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前259——前210),出生于赵国,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后继承王位。嬴政在位时锐意革新,整肃军队,国力强大。公元前221年,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六国。称为始皇帝,在位期间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车马规格等,同时常年对外使用武力,打下了现在中国的基本版图。他修筑的长城被称为当今世界“第八大奇迹”,他的陵墓里的兵马俑更是令世人惊叹。他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
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嬴政即秦王位。由于嬴政年少,因此国事由相国吕不韦主持,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便将假宦官嫪毐给了太后,结果太后生了两个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长信侯,领地为山阳、太原等,并且网罗了很多人。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嬴政虽然年少,但已经心智成熟,他知道嫪毐随时都可能发生政变,所以暗自做好了准备。
前238年,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成人礼,为了防止嫪毐发生叛乱,便在周围埋伏了精兵。嫪毐认为这时一个好机会,动用玉玺发动叛乱,派兵向蕲年宫进攻。嬴政早已布置好,乱军很快被打败。嫪毐见蕲年宫难以攻下,便转打咸阳宫,岂知咸阳宫也早有军队埋伏,乱军被彻底消灭,最后只剩嫪毐一人落荒而逃,但没过多久便被逮捕。嬴政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又把他的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嬴政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同时提拔尉缭子、李斯等文官,王翦、王贲、蒙武和蒙恬等武将,还有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嬴政迅速扩充自己在宫中的实力,这充分显示了嬴政高明的政治手腕和用人手段。
前230年至前220年,嬴政先后灭掉了齐国以外的其他五国。
一年后,也就是前221年,齐国灭亡,至此,秦王嬴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嬴政的集权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建帝制
统一全国后,秦王嬴政开始了王朝的治理和管理工作,他首先面临的便是称号问题,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统行。一统天下的秦王嬴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帝号。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嬴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且“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嬴政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并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即始皇帝,则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三世皇帝。
(2)统一文字
自殷商以来,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式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3)统一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一致。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
(4)统一车马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五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5)统一道德风俗
在道德风俗这方面,秦王朝相当重视,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三十七年(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6)统一郡制
当时全国设36郡。然后南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北以阴山为界南面设九原郡,后又陆续划分内郡:东海郡、常山郡、济北郡、胶东郡、河内郡、衡山郡等。
前210年10月,秦始皇外出巡游。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
嬴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的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的统治时代。他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