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中层领导的综合素质

从整个组织的全局和高度来看,对于中层领导的考察主要还是基于执行力方面,因为中层领导的管理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局的决策。这样,加强中层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建设已经成为提升整个团队战斗力的紧迫任务,因为中层领导既是组织规划的参与者和直接执行者,也是完成任务、联系基层的直接领导者。中层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及时、有效地执行整个组织的计划和任务,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提高。

(1)执行力的含义

自从美国人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二人合著的管理学巨作《执行力》问世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股提高执行力的飓风。“执行力”现在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国商界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汇和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具体来说,所谓执行力,通俗地说就是指贯彻的力度,考察的标准是整个公司的决策从最高层领导一直贯彻到最底层,这个过程中一律都是需要执行力的。“执行力”,顾名思义,就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和任务的能力。具体说来又可分为个人和团队的两个层面:就个人而言,执行力具体表现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一个工作任务的能力,考察的标准主要是看其是否能够高效、圆满地完成上级分配的工作任务;而就一个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一个团队把所定的计划和目标一步一步地实现的能力,是把全局的战略目标和方案规划转化成为现实和成果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就某一个具体的部门来说,一个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就是指领导干部带领本部门的员工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贯彻落实高层领导的战略决策,对本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分配、操作和实践的能力,即执行高层管理的命令、完成本部门工作任务、达到本部门战略目标的能力。

中层领导力的本质也就是执行力。这一点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保罗·赫塞博士曾经说过:成功企业的经验和研究结论表明,“执行力”问题其实也就是“领导力”问题。领导者必须具有过硬的执行力,这个执行力包括计划、沟通、部署、掌控、执导、纠正等一系列步骤。当前,一些中层领导干部对于执行力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误认为领导就是下达命令的、只管大的方向就行了,不必亲自参与命令的执行过程,因而他们只需要决策力,并不需要具备执行力,这一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没有执行力,就没有领导力。执行力是实现领导决策力的一个基石和关键。一个团队、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即使有再好的决定,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执行,那么它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项再科学的决策,再合理的方案、计划,如果没有高效执行力的保证,最终也会胎死腹中。而在制订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时,如果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就是执行力不强的表现。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的政策学家艾利森是这样说的:“在一个组织真正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其实决策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地执行。”在中层领导所在的部门,中层领导干部也应该是双重角色,既是决策者,更是执行者,要做到决策和执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工作的方向和步骤,又要能够在微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决策,达到预期的效果。

(2)提升中层领导执行力的途径

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干部,肩负着实现本部门工作目标的重任,既要重视本部门工作目标的制定和工作任务的安排,更要重视工作任务的回查和工作的合理部署,以全面地提高自身的执行力、领导力和决策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因为所谓执行力就是指完成组织既定目标的内在能力和力量,实际上就是抓落实的能力。抓落实其实是中层领导在领导能力和指挥能力上的具体体现,从中层领导的角度来讲就是领导力,从组织全局的角度来讲就是执行力。中层领导干部必须是下层员工的导师和教练,必须能够对下层员工进行培养、激励和赞美。一个优秀的中层领导干部必须具备领悟能力、判断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指导能力、纠正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所有这些能力都是中层领导能力的具体体现,并最终体现为整个部门的执行力。因此,提升中层领导的执行力,主要从下面5个方面着手。

①中层领导要学会以身作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好下属的模范,那么下属当然也会向这个领导看齐,并佩服这个领导,同时开始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反之,如果一个领导只是喜欢嘴皮子,整日夸夸其谈,那么他对下属的行动的指挥就不可能有效力。在工作中,真正的领导力应该是让大家能够自觉、乐意地去做事,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不是命令他们去做这个做那个。要做到这一点,凡是要求大家做到的,领导者就要做在前面,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而不是一味地用命令去强压,应该懂得让同事自然、乐意地跟着去做,而不是他们在压力之下不敢不做。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中层领导首先要想到的是应该把它让给大家,因为下属就是你最大的财富,只有利益给了他们,他们才有可能真心为你办事,这是考验一个领导干部品德和威信的试金石。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对自己严一点,做到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时时处处保证率先垂范,自己先做到了,再要求你的下级做到。而只有中层领导自己身正了,你的部属才会心甘情愿地进行效仿,接受指挥,并且从心里认同你,接受你。中层领导干部需要明白,自己的行为是整个部门下层员工的参照物和路灯。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自己的言行做好表率,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小事做起,做每件事都要考虑自己的形象,做到依靠自己的影响力来带动下层员工的工作。

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本身不具备有效执行决策的执行力的话,那么一切都只能是毫无意义的夸夸其谈,当然也无法赢得作为一个领导的个人威信和领导人在下属心中的个人魅力,更无法获得部属的心服,他们只会在口头上敷衍你。而一个中层领导干部要提高执行力,只有脚踏实地从自身来一步步地做起。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心理操守。中层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对于这一点,古人说得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中层干部要想提高个人的领导力首先要做到修身,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不修、德不立的话那么一切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其令不从。只有道德高尚的中层领导干部才能谈得上执行力,中层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直接关系着他们在本部门里的威信,所谓“人无信不立,人有信则威”,中层领导只有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威信,他的部门才可能有高的执行力。

中层领导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表率作用。作为一个中层领导干部,不能只是纸上谈兵,高谈阔论,而要做到身先士卒,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树立个人的形象。无论是主动遵守公司制度,带头学习新技能,还是主动回查自己的工作,都要为下层的干部和员工起到表率作用,只有让下层干部和员工心悦诚服了,他们才可能真正听你的话,而只有这样才可能提高执行力。

中层领导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可以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提高中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中层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部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都是必须的,中层领导要注意时时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特别是要有正确的权力观,绝对不能把自己的权力当做耍威风的资本和谋私利的手段。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是一项事业去做,一定要学会把工作当成一个爱好,而不是为了爱好而工作,所谓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无论工作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都要无条件地将它做好。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真正敬业爱岗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了,才可能带动下层员工的工作热情。

②中层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创新意识

可以说,不断地增强工作的创造性是提高执行力的一个重要保证。执行力是中层领导干部业务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提高执行力就要求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有创造性的思维。思维创新才是工作创新的基础。中层领导干部具有任务的承接者和任务的完成者的两重性,其身份也有是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双重性,可以说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应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要能够放眼全局,立足未来,将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全行业的格局和全公司的整体框架中去思考问题,不断地引领本部门的工作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公司的整体战略和行业的发展前景。

③中层领导提高执行力的方法要得当

中层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时候必须注意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善于领会公司全局的总体目标,并根据本部门和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并且善于将思考的结晶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步骤,然后形成可执行的具体工作任务,接着将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和本部门人员各自的特长进行合理的分配,并规定它们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最后对本部门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进度进行检查、回查、纠正和落实,等等,保证工作的按时、按量完成,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工作中根据不同情况来积极地寻求最好的办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④中层领导要懂得对下属给予关心、信任

中层干部领导下的每个部门都是一个战斗集体,如何增强这个战斗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团结力、配合力和战斗力是各个中层领导干部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提升中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基础和催化剂。中层领导干部要注意培养本部门的良好工作氛围和团队气氛,提高整个部门的执行力。

首先要学会关心自己的下属。中层领导干部要时时能够给予团队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培养,实现整个团队成员的成长。一方面,中层领导者需要凭借其个人权力,对整个部门的全部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调配、指挥和协调,但其最终的效果,还是决定于下层员工。常言道:“制胜之本,在人而不在器。”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是第一位的,人力资源就是你的最大资本。首先,要对下属进行严格要求,只有具有钢铁一样纪律的团队才有战斗力,才是制胜的保证。人的纪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是天生的,也绝对不能用单纯的权力进行强压去实现,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是团队个体自觉地从心而发的。而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保证人的自我约束性,可以说是所有中层领导都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多关心下属,经常了解下属的生活状况,当你的任何一个职工结婚、生病、怀孕、家里出事时,你都要第一时间表示出关心,并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其解决困难,同时你也要尽可能地提前获知这些事情,时时让他们体会到整个集体的温暖和上级对于他们的关心。很多时候,只是简单的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很细微的帮助都可能使下属死心塌地地跟着你工作。中层领导一定要牢记这样一条真理,制度永远只能管住人的行为,却管不住人的心,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中层领导,只有时时主动地去关心职工,把职工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才能使自己的调配和指挥更有力,使自己的沟通和协调更有效。

要有宽容之心。中层领导一定要学会虚心听取下层员工的不同意见,一定要学会善于与不同性格、持不同见解的人,甚至对自己持反对意见的人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千万不要用自己的个人权力来棒杀不同意见。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一点唐朝的名臣魏征也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博大的心胸。而心胸狭窄、忌贤妒能的中层领导者注定是不可能得到下级的拥护的。古人云:“宽则得众。”多包容不同的人,才能取得多数人的支持,而这时候整个集体才可能更有战斗力。要充分发挥下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在讨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基层员工参与进来,因为他们在第一线,他们对具体的工作情况是最清楚的,他们也最有发言权。决定重大问题时让他们参加、提意见,才可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⑤中层领导还要学会进行合理的监督、检查

中层领导必须明白,所谓提高执行力不仅要重视过程,更要重视结果,没有落到实处的执行就是无效执行。比如,部门建立制度决不只是把制度形成了文字,印成了册子发下去就算完成了,关键还是要把制度具体落实下去。因此,在建立制度后,不仅要坚决、自觉地执行,还要建立必要的监察、检查机制,使工作制度得到最有效的落实,特别是加强对工作的督查,保证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尽快地解决掉,在最短的时间内研究明白新出现的问题。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实现工作业绩目标为核心的管理。可以说,监督是执行力的保障,所有善于执行的人必然也会注意监督本部门所制订的计划和制度的落实。很多管理难题就是因为没有给予及时的监督而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导致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甚至难题。因此,中层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监督工作的重视,对于所布置的工作要进行及时的回查。当然同时也要注意监督的方式、方法,要依据工作计划的进度进行监督,解决问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督促。 I+7smzF66IPbDAQ+YjWMk7xM6GKtgbcoPqe3EmkZHgzN7gi3VE7VESGc/Dhd+o3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