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目标越高,前途才会更光明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开始时,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接着,实验者把杯子盖上一个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后,碰疼了,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这时将盖拿走,而那只跳蚤再也不能跳出杯子了。

以上这个实验说明目标远大与否,直接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历史上志向远大的人才会成就伟业,他们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们有伟大的目标。一个想当元帅的士兵,虽然不一定就能当元帅;但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则永远不可能当上元帅。大千世界,最可怜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没有目标的人。一个人没有了目标,他只能浑浑噩噩,虚度年华,最终一事无成。

在一个夏天,一只老鼠跑到一个农家院里,准备在农家仓库里觅食,不幸它意外地掉进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使老鼠喜出望外,它自己先是环顾四周,等确定没有危险之后,于是放心大胆地一通猛吃,吃完后便倒头大睡。

在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时间在衣食无忧的休闲中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有时老鼠也会为自己是否要跳出米缸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老鼠发现米缸见了底,才意识到米缸现在的高度。可是为时已晚,老鼠要想自己跳出去,实在是无能为力。对于老鼠而言,这半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最后老鼠死在了里面。

目标远大的人胸怀大志,有战略眼光;而鼠目寸光的人一般只解决眼前问题。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高尚的目标能切实地保持,就是高尚的事业。”远大的目标决定了一生卓越的追求,短暂的目标仅仅是放眼于当下,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很尖刻地区分了两种人的特点,一是“吃饭为了活着”,一是“活着就是为了吃饭”。

历史的经验已经说明,有多大的目标能成多大的事业。三国就是一个好例子。三国时天下纷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初有实力“竞标”的主要是这几个人: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刘表。

曹操的目标是一统天下,坐领江山。他自称“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的目标是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他在三顾茅庐时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志向比曹操略差些,但也算得上盖世英雄。孙权的目标是承父兄基业,守住江东,司机夺取天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人民富庶,足与魏、蜀鼎立。

反观河北袁绍就差多了。他本身出自四世三公,起点高,名声大,拥数十万之众,谋臣无数,战将如云,也曾有兴汉灭贼之志,但徒有虚名,属“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之辈,被称为“羊质虎皮”、“凤毛鸡胆”,为后世唾笑。还有刘表,领荆襄之地,地沃利广,豪杰众多,但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甘为井底之蛙,本有进取中原的绝好机遇,但他却以“吾坐据九郡足矣,岂可别图”而自足。其中,以曹操的目标最远大,当然是曹操建功最多。正如后人赞诗所言:“曹公原有高光志,赢得山河付子孙。”

从某种程度上说,远大的目标决定了人的一生。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经验,即是我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而总结出来的。” qLCBZSSrr4GZTniBj4jQOD5raG8BdFiDCD/lhqZBL7Cf94T3MEywuwETzTeodZ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