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校注说明

沈金鳌(1717—1775),字芊绿,号汲门、尊生老人,又号再平(章汝亮赠号),江苏无锡人。沈氏早年习儒,于经史及医卜之书皆有涉猎,著有《芊绿草堂文稿》《尚书随笔》。因屡试不中,遂于四十岁后致力于医,曾师从孙庆曾,研习各医家名论,博采众长,撰有《沈氏尊生书》七十二卷,其中《脉象统类》一卷、《诸脉主病诗》一卷、《杂病源流犀烛》三十卷、《伤寒论纲目》十八卷、《妇科玉尺》六卷、《幼科释谜》六卷、《要药分剂》十卷,总命名为《沈氏尊生书》。此外,还有《沈芊绿医案》存世。

《妇科玉尺》最初收录在《沈氏尊生书》中,该书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初刻,其后又有乾隆五十二年(1787)增入吴纯序文的重刊本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又增入徐爔序文的重刊本(含吴纯序),上述三种版本实为同一刻本,即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无锡师俭堂刻本,后两种版本是增刻序文重印而已。此外,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南海刘聘璧重刻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湖北崇文书局重刻本、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本、清宣统一年(1909)石印本、1914年渊海书局铅印本、1916年上海章福记书局石印本等。

《妇婴三书》亦收录《妇科玉尺》,现存主要版本为清同治一年(1862)壬戌醉六堂刻本,清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醉六堂刻本。

除上述版本外,尚有不同种类的抄本存世。

本次整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制定的《中医药古籍整理工作细则》要求,以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无锡师俭堂刻本为底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湖北崇文书局重刻本为主校本,清同治一年(1862)醉六堂刻本为参校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素问》《脉经》《千金要方》《儒门事亲》《妇人大全良方》《济生方》《幼科发挥》《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书籍为他校本,对本书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力求保持本书原貌。

1.底本每卷首有“沈氏尊生书”“妇科玉尺”“沈金鳌撰”字样,今一律删去。

2.原书目录与正文有出入,据正文补列,不出注。

3.凡原书中的繁体字,均改为简化字。

4.版式采用横排,用现代标点方法对原书进行重新断句标点。

5.在校勘过程中,底本与校本相同者,保留原文;属文义、文例、医理不顺者,出注列出存疑;底本与校本不一,属底本显误者,予以改正,并写明更改依据,出校说明;对原书所引前人论述,特别是引用古代文献每有剪裁省略者,凡不失原意即不作更改,以保持原貌;与引文有悖者,则予以校勘。

6.对于异体字、古字,统一改为简化字,如“连乔”改为“连翘”、“瘖痖”改为“喑哑”、“絪缊”改为“氤氲”、“甕”改为“瓮”等,不出校;对于通假字,一律保留,出校说明。

7.因版式变更,将原书的方位词,如“左”“右”径改为“下”“上”。

8.原书中残缺、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的文字,依据校本补入,出校说明。

9.对于原书中明显的注文,用小字示之;对作者的按语,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示之。

10.对冷僻难解或具有特定含义的字词、术语等,加以注释。

11.底本凡例每段前原有“一”字线,现一并删去,不出校记。 xCbJNkQa01nOkALZSW6ODuVBgKhnKIPdYFcAeqGyA6VClybusDdWPAViCyqMgJJ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