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福建少林寺长期以来在海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一种具有强烈文化认同的集体记忆。由于福建地处南方,故相对于北方的嵩山少林寺,人们习惯上又称为“南少林”。南少林的具体地理位置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目前公认的有莆田、泉州、福清三处。南少林在传承过程中集“禅”“武”“医”之大成。武者经常受伤,必须具备防伤治伤技能,因此“少林伤科”早已成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学术流派。

南少林骨伤流派已传承一百多年,近代南少林骨伤流派出现了福州林如高、漳州章宝春、泉州庄子琛、龙岩余添辉等一批名家,尤其是林如高老中医在海内外骨伤界有很大影响。清代道光年间,福州市盘屿林达年拜南少林高僧铁珠为师,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尤其以“金狮拳”闻名遐迩,冠魁闽中。在习武的同时,寺僧还传授正骨整脊治伤秘法,林达年潜心学习,悬壶济世,成为一代名医。林达年将医术传给孙子林如高,林如高治疗罗瑞卿将军的腿伤,效果良好,周恩来总理指示:“把他的医疗经验整理出来,留给后代,为人民服务”。1975年起,福建省卫生厅先后派张安桢、王和鸣等与林老的儿子林子顺医师一起学习、整理林如高的医疗经验,其中包括理筋整脊手法。

南少林整脊手法的特点在于医武贯通、动作贯通、气息贯通。医武贯通即整脊手法与南少林功夫结合,“拳起于易,理成于医”,高度概括了武术与中医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南少林整脊手法要求动作贯通,躯干与肢体的动作要求协调连贯,在“手随心转”“手足相随”的同时,以腰为轴,“腰者要也”,腰为全身的枢纽,故腰部活动与整脊手法的配合,至关重要。南少林整脊手法还要注意和气息贯通一气,意识主导下的手法需和呼吸相配合。当实施上升和内合的手法时,要吸气;当进行下降和外开手法时,要呼气。手法和气息紧密结合,内外兼施,亦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

本书共有三章,第一章介绍南少林理筋手法,包括基本手型与步型,以及12种常用理筋手法;第二章介绍南少林整脊手法,包括南少林整脊手法特点,以及颈部、胸部、腰部整脊手法共45种;第三章介绍南少林练功法,包括南少林静功、南少林站桩功,以及颈部、胸部、腰背部、肩肘部、腕手部、下肢等练功法。

2011年作者曾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图解南少林理筋整脊康复疗法》一书,颇受欢迎。2012年12月,“南少林骨伤流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南少林骨伤学术流派的特色,重新编撰与拍摄理筋、整脊及练功彩色照片,几易其稿,终将付梓,以飨读者。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遗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予以斧正。

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

王和鸣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

2014.11.28 os9UTvQ/AoK0ocZqWGXTFS81EtD6zwpj5b9nZN4eAiG+JY0nC/m2VpxArs8JRx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