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化敌为友,敌为我用

一个懂得化敌为友的人,将是一个无敌于天下的人,因为当所有的敌人都成了自己的朋友后,就不会再有敌人,一个没有敌人的人自然不可战胜。虽然很多人懂得这个道理,但却会因小肚鸡肠而不能容纳曾与自己为敌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宽容性格还没有得到完善。

在古战场上,化敌为友是众多睿智者壮大实力、成就伟业的常用手段,刘秀便是一位能够运用此手段的人。随着这种手段的深入人心,他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帝王的宝座。

王莽执政后期,朝纲腐败,群雄四起。其中,绿林军是一股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刘秀和他的族兄刘玄就是这支队伍的首领。更始初年,刘玄被绿林军推为皇帝,这就是后来的更始帝。同年十月,刘秀奉更始帝刘玄的命令,以破虏将军兼大司马的名义奔赴河北,稳定当地局势。

当时,河北形势复杂,局势动荡不安。刘秀在冯异、邓禹等将领的建议下鼓起勇气,决定在此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以便早日摆脱更始政权的限制。为了拉拢人心,刘秀在河北做了许多符合民意的事情。他每到一处,便考察官吏,然后按照他们的能力升降职位。他还平反了很多冤案,将无罪的囚徒释放。而且,他还废除了王莽苛政,恢复了汉朝的官吏名称。

此时,王郎在河北的势力很大。他谎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利用当地豪强地主为确保自身利益而排挤刘秀的心理发展自己的势力,在邯郸建立了一个新的割据政权,随后便悬赏通缉刘秀。刘秀几经逃难,最终在河北站稳脚跟。

更始二年四月,刘秀率领大军攻打王郎,并很快取得胜利。铲除王郎后,刘秀驻军邯郸。他一刻不忘拉拢人心。在查阅王郎朝中公文时,他的手下发现了很多和他有关的公文。这些公文的作者要么辱骂他,要么痛斥他,要么为王郎献计除掉他。当手下将这些文书拿给他看时,他立即派人将这些文书拿到空旷处,然后准备当着众将士的面将其烧毁。

这时,一名武将忍不住说道:“将军,如果将这些公文烧掉,那些对你不怀好意的人不就可以逃脱我们的惩处了吗?即使以后我们能查出一两个人来,也没有证据治他们的罪啊。”

刘秀知道手下有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于是向对众人解释道:“我根本没有考虑如何惩罚这些人,我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放过这些人,他们之所以会反对我,也是迫于形势。以前发生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不要再提了。否则,真心愿意投奔我们的人不就少了许多吗?”

果然,河北各郡县的官吏从刘秀烧毁公文的事情中看出了刘秀的为人,不再坚持反对刘秀,从而纷纷归顺他。

正如刘秀所说,如果他真的要将那些曾经视自己为敌的人一一治罪,河北各郡县与王郎有牵连的官员宁愿拼个鱼死网破也不会坐以待毙。刘秀的这一招果然奏效,使得这些官员不再有性命之忧,既避免了又一场劳民伤财的战争,又稳定了当地的局势,同时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除了刘秀外,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擅长化敌为友的典范。正是有了这种宽宏大度的胸怀,才使越来越多的人团结在了他们的周围,全心全意辅助他们建功立业。

只要有竞争的存在,就会有对立者。在竞争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化敌为友的方式做到敌为我用,尼克松用行动诠释了这一点。

尼克松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时,洛克菲勒成为了他的竞争对手。当时,基辛格是洛克菲勒的忠实拥护者,全心全意地帮助洛克菲勒大力宣传和广拉选票。面对记者有关对尼克松评价的采访时,基辛格以“荒谬可笑”作答,并且说:“如果尼克松当选为总统,这将是一件更加荒谬可笑的事情,因为他根本没有当总统的资格。”然而,事实和基辛格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尼克松当选为新一届总统。

关于基辛格在媒体上对自己的评价,尼克松自然早有耳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基辛格,并且因赏识其才华而对其发出了邀请函。面对尼克松的邀请,基辛格很不自在,内心忐忑不安。不过,无论心中怎样猜测,他还是如期赴约。

两人晤面后谈得比较投机,尼克松主动提出与基辛格保持密切联系的要求。这令基辛格大吃一惊,因为尼克松既没有报复他,也没有奚落他。尽管如此,基辛格还是婉言拒绝了尼克松的好意。尼克松并不灰心,决定以诚换诚。

第二天,尼克松主动去找基辛格谈话,希望他能够出任总统安全事务助理这个直接决策国家外交的职务。基辛格虽然没有立即答应,但在几天后还是接受了尼克松的邀请。尼克松非常高兴,在内阁还未组建之前提前任命了基辛格。

此后,基辛格在外交方面大展拳脚,为美国赢得了众多荣誉。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管理者,你不妨也试试尼克松这种方法。其实,一个企业在竞争中最终被淘汰的原因是复杂的,并不是因为它没有真正的人才。要知道,一个企业的竞争对手远比参加总统竞选时的对手多,如果不及时将被淘汰企业的有用人才招揽,这些人才必然会被有眼光的其他企业给抢走。当其他企业因引进人才而增强了实力时,尽管你的实力从客观上来讲没有得到削弱,但在对比的过程中你已经处于劣势状态。

生活中,同样需要化敌为友。不过,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的敌人,有的只是一部分人对自己的敌意。面对他人的敌意,你的处理方式决定了这种敌意在短时间内被消除还是被扩大化。如果方式得当,自然能够让对你有敌意的人渐渐开始欣赏你;如果方式不当,只会增加对方对你的敌意,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最有效地化解敌意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消除自己的怨恨,用冷静的交谈代替会让自己失去理智甚至个人修养的愤怒。

一次,小江和办公大楼的管理员产生了误会,并由此互相憎恨。为了发泄对小江的不满,管理员开始关注小江的下班时间。每当整栋大楼只剩小江一个人时,他就会及时地拉下整栋大楼的电闸,使得小江不得不在黑暗中摸索着从大楼中走出。

终于,小江忍不住了。当再一次面临熄灯时,愤怒的小江猛地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径直走向管理员所在的房间,此时的管理员正若无其事地吹着口哨。小江一见到他就破口大骂,完全失去了一个文化人的文明与含蓄。当骂得口干舌燥、没有骂词时,小江停了下来。这时,管理员将背对着小江的身体转了过来,脸上露出开朗的微笑。他以柔和的声调说:“呀,没想到小江同志竟然会有如此激动的表现。一定很累吧?”

小江冷静下来,虽然对管理员痛恨不已但却无可奈何。他返回空荡荡且黑暗的办公室,一屁股坐在还有余热的凳子上。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他不仅做了一件有失文明人身份的事情,而且还把自己的心情弄得更加糟糕。

显然,如果把这种事情反映给上级领导,无疑是件可笑的事情,甚至会让领导怀疑自己的能力。于是,小江决定向管理员道歉,尽管自己没有什么过错。

他再次找到管理员,然后心平气和地说:“我来向你道歉。不管怎么说,我不该开口骂你。”

不料,管理员竟不好意思起来:“不用向我道歉。刚才并没人听见你讲的话,我也不会对外宣传的。况且我这么做,只是泄泄私愤,对你这个人我并无恶感。”

接下来,两人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后来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管理员并没有承认自己的不当行为。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已经不再对小江抱有敌意,并且与小江成为了好朋友。对于小江本人来讲,他不用再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学会了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

当然,化解他人敌意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总能达到目的。

常州人张史和孟州人何仁可曾经在同一个学堂读书,二人经常在一起研究经书。后来,张史先做了官,但他的名誉并没有何仁可响亮,于是开始嫉妒何仁可。没事的时候,他就到处说何仁可的坏话。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何仁可听说后,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

张史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召集门生讲解经书。每当他要讲经时,何仁可就让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张史渐渐知道了何仁可在有意推崇自己,心中感到惭愧。后来,在与同僚交往时,他非但不贬损何仁可,反而处处赞扬何仁可的人品。

面对张史的诬陷,何仁没有给予反击,而是采取了抬其身价的做法,使得张史从内心里开始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面对廉颇的故意挑衅,蔺相如则采取了躲避、退让的方式,同样达到了奇妙的效果。

起初,蔺相如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因完璧归赵被赵王封为上大夫。接着,他又在赵、秦渑池之会上表现不俗,为赵王挽回了面子,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居赵国良将、上卿廉颇之上。廉颇对此感到不满:“我是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是动了动嘴巴就位居我上,况且他出生卑贱,为此我感到羞耻。”说完此话后,廉颇扬言说:“以后我见到蔺相如时,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处处躲着廉颇,尽量避免与他接触。每逢上朝时,蔺相如便称病不朝。在路上远远望见廉颇时,他会立即调转马头,不让廉颇看到自己。舍人以为他害怕廉颇,并以跟随在他左右为耻,多有离去之意。蔺相如劝阻他们,并问道:“在你们看来,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舍人回答:“廉将军当然比不上秦王。”蔺相如接着说:“秦王那么威风,而我公然在秦宫大声呵斥他,羞辱他的臣子。相如虽然不才,难道单单怕廉将军一人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是因为相如和廉将军二人同在效忠赵国。两虎相斗很难两全,秦国便有机可乘。相如之所以要处处躲着廉将军,就是不想因我们的个人恩怨而使国家蒙受灾难。”廉颇从旁人口中听说了这番话后顿感惭愧,于是肉袒负荆,去蔺相如府上谢罪。此后,二人成为了刎颈之交。

■马上试一试

当自己用一双敌意的眼睛盯着他人时,自己也会被他人充满敌意的眼睛包围,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将多么痛苦!完善宽容性格吧!用宽容和仁慈包容他人,这样,即使是心中充满冰冷的仇恨的人,也会被你的善意消融殆尽。 LOX/PM4v1fFZPPdnYe87yLXj9JTsZMA1R+xTKXvTtoTDCqyUNTmxY9UKQfQ8pn6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