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静坐方知“用心实不易”

南怀瑾先生曾直言不讳地说:“静坐并不难,用心实不易。”我们既然要学习静坐,就得先要了解静坐的目的,然后再深入学习如何用心静坐。

静坐,俗称盘膝打坐,它是汉魏以后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修行禅定的方法,是印度古老瑜珈术的一种姿势,对于锻炼形态、收摄身心、走入静定境界十分有帮助。静坐是一种通用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唐、宋以前的道家很少提到静坐。如果我们把静坐和修道混为一谈,那显然是错误的。既然静坐与参“道”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学习静坐的目的何在呢?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无论学仙学佛,讲到养生全真之道,都以清心寡欲入手,而至于寂灭无为为究竟,正如道教的《清静经》所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可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生,正如孔子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老子也说:‘食色性也。’人们对于色欲与饮食的追求,与贪图富贵功名的享受并重,要想做到‘离情弃欲,所以绝累’,在一般的人,是不可能的事。我记得在一本笔记上看到一则故事说:巨公听说有一位修道的人,已有九十多岁,望之只像四十岁的中年人,便请他来,问修长生不老的道术。这个道人说:‘我一生不近女色。’这位巨公听了,便说:‘那有什么意思,我不要学了。’这个故事,就是代表了一般人重男女饮食的心理。”

很少有人了解“道”的真谛。那么我们说修道到底修的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道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它只巧妙地提出了一个比喻,就像梳理天下政事,要“管括微密”,意思是管理要包括非常微妙幽秘的部分。说起修道,大家往往就会想到要打坐,其实修道原本不一定需要打坐,需要的是管理自心。南怀瑾先生进一步解释养气和修心,他指出,道家修心的目标是要达到法天法地而“曲成万物而不遗”的纯粹无瑕疵,然后能返还本初,合于自然之道。

人在静坐的过程中,心中的杂念比较少,头脑中的思虑也会减少,所以血液流行得也比较缓慢,心脏也因此减轻负担。在南怀瑾先生看来,静坐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他说:“先不管修道问题,只要腿一盘,手收拢来结手印,心脏的工作就减轻了。我们这个心脏是一个帮辅,随时收缩舒张,当两腿一盘两手一收,人体四肢向外消耗放射的功能就减少了,因此心脏工作可以缓慢,所以后世修道多半采用了打坐。”他还提醒我们:“不要把盘腿打坐当作修定。修定的姿势是无限制的,坐、站、睡、行、食,皆可定,无处无时而不定。不过我们初步不能做到止,因此必须要打坐。打坐一共有几十种姿势,不过对生理、心理最有利的,就是盘起腿来打坐。”

有些人对“盘足静坐”心存疑虑,认为这种方法对健康有不利影响,甚至以为由于久坐,双腿的血管长期受到压迫会导致病变。这是误解。一个人静坐久了,是会出现酸麻的现象。南怀瑾先生对此也有解释:“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验过的快感。如果持之以恒,能坐到足腿的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

其次,必须了解人体犹如植物一样。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壤就是虚空。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杈,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学会正确的静坐方法,就等于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辅助,能入静定,修行很快就上路了。

初学静坐的人要记住一个原则,时间少,次数多。每天都可以多坐几次,但是每一次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是个要点,千万要记住!初学时坐下来的次数多,坚持的时间短,但这对慢慢地培养静坐的兴趣却是恰到好处。切记,不要为了“熬腿”故意把时间拉长,也不要把“熬腿”当成一门“工夫”来做。

南怀瑾先生凭借多年亲身修行的经验,告诫大家:“修行须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地,工夫、见地自然会进步。不从这里下工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会证果的。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行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工夫上去追求。在工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有绝对的关系。譬如,你今天修行打坐境界很好,但是你要晓得,你不用功不打坐,那个境界就不好了,可见这不是道。假如盘腿道就来了,不盘腿它就变去了,这叫作修腿,不叫作修道。盘腿就叫作得腿,那不叫得道。”

“我们人体是个小宇宙、小天地,在这个宇宙天地里,气机如何运行,血液如何流通,一切均有固定不易的法则,分秒不能勉强,不可勉强,不必勉强,假使真懂了这种道理,自己便会明白怎么来修道摄生养命,但是总归结的道理,不外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学道,学些什么呢?如果只知守窍练气,吐故纳新,那是小道。大道无为,什么都不需守,没有那些啰哩啰嗦的名堂。‘道法自然’,自自然然就是道,若不如此,便不合道。普通的人,照修炼神仙家的看法,都是凡夫俗子。然而,凡夫俗子只要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任运自然,便不离于道了。”

如果你的身体在静坐,心里却在拼命地想:“我绝不能胡思乱想”,这就是妄执了,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落入了“想不要想”的怪圈。“道”是自然的,原本就生生不息地在动,你硬要千方百计不让它动,难道不是背道而驰吗? EkhLaMOsHybtftFcnxELo3kaY4SurYK2itEXQz2GKEu5EwuhsSugSVb7BP+2RI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