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庄子的鱼”看道法自然

《庄子·外篇·天运》有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说,泉水干涸了,两条鱼用彼此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与其这样苟延残喘,在死亡的边缘相互扶持,还不如都回到大海,安闲自在,互不照管来得好。“相濡以沫”固然令人感动,“相忘于江湖”却是一种更加坦荡、淡泊的境界。庄子认为,一个人能够提供给他人的帮助毕竟是有限的,即人为的仁爱是有限的,而大自然的爱却是无量的。当我们需要靠相互救助来渡过难关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不好了。因为大自然的爱是无量的,所以人应该相忘于自然,如同鱼相忘于江湖。

南怀瑾先生认为,鱼离不开水,所以想养鱼就要特意挖一个池塘放上水,才能把鱼养得住。那么,道是“自本自根”的,但人找不到,怎么办?有这样一句话“无事而生定”,也就是说,你的心中,一天到晚要“无事”,心中无事就是真正的定。养鱼需要挖池塘放水,鱼才能在里面生存,修道就要做到心中无事,才能生定。而鱼不知道有水,得道的人也不觉得自己有道。

有个年轻人在山脚下碰到一个牧童。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看起来十分逍遥自在。年轻人很羡慕这位快乐的牧童,就向他求教解脱烦恼的方法。牧童说:“我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年轻人试了试,并不觉得快乐。于是他开始四处求教。

不久之后,年轻人遇到一位独自坐在山洞里的老人。他见老人面带满足的微笑,便深鞠一躬,问老人:“怎样才能和您一样摆脱烦恼呢?”

老人反问道:“有人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年轻人恍然大悟。

五祖弘忍欲求法嗣,令诸弟子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慧能续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够单纯。盲目追求解脱烦恼的途径,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设限。当你认定自己需要摆脱烦恼的时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进了自己的心结。

《庄子·内篇·养生主》记载:“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公文轩见到右师只有一只脚非常惊讶,就问他:“你这是天生的呢,还是后天人为造成的?”

右师回答说:“这是天意,不是人为的。上天只给我生了一只脚,人人都有两只脚,所以知道这是天然的,不是人为的。”

右师的意思是不管什么原因造成自己的残疾,都是天命。一切都不是人为的,是天然的。上天要我一只脚活着,我就用一只脚活着。

南怀瑾先生强调,每个人都有天然的生命,每个人的身体形貌都是独立的,各有独自的精神。如果为人太过在意别人的评论和看法,时刻想着维持自己在外人眼睛里的完美形象,不能容忍他人对自己的质疑,就难免会忽视自己的真实处境。

《庄子·内篇·逍遥游》里提到:“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南怀瑾先生解释说,庄子在这里提出了第五种人格——全世界的人都恭维他,他都不理会;全世界的人都骂他、反对他,他也绝不改变自己的方向。这是一种很难达到的人格高度。“定乎内外之分”,“分”是分量。什么是我?什么是他?什么是物?什么是心?他对自己做人的道理看得很清楚,对于人世间什么叫作真正的光荣,什么叫作真正的耻辱,看得很清楚。自己遭到了耻辱,绝不因为现实社会的影响而有所改变。这种人超然物外,具备独立的人格修养,其特立独行,不受任何时代和环境的约束。每个人都应该看清自己,看清世界,做特立独行的第五种人,不要泯然于众,碌碌无为。

《庄子·内篇·德充符》有云:“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以南怀瑾先生的观点来看,庄子的意思是,人活着要顺其自然,要不增不减,抛却心中的妄情、妄念、妄想,保持一片清明境界,才是上天给我们的道。这个道就是本性。也就是说,人要活得自然,一天到晚头脑清清楚楚,不要加上后天的人情世故。如果加上后天的意识上的人情世故,就会有喜怒哀乐,使得身体内部受伤害,就会有病不得长寿。

老和尚携小和尚下山游方,经过一条大河时,碰到一个想要过河却不敢轻易涉水的女子。老和尚主动背着女子趟水过河,然后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然背了一个女子过河,这是犯了戒呀!小和尚一路走,一路想得辛苦,最后终于忍不住质问了老和尚:“师父,你犯了戒律,怎么能背个女子呢?”

老和尚闻言,叹道:“我早就将她放下了,你却还放不下!”

南怀瑾先生说:“人为什么有烦恼?为什么有痛苦?因为自己妄执。”小和尚为什么烦恼?为什么痛苦?因为他“放不下”。旅行中我们携带的行李越多,肩膀上的负担就越重,唯一可以减负的方法,就是扔掉多余的行李。

南怀瑾先生还说:“妄念不能停,就是心火不能下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的妄想习气就是这样,你觉得自己没有执着,事实上,无意中已在执着,连自己都不知道,能够晓得这习气的话,就能得解脱了。修道学佛,搞得心中很清净的时候,有一个‘分别’很可怕,稍稍看到别人讲错了话,做错了事情,或者不合规矩,马上觉得很讨厌,那就是瞋心,分别实执。你以为分别实执那么容易去啊!如果真的那么容易,你早就成道了。”正所谓“当局者迷”,对于人性的弱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了解,可一旦置身其中,面临选择,就会发现并没有想得那么简单。

“人之初,性本善”,刚出生的我们像一张白纸,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纸上的图案越来越复杂。我们越长大,就越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看到周围的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会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其实,人性虽然复杂,生活却很简单。许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抛却心中的“妄念”,学会适当地放弃,学会遵循生命的自然规律,就能获得简单的快乐。 6F6It8tN8YlxxqvDMi+A3+w0OpMvokLX8X6CjqLpd86NrHEcW4qDnDfG53FgfE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