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校注说明

《伤寒绪论》初刻于清康熙六年(1667),题“长洲张璐路玉纂述,男登诞先、倬飞畴参订”,由“门人施关锡元倩校”。系一部临床价值较高的伤寒学专著,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作者及成书

张璐,字路玉,号石顽老人,清代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卒年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或翌年(1699)。

张氏少而颖悟,博贯儒业,业儒之余,研习岐黄。本欲攻举子业,步入仕途,然时值明末,朝纲混乱,国势倾危,自叹生遭世变,颠沛流离,而又“乏经国济世之略”,遂弃绝科举,专心“性命之学”。隐于洞庭西山10余年,精研医道,著书立说。

张氏在西山15年间,整理了大量医学笔记,名曰《医归》。康熙甲辰(1664),张氏将《医归》内容重新整理,草创甫成,同道中人力主张氏速予付梓。张氏仅取其中《伤寒绪论》《伤寒缵论》各两卷付梓,康熙丁未(1667),《伤寒绪论》《伤寒缵论》两论正式刊行。此为衍释仲景遗旨、发明《伤寒论》余绪之作,颇得同道颔许。

二、底本、校本的选择

通过反复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然后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清康熙六年(1667)思德堂刻本(简称“原本”)为底本,日本文化元年重刻思得堂本(简称“日本重刻本”)为主校本,清康熙七年戊申(1668)明德堂刻本(简称“明德堂本”)、清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刻本(简称“道光本”)为参校本。

本书校注时还参考了1999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张民庆主编的《张璐医学全书》、2007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伤寒类医著集成·四库全书存目》等前人的研究成果。

三、校注的原则

本次校注《伤寒绪论》以尊重原著、保持原貌为原则,并适当考虑其普及性与实用性。在此前提下,对原本进行标点、校勘、注释。具体事项如下:

1.原本的繁体字竖排,现整理为简化字横排,并加以句读。

2.底本中字形属一般笔画之误,如属日、曰混淆,己、巳不分者,径改,不出校记。

3.底本中使用的通假字,用“某”通“某”出注。

4.因版式改为横排本,底本中方位词“左”“右”分别径改为“下”“上”。

5.底本中的异体字、俗体字、古今字、手写体,统一用规范字径改之,不出校。

6.本书中凡“藏”“府”“胎”等字字义为“脏”“腑”“苔”时,径改之,不再出注。 nmjpUoyI4piNOi/RPpli3vSdZXUMLFfn+uAKCQP1U/vkvQadb9g7osAOxndAYi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