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苏洵
关羽失守下邳后,归降了曹操。袁绍在刘备的引导下,起兵讨伐曹操。不料,大将颜良被关羽所杀。当有人报知袁绍时,袁绍大怒,指着刘备说:“汝弟斩吾爱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于是要斩刘备。刘备以“天下同貌者不少,岂赤面长须之人,即为关某也”为由说服了袁绍,保住了性命。
接着,大将文丑欲为颜良报仇,于是主动请缨再战曹操。刘备乘机请求同往,他向袁绍说道:“备蒙大恩,无可报效,意欲与文将军同行:一者报明公之德,二者就探云长的实信。”得到袁绍的允许后,刘备便可以借此机会打探到关羽的消息。
令袁绍意想不到的是,文丑同样被关羽所杀。刘备确定了关羽确实在曹操处,心中大喜;袁绍连续失去了两位大将,怒上加怒。这时,袁绍已经得知颜良、文丑同为关羽所杀,又要斩杀刘备。刘备不再否认是关羽杀了袁绍两位大将,转而把责任推给了曹操:“……操素忌备,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备助公,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袁绍再次听信了刘备的话,刘备也因此而保住性命。
随后,刘备向袁绍请命,表示愿意去荆州说服刘表,与袁绍合力攻打曹操。袁绍大喜,同意刘备前去荆州。不料,刘备出了冀州城后,径直去与张飞、关羽等人会合……
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刘备却能够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借口来摆脱死亡的危险,并最终逃出虎穴。他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因为随机应变不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技巧,而是在保证思维畅通的前提下体现出来的一种个人素质。要想具备这种素质,首先要能够做到临危不乱。
比尔·盖茨当年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放弃了学业,踏上了充满坎坷的创业之旅。在艰辛的努力下,盖茨终于在1975年和保罗成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公司。
这时,他们已经不是当年年少轻狂、没有资本的两个少年了。虽然他们也很年轻,但是他们却首先拥有了自己的技术,就是BASIC语言程序,其次他们积攒了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公司被盖茨命名为微软,就是微型计算机和软件公司的缩写。
公司成立不久,随着应用BASIC的用户越来越多,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也决定使用BASIC,微软公司从此声名大振。
1975年7月,微软公司成立后,盖茨和保罗为公司设立了一项宗旨:就是要开发各种各样的微电脑的软件。在当时对于电脑软件行业来说只有“微软”唯一一家公司,而老板竟是不到20岁的盖茨。密特斯公司的德·罗伯茨开发的“奥泰”第一台微型个人电脑是盖茨和艾伦所接触的第一种微电脑,微软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生意合作伙伴自然也是密特斯公司。
双方签订合约后,密特斯公司取得了销售微软公司软件的权利。
当时合约中清楚地指出,密特斯公司和其他公司一样,拥有微软的技术授权,但并不等于拥有软件的全部权利,微软公司还可以向其他任何一家公司再次授权技术,并且授权用户只有使用权,不能够复制供他人使用。
微软公司刚刚创建时,没有资金和物业做基础,也没有正式的办公室。由于有新员工的不断加入,盖茨和保罗在亚帕克基市中心租了一套4个房间的办公室,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办公室里没有什么家具。
1976年4月,微软公司的第一位正式员工就是21岁的麦克·麦唐纳,他是盖茨的中学同学,主要负责8080微处理器的BASIC语言程序的改良。第二个正式员工名叫里克·韦兰,也是盖茨在湖边中学时的同学,他主要负责替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0微处理器开发BASIC语言程序和商业用“博”(Cobol)两种软件,还有一位是程序设计师史蒂夫·伍德,“他在微软公司担任总经理。”
1980年,对于微软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8月的一天,盖茨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电话一端是个陌生又神秘的人,他说想要见盖茨,让盖茨安排与他会晤。盖茨欲把会晤时间定在下周,可对方却迫不及待地说:他们的人将在两小时以后飞来。
见面后盖茨才知道那个神秘的人物就是IBM的代表,他们想要与微软公司合作,与微软公司负责人盖茨进行了5分钟的交谈后,IBM的代表认为盖茨是与他们打交道的所有人中最出色的人物之一。
微软公司的技术虽然不是IBM所需要的,但也已列入了IBM考虑范围之内。与微软竞争的还有另一家公司,但是那家公司的态度极其冷淡生硬,而盖茨却很热情。于是IBM将微软列入了重点考虑的对象。
在前往IBM的路上,盖茨的心情复杂而紧张,他知道与IBM合作意味着什么,他也担心这场堪称20世纪最大的交易与自己失之交臂,而这次交易将会成为微软公司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盖茨用敏捷的反应、幽默的口才化解了IBM的种种刁难,最终赢得了这份合同。接下来的日子里,微软动员了所有员工为这件事奔走忙碌,IBM公司对质量要求极其严格,规矩也特多,例如保密工作,几乎让比尔·盖茨他们承受不了。
IBM把开发软件的所有人员全部关在西雅图国家银行大厦18层的一间小房子里,即使这样他们还不放心,又送来专用保密锁,不许打开房间大门。
小小的一间屋子既没有窗户也没有通风设备,在高达38℃的条件下为IBM干活,这恐怕是比尔·盖茨他们从未享受过的“高规格待遇”。但在任务重、时间短、众多竞争对手都在等着看他们的好戏的条件下,他们并没有畏惧。在最后期限内,盖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IBM交给的任务,打赢了这场硬仗。
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向全世界宣布80年代电脑界最大的一项新闻:新一代个人电脑IBM PC问世。
这是IBM和微软合作成功的结果,随着IBM PC机一起销售的PC-DOS(MS-DOS)及一系列微软公司的软件,也被带入一个广阔无垠的大市场。而且,伴随着兼容机的发展,微软软件市场也在不断地扩大,它不仅可以应用在IBM电脑上,对于其他类似的兼容机都能应用。可以说,当时刮起了微软软件热销的旋风,微软软件风刮遍了整个世界。
1984年,对于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来说都是大丰收的一年。除了MS-DOS(这时已推出V3.1版)这个公司招牌以外,还有PAS-CAL、C、Word、GW-BASIC等一大批软件畅销于全世界。微软公司顺利地坐上了软件公司的头把交椅。
年轻有为的比尔·盖茨于当年4月上了《时代》杂志封面。这时,离他而立之年还有两年,比尔·盖茨正向他人生的更高目标迈出更具有意义的步伐。
与其他行业相比,计算机行业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使竞争更加残酷和激烈,盖茨和微软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1983年11月,比尔·盖茨向世界推出了一种新的技术软件——Windows,并断言一年后它将在90%采用MS-DOS的PC机上运行。
可是,一年过去了,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Windows在市场上根本不被人认可。不少用户都抱怨原始版的Windows常常不能正常地运行。因此,广大用户对其意义也不甚了解,认为它只是DOS下的一个附属品。
微软继续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对Windows进行改善,两年后又推出Windows1.03版,相继又推出Windows2.0版,但结果依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响。
但盖茨没有为此而悲观,因为他早已预见,Windows在以后的岁月里,将成为全球计算机行业中应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技术。
1990年5月,在微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又推出了Windows3.0,在卧薪尝胆7年之后,情况终于出现了转机。
微软公司在Windows3.0推出的当天,不惜重金,花费了300万美元做宣传,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这个成熟的窗口软件,获得了空前的轰动,它的问世,标志着个人电脑领域新一轮改革的开始。
历尽千辛万苦的比尔·盖茨在Windows3.0的发布会上并没有自吹自擂,只是简单精练地对Windows3.0做了一次介绍,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因成功地推出了Windows3.0而闻名遐迩。微软的股票屡屡上升,公司实力不断壮大,“软件大王”的荣誉称号落到了盖茨的头上。
毫无疑问,比尔·盖茨是位成功人士。在他成功的过程中,与IBM的合作是不可忽视的。这次成功的合作是微软公司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使微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次大飞跃。而这次合作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比尔·盖茨能够灵活应对IBM提出的各种刁钻问题,还能够不时透露出自己的幽默,这正是临危不乱和随机应变的充分体现。
生活中,虽然我们不会遇到很多的大风大浪,但小麻烦总会接踵而至的。我们每个人都向往幸福生活。要想拥有幸福生活,我们必须要不断接触新事物。接触的新事物越多,我们不理解的东西也就越多,各种麻烦就会出现。无论是面对大麻烦还是小麻烦,我们都要冷静对待,在冷静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将它们解决掉。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就能够使自己练就出临危不乱的本领。当自己遇到突如其来的麻烦时,便能够随机应变,灵活应付。
临危不乱和随机应变都是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不过,临危不乱是随机应变的前提条件。在生活中,要善于培养自己的沉着和稳重。久而久之,在面临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时,便能够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