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 二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猝死”“英年早逝”等词屡见报端,临床上也常见到病入晚期才惊觉的患者,令人痛惜。虽然现代诊疗技术日新月异,人们定期体检的意识逐渐增强,然而由于时间和金钱成本等原因,上述悲剧仍难避免。因此迫切需要一套有助于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及早发现身体预警信号并能及时自我调整或医学介入干预,并且易学、易用的方法来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同时随着民间中医养生热潮的兴起,百姓掌握一些简便客观的中医诊断方法也有助于提高中医养生的针对性和效果,而简明易懂、易于推广的中医望诊方法当为首选。

中医诊病要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古今医统大全》曰:“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其中望诊又居四诊之首,《难经·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中医通过大量的观察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机体内脏腑阴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通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可以测知内脏病变,正如《灵枢·本脏》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传承至今六百载,其秘诀就是崇德重效,坚持中医的原生态,强调“辨证论治”和“舍症从舌”。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辨证诊断学的一个标志,中医不望舌不成其医。临床病情复杂,真假难辨,而舌诊直观,一目了然,在四诊中更具有客观性。弟子学杰是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及我的学术继承人,随我学习临床近20年,始终坚持科研与临床并重,深得沈氏女科流派之精髓。其将沈氏女科舌诊的经验与西医诊断相配合,在多家电视台的养生节目中浅显易懂地向大众传播舌诊等中医望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节目收视率创下新高,各地患者纷至求医。

目前市场上手诊书籍汗牛充栋,然多数划分过细,可操作性差,医生学之亦嫌复杂,何况不懂医之人。同时亦有一些故弄玄虚,与算命看手相夹杂在一起,致使中医手诊难登大雅之堂,与舌诊和脉诊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形成鲜明对比。其实中医手诊作为中医望诊的一个分支,早在《灵枢·经脉》中就已有记载:“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后代医家更是在小儿手诊方面颇有建树,如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清代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等。学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20余年的大量临床实践观察基础上,将手掌自大鱼际到小鱼际方向分为三部分,分别对应上中下三焦,并将手诊方法大大简化,使之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可操作性强。

电视节目一播而过,观众、患者纷纷咨询是否有出版的书籍,以便作为家中保健的案头书。为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也为使中医望诊这一简便廉验的诊断方法更好地起到早期预警、早期诊断的作用,提高民众中医养生的质量,学杰将其数期的电视讲稿整合,推出了《观外识内疾》一书。

该书与电视节目内容相比,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不仅有舌诊、手诊和面诊,还有望诊的渊源与机理,以及目诊、鼻诊、人中诊、口唇诊,并介绍了一些相应的中医养生食疗和保健穴位知识,融早期预警、早期预防于一体,颇为实用。同时得益于电视传播,影响扩大,患者剧增,临床经验更加丰富,得以加入了许多最新的临床典型实例。因此该书不仅适合民众家庭健康保健必备,也适合广大中医学子借鉴,功德无量。

有感于学杰的勤奋好学,传承创新,乐以为序!

甲午五月于京都崇厚堂 oQcQaoEbZG8UhpFbaeYxmdUHKM2zxfeZ3Et2ZGqA1IxPY8JRS1AD3tS2EoVnbM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