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理筋手法

治疗各种骨伤疾患,尤其筋伤或康复治疗时,应熟练掌握各种理筋手法,现归纳12种介绍如下:

一、触按

手法 用手指、手掌或肘尖在患处体表逐渐用力下压。操作时要求按压方向要垂直,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

功用 触摸是一种诊断手法,可了解病变的部位及其患部形态的改变;按压是一种较强刺激的手法,作用力可达深部组织。触按适用于各种急性损伤、慢性劳损及风湿痹痛等,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松弛痉挛、解除粘连、散结软坚等功用。

1.滑触 右手中指按在棘突上,食、环两指分按其旁,用力从上向下滑触,检查棘突有无高低或偏移;通常背上棘旁可见两道红线,了解脊柱有无侧弯(图1-2-1)。

图1-2-1 滑触

2.单拇触诊 用一手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肌纤维、脊柱纵轴方向垂直依次左右触摸,检查患处有无异常(图1-2-2)。

图1-2-2 单拇触诊

3.双拇触诊 双手四指微屈,拇指轻度背伸外展成“八”字式,用双手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肌纤维、脊柱纵轴方向垂直依次左右触摸,检查患处有无异常(图1-2-3)。

图1-2-3 双拇触诊

4.指按 用拇指或食、中、环三指指腹按压患部(图1-2-4A、B)。

图1-2-4 指按

5.掌按 用掌根、鱼际或全掌按压患部,单掌或双掌重叠按压均可(图1-2-5A、B)。

图1-2-5 掌按

6.肘按 医者屈肘,用肘尖按压患部(图1-2-6)。

图1-2-6 肘按

7.拳按 医者单手或双手握拳,用掌指关节及第一指节背侧用力,按于患部(图1-2-7)。

图1-2-7 拳按

二、摩捋

手法 用手掌或指腹在患处作单向、来回或环形摩擦。操作时肘部微屈,腕部放松,手掌或指腹轻放在患处体表,动作轻柔、缓和而有节奏。

功用 本法动作轻柔缓和,作用较浅表,一般在理筋手法开始或结束时使用,适用于全身各部,尤其是胸腹胁肋挫伤疼痛,能缓解肌肉紧张状态,具有祛瘀消肿、镇静止痛、理顺筋脉等功用。

1.指摩 用食、中、环三指指腹在患处作环形摩擦(图1-2-8)。

图1-2-8 指摩

2.掌摩 用手掌掌面在患处作环形摩擦(图2-2-9)。

图1-2-9 掌摩

3.擦法 用手掌面、大鱼际或小鱼际在患处作直线来回摩擦(图1-2-10)。

图1-2-10 擦法

4.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指面、掌面着力,紧贴患部皮肤,进行上下、左右或弧形曲线的单向或往返移动,称为抹法。可分为拇指抹、四指抹、掌抹或大鱼际抹等(图1-2-11)。

图1-2-11 抹法

5.捋顺 用一手或双手掌面紧贴在肢体表面,缓缓作推摩动作,由肢体近端推向远端为捋,由肢体远端推向近端为顺,双手同时向远近端肢体推摩,称为捋顺(图1-2-12A、B)。

图1-2-12 捋顺

三、推刮

手法 用指、掌、拳、肘及器具等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操作时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

功用 推刮用力较大,刺激较强,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风湿痹痛、陈伤旧患及筋肉拘挛等,具有疏通经络、消瘀散结、解除痉挛等功用。

1.推法 用拇指、手掌面、掌尺缘、掌根部、拳头、肘后在患处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图1-2-13A、B)。

图1-2-13 推法

2.刮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指间关节或小鱼际作单方向快速推刮,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瘀斑为度(图1-2-14)。

图1-2-14 刮法

3.器具刮法 用牛角按摩片等器具的光滑边缘蘸药油、乳胶剂或植物油在患部作单方向快速刮动,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瘀斑为度(图1-2-15)。

图1-2-15 器具刮法

四、拿法

手法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提拿筋肉,有节奏地做间断或推进式揉捏动作。可单手拿捏,也可双手同时进行。操作时动作要缓和而有连惯性,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功用 本法刺激较强,主要应用于颈项、脊背、肩部及四肢的皮肤、肌肉、肌腱等处,适用于颈肩痛、腰背痛及关节筋骨酸痛等症,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缓解肌痉挛等功用。

1.单手拿法 临床上根据患者需要操作的部位和医者相应着力手指的多寡,分为二指拿法、三指拿法、四指拿法、五指拿法(图1-2-16)。

图1-2-16 单手拿法

2.双手横拿 两手分别捏住脊背或肢体上下筋肉横向拿筋,逐渐向中央靠拢(图1-2-17)。

图1-2-17 双手横拿

3.双手直拿 两手分别捏住脊背两侧筋肉,从下往上直向拿筋(图1-2-18)。

图1-2-18 双手直拿

4.伸指捏法 医者用拇指桡侧缘顶起皮肤,食中环指前按,四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夹捏向前移动(图1-2-19)。

图1-2-19 伸指捏法

5.屈指捏法 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夹捏向前移动(图1-2-20)。

图1-2-20 屈指捏法

五、弹拨

手法 弹筋是拇指与食指指腹相对,用力提捏肌肉或肌腱,再迅速放开使之弹回原位的一种手法;拨络是以拇指或其他手指指端置于肌肉、肌腱等组织一侧,作与其走行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如弹拨琴弦状。弹筋与拨络可单独应用,亦可综合应用。操作时的力量应由轻渐重,动作要柔和,富有弹性与节奏感。如指力不足时,可双手指并列或重叠弹拨,以增加力量。

功用 本法的刺激较为强烈,常用于颈、肩、腰背及四肢的肌肉起止点或肌腹与肌腱交界处,适用于肌肉、肌腱因外伤、劳损、风湿引起的移位、剥离、粘连、肥厚、增粗等,具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松解粘道等功用。

1.弹筋 又称提弹法。医者拇指与食中环小指(或拇食两指)末节的指腹相对,用力捏紧患者肢体浅表部位的肌肉或肌腱,提拉并迅速滑脱,回归原位,如拉放弓弦状(图1-2-21)。

图1-2-21 弹筋

2.拨络 医者用拇指或其他手指的指端用力,深按于患者经络、肌肉、肌腱上,作状如弹拨琴弦样的往返拨动(图1-2-22)。

图1-2-22 拨络

六、揉搓

手法 用手指指腹、掌根部或大、小鱼际在一定部位作轻柔和缓的环旋动作,称为揉法。用两手手指、手掌相对夹住肢体的一定部位,作相反方向的来回搓动,称为搓法。操作时指、掌应紧贴皮肤而不移,动作要轻柔、富有节律,频率约每分钟60~120次。

功用 揉搓动作和缓,刺激量小,多在疼痛部位局限、软组织损伤或强手法后应用,具有解痉镇痛、行气活血、松解肌痉挛等功用。

1.指揉 用拇指或食、中、环指指腹在患处作轻柔的环旋揉动(图1-2-23)。

图1-2-23 指揉

2.掌揉 用掌根或大、小鱼际在患处作轻柔的环旋揉动(图1-2-24)。

图1-2-24 掌揉

3.运揉 指揉或掌揉的同时,在治疗部位作螺旋形的推进动作(图1-2-25)。

图1-2-25 运揉

4.指搓 用两手指腹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来回搓动,适用于颈部(图1-2-26A、B)。

图1-2-26 指搓

5.掌搓 用手掌或大小鱼际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来回搓动,适用于四肢(图1-2-27)。

图1-2-27 掌搓

6.运搓 双手掌口夹住一定部位快速搓揉的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图1-2-28)。

图1-2-28 运搓

7.指捻 用拇指与食指的指腹相对捏住患指(趾),作来回搓捻动作(图1-2-29)。

图1-2-29 指捻

七、点穴

手法 用拇、中指指尖或拇、食、中指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背突处点按某一穴位。又称为穴道按摩、指针疗法。手法操作要求指端在穴位处逐渐加压,由轻到重,稳而持续。

功用 接触面积小、刺激量中等,适用于颈肩、腰背、四肢伤筋及各种损伤伴有内证者,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等功用。

1.指尖点穴 用拇、中指指尖点按某一穴位(图1-2-30)。

图1-2-30 指尖点穴

2.指节点穴 用拇、食、中指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背突处点按某一穴位(图1-2-31)。

图1-2-31 指节点穴

3.摆动点穴 用大拇指指端着力于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握空拳,通过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力持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图1-2-32)。

图1-2-32 摆动点穴

八、振颤

手法 在按压或点穴手法的基础上,上肢肌肉急剧收缩发出振颤动作,通过指尖或拳、掌传导到患处。操作要求前臂和手部的肌肉要强力静止性用力,不要左右摆动,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拳、掌上,而在患者身上发生振动,振动频率要快,每分钟可达到200次以上。一般单手操作,必要时可双手同时或重叠操作。

功用 本法可使局部筋肉、经络、穴位受到振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瘀消积、舒筋止痛等功用。

1.指振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紧压患部发出振颤(图1-2-33)。

图1-2-33 指振法

2.掌振法 用手掌掌面或侧掌紧贴患部而发出振颤(图1-2-34)。

图1-2-34 掌振法

3.拳振法 医者握拳,用近节或中节指骨背面紧贴患部而发出振颤(图1-2-35)。

图1-2-35 拳振法

九、

手法 用手背尺侧缘、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突出部在患部皮肤上滚动,称为 法。用一手握住(或扶住)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转,称为摇法。施行 法时,着力点应紧贴体表,通过腕关节内外旋或屈伸的连续动作完成,运用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施行摇法时,动作要稳而缓和,幅度由小到大,用力由轻到重,速度由慢到快。 法与摇法可分别施行,也可协同应用,称为摇 (图1-2-36A、B)。

功用 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解痉镇挛等功用。摇法适用于颈项、腰部及四肢等关节部位,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等功能。

图1-2-36 摇法

十、扳旋

手法 用双手作相反或同向扳动,使关节伸展或旋转,又称回旋法,可认为是摇法的加强手法。操作时动作必须缓和,用力要稳,两手动作要配合协调(图1-2-37A、B)。

功用 常用于颈部、腰部及四肢关节部,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整复骨错缝及纠正肢体畸形等功用。

图1-2-37 扳旋法

十一、牵抖

手法 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先轻轻牵拉或提起,然后沿单一方向,稍用力作小幅度成波浪形的上下抖动。操作时动作要连续,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抖上肢每分钟约200次,抖下肢每分钟约100次。

功用 本法适用于腰脊及四肢部,以上肢较为常用,常作为治疗的结束动作,具有舒筋活络、放松肌肉、滑利关节等功用。

1.牵拉 医者双手分别握住肢体近、远侧,或在助手的配合下,沿着肢体或脊柱纵轴对抗牵拉(图1-2-38)。

图1-2-38 牵拉

2.抖上肢 医者双手握住患者腕部,先将其向前外侧方向提起,然后稍微用力作小幅度上下连续颤动(图1-2-39)。

图1-2-39 抖上肢

3.抖下肢 患者俯卧,医者用双手握住患者踝部,先将其内旋并抬起,然后用力作上下连续抖动(图1-2-40)。

图1-2-40 抖下肢

十二、叩击

手法 用手掌、拳、指或棍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操作时要平稳,用力恰当而有节奏。

功用 本法适用于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肌痉挛、麻木等症,具有调和气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痉止痛等功用。

1.拍法 用虚掌拍打体表(图1-2-41)。

图1-2-41 拍法

2.拳击 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掌背、掌心或拳侧叩击患部(图1-2-42)。

图1-2-42 拳击

3.掌根击 手指微屈,自然放松,腕伸直,用掌根部击打患部(图1-2-43)。

图1-2-43 掌根击

4.掌侧击 手指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患部(图1-2-44)。

图1-2-44 掌侧击

5.指尖击 用指端轻打患部,如雨点下落(图1-2-45)。

图1-2-45 指尖击

6.啄法 五指指端合拢平齐,如鸡啄米状叩击患部(图1-2-46)。

图1-2-46 啄法 LVA7cN85Q32rluENBGEBhkJP+SbBfcV5tnbADeGizEnS7zMf8t0HguuTFMPXAY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