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我们为什么会自卑

通常而言,引发自卑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生理方面的缺陷。 能够引发人们自卑感的生理缺陷有很多,比如外貌畸形、身材矮小、肥胖、四肢残缺、听觉或者视觉机能丧失、语言障碍等。不过,生理缺陷并不是导致人们产生自卑感的绝对因素,因为生活中也不乏一些有生理缺陷但少有自卑感的人,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们还可能凭借着其巨大的人格力量创造出不凡的成就,比如天生失明又失聪的海伦·凯勒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名篇;有口吃的迪莫斯·弗斯在经过不断训练后,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演说家。归根结底,在生理缺陷与自卑感之间,主体状态及评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主体对这些缺陷十分看重并且自暴自弃,那么自卑感就会从心底生出;而如果主体自身并不在意这些缺陷,那么,自卑感就不会产生,即便是产生了,主体也能予以超越。

其二,幼年期的经验。 自卑感通常在人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生成,原因大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在某个方面出现问题,父母就会责备孩子无能或愚笨,因此,孩子为了免于责备而不敢对陌生的事物进行尝试,遇到事情时畏首畏尾,踌躇不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卑感。

其三,观念上的错误。 作为群体来说,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但是作为个体来说,个人的能力却是有限的。而且,人们的能力都有其强项和弱项。如果个体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弱项后,生出矮人三分的念头,同时又没有考虑到自己也有他人所不能及的长处的时候,自卑感就会油然而生了。

其四,弱化的自我概念和负面的自我评价。 自卑心理的产生涉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究其本质原因和生成机制只有两个,那就是弱化的自我概念和负面的自我评价。

人们对自我形象的认识就是自我概念。人们的自我认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比较情景化和片面化,而且这些自我认识基本上都来自于外界,比如“我是一个好孩子”、“我喜欢画画”、“我要对人有礼貌”等,这都是自我认识的一些碎片,它们无法连贯起来。中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相对而言就是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对自身形象产生兴趣,他们主动地探索自我,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让他们拥有了把过去对自我认识的碎片慢慢整合起来的能力,并且形成系统的、全面的、抽象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观。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对青少年未来的人格、个性、心理健康、人际适应等各方面都起着长期的、深远的影响。同时,自我形象的形成通常会伴随强烈的情绪情感波动,是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因而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比如自卑心理、自负心理、闭锁心理、嫉妒心理、逆反心理等,这基本上是所有青少年都必经的心理历程。

那么,自我概念来自哪里?自信和自尊又来自哪里?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四处寻找自信和自尊,可他们从不曾找到,他们把“只要……就……”,“如果……就……”挂在嘴边,仿佛只要实现或者得到什么,他们就可以瞬间变得自信起来。

一个人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会影响其所有的重大决定和选择,并因此塑造了他为自己所创造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将社会给我们的评价内化为自我的评价,并且影响我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自我的评价,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我的评价才能对自身起作用。

不自信的人通常都会放弃自身的独立思考,也不会思考他人对自己评价的真实性,他们将他人的评价当成是自己的评价,这种将自己托付给外界的做法是彻底的自我逃避行为。他们逃避自我的责任,他们毫不留情地将自己出卖了,在向外界屈服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连自我都没有的人,又哪来的自信呢?

综上所述,自卑感是消极的自我暗示的产物。自卑是一种对自我的否定,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无法认同自己的心理表现。

“自卑”在大部分人眼中都代表着消极,是一个贬义词。尽管自卑是消极的自我暗示的产物,是自我否定的表现,但是这不代表自卑就没有好的一面,其实自卑也能引发人们积极的行为。所有人在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就已经具有自卑感了,因为婴幼儿的一切都要依赖于成人,父母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能的,当他们看到成人处处优于自己时,每个孩子都会产生自卑感。但是,此时自卑并非坏事,相反,它是人在发展时的主要力量,自卑感会让人们产生寻求力量的强烈愿望。

当人们在感到自卑时,就会力图去做成某些事情,希望以成功来克服自卑。在取得成功后,人的内心会变得相对稳定。可是,当他们看到别人的成就之后,就又会产生新的自卑,这会促使自己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如此周而复始。当然,自卑也并不总是催人进步。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时,那么,为了维护心理的健康(自我的统一),他就会设法摆脱它们。而摆脱的方法类似于自我安慰法,整日生活在自己虚设的精神世界里,可是外界造成自卑的情境却没有改变,因此,他的自卑感会越积越多,其行为也就陷入了自欺当中,最终形成自卑情结。

延伸阅读

自卑感之所以会出现,在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陷。不过自卑感有时能使人克服缺陷,这种努力被阿德勒称为“补偿”。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器官的自卑感及其生理补偿》一文,并在文中指出,有生理缺陷的人往往会有一种生理上的自卑感,他必须通过发展有缺陷的器官或全力发展其他功能而使这种缺陷得到补偿。 RNLWfLZuuY7X1NruC0Tfoaol6TyP0T44xhaPcbD7QELHcvIUesu0uITTAedkOD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