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语义与传播——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是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符号载体。在生活中我们看到,讲同种语言的人可以顺畅交流,而讲不同语言的人往往不知对方所云,出现“对牛弹琴”的尴尬局面。由此可见,语言符号在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1. 认识语言符号

作为传播媒介的语言符号包括两种:一种是口头语言,另一种是文字语言。

口头语言就是说话,无论你说的是普通话、河南话、粤语还是英语、日语,只要是用嘴巴说的都是口头语言。从学会说话开始,口头语言就成了我们随身携带的传播符号了。口头语言在语言符号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主要作用。

文字语言我们也很熟悉。自从能认字,我们就能感知、领略文字语言的魅力了!一般来说,我们最早接触文字语言是在书本上。

语言与文字并不是凭空而来,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那么,语言为何会产生呢?有人说这是相互协作的需要,有人说这是捕获食物的需要,还有人说就是交流的需要,等等。虽然没有一个一定的答案,但是,如果交流是语言符号产生的动机,这就是说人类是在憋不住的时候开口说话了。于是,语言符号随着人类的开口而出现。

文字的出现并不是迫于交流欲望,而是基于实用的目的。例如,结绳记事、记录诗歌和传说等。总之,语言符号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进步的象征。

正如开头所讲,要顺畅地交流必须了解彼此使用的语言符号的意义。有一门专门研究语言符号的科学就是语义学,其中,柯日布斯基所创立的普通语义学对传播学的意义最大。

柯日布斯基是一位美国哲学家,祖籍波兰,出身于波兰贵族,以高超的剑术闻名。他到美国之后开始著书立说,著有《科学与精神健全:亚里士多德体系和普通语义学概论》一书。1938年,他创立普通语义学研究所,讲授普通语义学。正像所有的思想家都有忠实的追随者一样,柯日布斯基也不例外,温德尔·约翰逊就是其中一位。他们的结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约翰逊从小就是个口吃的孩子,为了医好口吃,他曾经多方求医,从各个方面尝试了很多方法。他甚至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给自己的右臂套上石膏模子,强迫自己用左手并以此纠正口吃。当然,这并没有见效。

1936年的一天晚上,约翰逊的一个朋友给他带来了一本书。谁知道就在第二天,约翰逊的阑尾炎突然发作,只好住院做手术。于是,约翰逊就利用住院的这段时间阅读了朋友给他带来的这本书。后来,约翰逊说,正是这本书改变了他对口吃的看法。读完这本书,他就不再口吃了。

或许大家已经猜到,约翰逊看的这本神奇的书就是柯日布斯基的代表作《科学与精神健全:亚里士多德体系和普通语义学概论》。从此以后,约翰逊就对柯日布斯基及其普通语义学崇拜之至。那么,约翰逊投身到柯日布斯基的门下并成为他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普通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的意义从而达到健全传播的目的。这对于传播学来说,尤其是语言符号的运用具有重大意义。

2. 语言的误用

从普通语义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麻烦事都是对语言的误用造成的。这种误用就是我们这里说的语言陷阱。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不留意,语言同所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传播误差,而且这也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情况。普通语义学就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种。

●语言的静态性,生活的动态性

无论你是否察觉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明显的有一年四季的变化,还有一些不明显的、不易察觉的,比如说一张床、一扇门、一所房子的变化,也许若干年之后,它们可能变成了另外的样子。

生活中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但是,语言是相对静态的。以张三为例,出生后,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张三,张三一天天变化,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他少年时调皮活泼、青年时血气方刚、中年时沉着稳重、老年时饱经沧桑。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三的外貌和内心思想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指称他的语言符号还只是张三。要准确指出张三,这远远不够。因此,普通语义学就建议,在人名上标注时间,如张三1986,张三2014等。

普通语义学的这种分析让我们耳目一新,也颇有道理,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持续运动的事物也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按照这种说法,似乎只有走到了美国才能说美国存在一样,未免有点矫枉过正了。

●语言的有限性,生活的无限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用的口语词汇是有一定数量的,而与此相对应的我们需要表达的事物、经验和思想却是无限的。于是,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实在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的窘境。

由此,要想准确无误、恰如其分地表达、描述事物,就是异想天开了吗?对于这种情况,普通语义学也自有办法。普通语义学建议,在描述一件事情、说明一个东西的时候,在后面加上一句“等等”,表明你所说的只是一部分,并不是它的全貌。即便是不说出来或者写出来,也要在思想上有“等等”的意识。关于这一点,柯日布斯基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柯日布斯基说“狗”这个类名词,只是表明所有的狗都相同,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狗各有各的特点,它们并不相同。因此,听人说“狗”并不可贸然地就去接触“实在的狗”。柯日布斯基进一步强化说,如果有人指着椅子对你说“请坐”,那你切不可马上就坐,因为实在的椅子可能是坏的。

看了上面柯日布斯基的话,我们禁不住要凌乱了。其实,生活的无限性,并不是绝对的,也有相对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其无限性,就等于逐步否认了语言认识现实、把握事物的功能。

●语言的抽象性,生活的具体性

正是由于语言的抽象性才使人们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否则,人们说一个事物估计要絮絮叨叨半天了。但是,语言越抽象同实际事物的距离就越远,表达的事物就越模糊,在传播中也就越容易出现偏差。下面我们举例来看语言的抽象性。

动物,这个抽象语言符号代表一切能动的动物:大象、老虎、鸡、鸭、牛、羊等;具体一点的牲畜,这个抽象语言符号代表牛、马、羊等;进一步具体一点的奶牛,这个语言符号就包括所有的奶牛了;再具体一点说,奶牛杰贝,这就具体到一头奶牛了。

从上可见,语言符号越抽象距离事物就越远,就越容易出现理解上的误差。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以免语言失当。

3. 语言使用不当

在生活中,语言符号使用不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常导致传播失误和偏差。常见导致语言失当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死线抽象

我们前面说到语言具有抽象性,那么,死线抽象指使用的语言都是在同一个抽象等级里面的,要么是高级的,要么是低级的。就像我们前面举的例子,使用了这样几个等级的抽象语言符号:动物—牲畜—奶牛—奶牛杰贝。

在传播过程中,死线抽象会影响信息的顺畅传播。例如,我们看专家写的论文会感觉艰涩难懂,因为他们都使用了高级抽象的语言。生动、有效的传播应该是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抽象等级的语言符号。

●忽视差异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这个人没有一句实话。”其实,这种说话的方式就是语言失当的一种——忽视差异。用这种语言方式表达事物,只照顾到了事物的整体,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

为了避免这种语言失当,普通语义学建议,在使用类名词时最好用数字表明一下。比如说警察,可以标注为警察1、警察2等。即便不加数字,在思想里也要有这个意识。

●非此即彼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小朋友问:“妈妈,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呀?”其实,小朋友的这种问法是语言失当的一种——非此即彼。这种非此即彼的语言表达方式往往把人引入歧途。约翰逊甚至认为,导致精神病的一大原因可能是语言符号的这种非此即彼。因为这种追求极端的思想,容易增加精神压力,造成精神负担。

●自我投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今天天气很好”,“这部电影很感人”,“这本书写得不错”等。这些听起来好像是在谈和说话者本人不相关的事情。其实,我们自己一分析就会发现,这些话是说话者自己的想法。这是语言失当的另一种情况——自我投射,即人们用语言表述事物时将自己的主观思想投射到事物上。

对于这种自我投射的语言失当,普通语义学也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每一句话上加上一句“对我来说”。例如“对我来说,这本书很不错”。当然,不一定要把这句话说出来,但要有这个意识。

了解语言符号,无论是语言陷阱还是语言失当,都不利于传播的顺利开展。因此,掌握语言符号,尽可能地避免语言陷阱和语言失当,准确地传播信息是最终的目的。 h3GJQmJXryW/gKYv980SOKDLP+2wjL6UWpp/O9Eke78sXslEhQmbJPzpQfZavm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