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敬重别人,收服人心

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人与人的交往,实则是心与心的交流。你对别人无礼,别人自然不愿意,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反之,你尊敬别人,别人也会尊敬你。

三顾茅庐得诸葛,闹市驾车为侯嬴,因此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能够降低姿态,低调谦和做人,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受人欢迎、讨人喜欢,还可以招揽人才、收服人心,成就一番伟业。

看过电影《天下无贼》的人应该还能记得那句经典的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楚汉之争为什么刘邦能够得到最后的胜利?还是同一个原因,因为人才。其实,关键中的关键也就是一点:如何收服人心。设想一下,假如韩信没有追随刘邦,假如诸葛亮辅佐的不是刘备,那么现在人们看到的历史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了,不过在这个典故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魏无忌放下身份,降低姿态招揽人才、收服人心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很贤明,四方人士前来投奔,致使每个人都养了数千个门客,为人们所称颂。人们将他们称为“战国四公子”。其中,魏国的信陵君最为敬重人才。

信陵君是魏国公子,名叫无忌。魏昭王死了以后,魏安厘王继位,加封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为人仁义谦和,从来不因为自己富贵有名而对士人有丝毫怠慢,因此,在数千里外的士人也争着来投靠他,以至于门下的宾客有好几千人。当时,中原各国也正是因为魏国的信陵君为人贤明而且门下能人众多,而不敢小看魏国。

信陵君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曾经几次带领东方六国军队与秦抗争,而且他卑身虚心待士,留下许多美谈,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结交大梁守门人侯嬴的故事。

侯嬴是魏国大梁的看门人,年已古稀,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因为平时不张扬,所以没有人知道他的能耐。信陵君听说以后,就亲自前往侯嬴家里拜访,并送给他厚礼。但是侯嬴不肯接受,并对信陵君说:“我这么做已经好几十年了,从来没有受过别人的财物,也决不会因为穷困而受公子的财物。”

信陵君于是专门为侯嬴摆了丰盛的酒宴,并请了很多宾客,准备隆重地介绍他。同时,他空着车上代表尊贵的左边座位,亲自赶车去迎接侯嬴。侯嬴上了车,一点都不谦让,就直接坐在上座,想试探一下信陵君的态度。但是他发现,这时信陵君对他的态度更加恭敬起来。

马车走了一段路后,侯嬴又对信陵君说:“我有一位朋友在市场里,想顺道去看看他。”

就这样,信陵君又赶着车进入了闹市,等侯嬴下车会见自己的朋友朱亥——一个杀猪匠。侯嬴一边故意长时间地跟朱亥谈话,一边注意着信陵君的表情,发现信陵君依旧和颜悦色,非常有耐心地在旁边等着。这时候,魏国的大臣贵族,名人雅士都坐满大堂,全部等着公子来开始酒宴。集市上所有的人都来观看国王的弟弟信陵君亲自为侯嬴执辔赶车,以至于信陵君的随从都在暗中骂侯嬴,认为他故意折腾人。好长时间以后,侯嬴见公子始终耐心地等待,没有一点不耐烦的样子,才向朱亥告辞,跟信陵君走了。

等到了信陵君家里,信陵君立刻把侯嬴请到上座,并介绍给在座的宾客,宾客无不感到惊讶。等到上过酒菜之后,信陵君便起身举杯给侯嬴祝寿。侯嬴非常感动,对信陵君说:“今天太辛苦公子了,我年纪大了,只是个大梁的看门人,却让公子亲自赶车来迎接我,还故意让公子在闹市里等我和朱亥谈话。不过我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想让公子尊敬人才的举动让其他人看得更清楚。这件事情之后,人们只会当我是小人,而越发地认为公子是个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明主。”他又说,“我所拜访的屠户朱亥也是个人才,只是他不习惯于表现,别人不知道而已。”

侯嬴果然是老谋深算,他的一番举动一方面可以试探公子能否真正尊重人才,另一方面也为公子尊重人才的行为做了一次宣传,而途中拜访朋友也另有深意,也是为了能让信陵君结交人才。后来,正是侯嬴与朱亥这两个人在赵国危难之际,帮助信陵君导演了流传千古的一幕好戏——“窃符救赵”,使得信陵君的声誉达到了顶峰。

谦和低调地招揽人才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信陵君只是其中一个。为蜀汉三分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也是刘备降低姿态、三顾茅庐招揽所得。其实曹操和孙权的用人并不比刘备差,但是三顾茅庐的低姿态行为却让刘备的贤明为天下人传诵,成为那个时代识人才用人才的典范。

身为领导,如果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把自己置于与其他人平等的氛围中,谦卑、礼貌地对待别人,那么,便多了一份收服人心的资本,可能为企业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还会使自己赢得尊重。因为人是感情动物,交往中没有人希望看到对方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希望能感受到对方发自内心的诚意和尊重,这不是金钱和地位所能打动的。越是谦和、低调的人,越容易为人接受,也越容易受人拥戴,信陵君如此,刘备如此,大凡获得成功、善于用人者莫不如此。

作为领导需要低姿态来收服人心,作为普通人更要低调处世,谦和做人。以低姿态待人,不仅仅可以在做人处世中少走弯路,赢得人们的好感,也为将来的发展铺好一条道路。低姿态做人,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来受用无穷。

有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骄傲自大,自恃才华,因此言行间显得不可一世,处处咄咄逼人,很不受人欢迎。他的一位朋友看不下去了,有一天请他前去,温和地规劝了他一番。这番规劝如当头棒喝,竟使这位年轻人从此以后改头换面,为人处世变得谦和礼貌,胸襟广阔,最终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这个年轻人就是富兰克林。

他的那位朋友推心置腹地对他说:“富兰克林,你仔细想想,以你那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态度,什么时候都不尊重别人意见的做法,结果会怎么样呢?人家受了你几次难堪之后,再也不愿意听你那让人难堪的言论了,即使你真有本事又怎么样?所有的朋友都对你敬而远之,免得受气,而你也不可能再从他们那里学到任何学识和本领。更何况,就你现在知道的事情,很不客气地说,还很有限,与高水平的人相比还差得很远。”

富兰克林听了这一番话后,大受触动,深刻思索之后,他已经认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很不得当,决定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处世待人用较低的姿态,言行也变得非常谦恭委婉,时时谨防自己的言行有损他人的尊严。没多长时间,他便从一个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人人避而远之的刺头,变为一个处处受人欢迎与爱戴的人。从遭人拒绝到受人尊敬,富兰克林的这次转变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富兰克林当时执意不接受这位朋友的劝勉,仍旧事事一意孤行,说起话来高高在上,肆无忌惮,根本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就很难获得人心,也会失去朋友们的尊重与帮助。

智慧小驿站: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降低姿态,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礼貌是赢得别人认可的最好方法,是招揽人才、收服人心的良方。 UMx43OiNpLQoI5n1gtqoB7kb7RPtlaXwkb7O5YxZ1op+3TpzgCgbP1vsG5ZeZO2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