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非语言符号的妙用

“点头YES,摇头NO”是一首小朋友都知道的儿歌,歌词中通过“点头”和“摇头”传递了“YES”和“NO”的信息。这里的“点头”和“摇头”属于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传播的另一种重要符号。在传递信息时,它们有时会有无法替代的奇妙效果。“无声胜有声”就是一例。

在传播活动中,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的传播信息的符号。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当然,也正是由于非语言符号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人际传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有趣。非语言符号一般包括体态语言、副语言以及视觉性语言符号三大类。

1. 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又称为身体语言或者行为语言,是指通过人的举止、表情和装束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体态语言,如人际交往中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等。体态语言使人际传播变得丰富而微妙,可以分为三类。

●动作

在传播中,我们经常用动作来传情达意。例如,挥手表示再见,鼓掌表示欢迎,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等。毛泽东挥手作别的动作已经成为经典,很多人经常在拍照的时候模仿这个动作。动作语言不仅会在生活中常用,而且还是某些特定职业的职业语言。例如,交通警察、调度员、运动场上的裁判员等,使用动作语言是他们工作的需要,也是一些情境中唯一可行的传播方式。

在动作传播中,除了四肢之外,最常用到的是眼睛。望穿秋水、含情脉脉、暗送秋波、眉来眼去等,都是眼睛行为的传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自然也能起到沟通心灵的作用。眼睛可以表达很多无声的语言。

● 姿势

动作是动态的,姿势是静态的。静态的姿势也能传递丰富的信息。如站如松、坐如钟、呆若木鸡、风情万种等,都是对人类姿势的描述。通过这些姿势可以传递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或者情绪。有些姿势在特定的情境中还具有耐人寻味的意义,如若无其事地站着、随随便便地躺着、直挺挺地坐着等。

在姿势语言中,最有趣、最多样的要数面目表情了:似笑非笑,笑面虎,笑里藏刀,皮笑肉不笑,喜上眉梢等,都是描述面目表情的。面部表情也是人际交往的关键。

体态语言的姿势不仅是人体自身的状貌,还包括附属于人体的穿着打扮,如衣服、帽子、发型、手包、鞋袜以及香水、口红、眼影等,都是传递信息的符号。在人们的印象中,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往往是成功者,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一定有不少风流韵事。

●类语言

顾名思义,类语言就是指类似语言的一种符号。类语言并不是语言,但和语言有类似的地方,都是人发出的声音。语言有固定的意义,类语言没有。哭声、笑声、呻吟声、叹息声、呼唤声等都是类语言;另外,那些习惯性的、应答的声音,例如嗯、啊、哦、嘿嘿、呵呵等也都是类语言。类语言在人际传播中运用广泛,QQ聊天、发送微信和短信的人一定深有体会。

2.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是指作用于人类听觉的非语言符号。我们在这里主要说的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副语言以及其他的声音符号。副语言又称为语言的伴生符,是指声音语言或者文字的伴生物。例如,声音的高低、大小,语速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工整或者潦草等都是副语言。说话声音洪亮的应该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人,软言细语的应该是女子,字体工整的人严谨认真,字体潦草的人粗心大意等。另外,说话时的抑扬顿挫会使同一句话产生不同的意思。最经典的莫过于“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句话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意思。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天天下雨,我已经不想留。)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下雨与天留人无关。)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人不让留。)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自己做不了主,主人和天留客了。)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还是天让留啊!)

除了副语言,还有一些其他的声音符号,如鼓声、口哨、汽笛、乐声等。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下,某种单一的声音符号也可能担当传播信息的重任。战争中的冲锋号声一起,战士们就冲向前去奋勇杀敌。音乐不仅能够在特定的情况下传播十分具体的意义,还能传播国际意义,是没有国界的。

3.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一看到“红底色的黄色的大M”立刻就知道是麦当劳,一看到贴有“海尔兄弟”的标签立刻就知道这是海尔的产品。这个大M和海尔兄弟的标签属于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所谓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是指作用于视觉的非语言传播符号,可以分为两类:

●象征性非语言符号

象征性非语言符号往往代表一种抽象的意义。如红十字、五星红旗等,都是某种文化的结晶与标志,积淀着深厚的历史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

●实义性非语言符号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因为它能够用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某种比较确定的意义。“烽烟戏诸侯”中的烽烟是用来报警战争的。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铁路、公路标志以及一些禁止吸烟、有电危险的标牌等,都是典型的实义性非语言符号,都能起到传播某种信息的作用。

4. 非语言符号的作用

非语言符号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在人类传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非语言符号具有以下六种作用:补充语言符号、替代语言符号、强调语言符号、否定语言符号、重复语言符号、调节语言符号。

●补充语言符号的作用

这类非语言符号对语言符号的表达起补充作用,包括声调、面部表情、手势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补充作用体现在填补、增加、充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的某些不足、损失或缺欠。例如,一个愤怒的人,一边高喊“我绝不会罢休”,一边把拳头狠狠地砸到桌子上。

●替代语言符号的作用

这是指以非语言符号代替语言符号去传播信息。如果某件事不方便用言语来表述或某些特定的环境阻碍了言语交流时,可以使用替代法,也就是用非语言符号代替语言符号传播消息。比如,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你正要将其中一个朋友的囧事抖出来,突然旁边的朋友碰了一下你的胳膊,你意识到了之后就迅速换了话题;在篮球、足球等比赛中,裁判就常常用手势来代替说话。

●强调语言符号的作用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个主持人在介绍某人时,会拉长声调:“下面有请……”主持人故意拉长请字的声调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这个人。还有,领导在讲话的时候,会突然加重语气、提高音量,这也是为了强调,引起大家的重视。

●否定语言符号的作用

当然,非语言符号对语言符号并不都是起辅助作用,有时也会起到否定语言符号的作用。比如恶狠狠地说:“我爱死你啦。”又如,一个孩子说:“我不吃,我不吃,我已经吃过了。”但是两只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好吃的不肯移开。当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达的意思相矛盾时,人们倾向于相信非语言符号承载的信息。

●重复语言符号的作用

这是用非语言符号重述一下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对售货员说:“来两斤橘子。”边说边伸出了两个手指;边夸某个人“真棒”的时候,边竖起大拇指等。通过非语言符号的重复可以将信息更加准确地传递出去。

●调节语言符号的作用

非语言符号的调节功能指协调和调控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流状态。例如,伸出一个手指放在嘴唇上,意思是“别出声”或“小点声”;将耳朵凑近说话者的嘴巴,意思是“大点声”或“我在认真地听”。

此外,一些学者,例如萨姆瓦等,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对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作用进行了考察,列举出了非语言符号的五个功能:留下最初的印象、表达相关的信息、引起感情、自我表现和控制别人。 WhlcIK/e5qkhLcJg3bBM0SQDp8O+f7awBgAT5te44J8Tao0oEQ3As2B8S5KZIF3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