又丧失爱情,祭奠爱情,而后再开始全新的爱情旅程。可以说,人类用实际行动为爱情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浪漫的赞歌,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呢?

生物学家说:“爱情是大脑里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发生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用苯乙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引发一段爱情,用内啡肽使之长久,再加一点后叶催产素将之变为永恒。”

经济学家说:“爱情就是一场投资与回报的较量,收益与风险并存,我们要在不断的衡量中找到最佳策略,并将收益率最大化。简单地说,就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如此你就是爱情中的大赢家。”

社会学家说:“爱情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之上的等价交换,是人与人之间最强烈的一种吸引形式,是恋爱行为的精神基础。”

从进化心理学看恋爱

而进化心理学家则站在截然不同的角度,给爱情找到了新的缘由:爱情是人们为了保持物种延续而必须做出的行为。人类有传宗接代、延续遗传基因的本能,因此爱情可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就好比人饿了要找东西吃、渴了要找水喝一样,人总是要在出现生理需求时做出适当的行为以满足这种需求。当人一旦有了这种繁衍后代的需求,恋爱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其实,这一观点并非因一时兴起而产生。早在150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就为恋爱行为(当时被称作择偶行为)提供了建立于进化论基础上的解释。达尔文偶然发现,雄孔雀的羽毛绚烂无比,如此漂亮的羽毛甚至会为它们招来杀身之祸。当然,这并不是那些不漂亮的孔雀出于嫉妒的心理而想方设法将它们杀死所致,而是那些试图捕获它们的猎人所为,实际上,拥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更容易被猎人们发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漂亮的羽毛是不利于孔雀生存的,可是,孔雀为什么还能在长期的进化中被保留下来呢?对此,达尔文给出这样的解释:雄孔雀这种炫耀的法宝之所以得以保留下来,是因为它为雄孔雀与同性竞争合意的配偶时提供了被选择优势,有利于其世系的遗传,从而进化成为具有遗传收益而非生存收益的特征。

简单来说,绚烂的尾羽是雄孔雀吸引异性的最好武器,于是,雄孔雀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为了让那只爱上自己的雌孔雀为自己繁衍后代,才甘愿冒被杀戮的风险将这种危险的特征保留下来。然而,那些为了活命而不敢保留尾羽的胆小鬼,因为失去了吸引异性的法宝,在同性竞争中只能落得被淘汰出局的下场,最终也就令它们的基因退出了演化的舞台。如果将这种理论应用到人类身上,恋爱行为则可以归结为对配偶的偏好和争取配偶的竞争。

不过,当达尔文提出这种归结法以后,一些男性科学家反倒坐不住了,他们觉得对配偶的主动选择赋予了女性过多的权利,这些自大的男人早已认定女人应该是恋爱行为中的被动者,而男人则是操纵命门的人。当时一些主流的科学家们则认为,把恋爱行为归结为人的本能这一做法显然是漠视了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所具有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因而也不赞成这种说法。

虽然这种归结方式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被很多科学家所质疑,但它依然作为一种研读恋爱心理机制的理论存活了下来。今天如果我们从进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恋爱及婚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或许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新的诠释。

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

——莎士比亚 Wfz/J0zwELwQdf2MKx5ofQNzV2UrNn9vfJ9W3j7Ncv7MeMxLFGhiOv2SD+h6tBj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