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少林腰胯功

少林腰胯功与著名的八段锦、韦陀十二势是少林十大健身功法之一。由于腰胯是运动中枢,因此,腰胯功的训练是少林武功的最基本功法。脊柱劳损病源于腰胯损伤,因此,做好腰胯功的锻炼是防止脊柱劳损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腰胯功需要腰椎间盘富于弹性,所以腰胯功的锻炼适合于青少年,如中老年人做此锻炼,其中有些动作不要勉强,以免引起误伤。

一、移星摘月势

(一)动作说明

1. 两腿左右开立(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 3 倍),两脚尖朝前,两腿屈膝半蹲,十趾抓地,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膝部外展与脚尖垂直,裆部撑圆成马步姿势。身体后面放置一平桌(台),与背部相距约 55 厘米(以两手叉腰向后转,肘部不能触桌边为宜),左臂部平抬略伸直,掌心朝下抓握一铁球,眼看左手(图 1-14 )。

1-14 移星摘月势(一)

2. 接上动作,上体向左向后方拧转,左手握球随之平摆,当腰部转至极限角度时,将球放置于右肩后侧的桌面上,头同时向左后转,眼看左手(图 1-15 )。

1-15 移星摘月势(二)

3. 接上动作,上体迅速向右拧转,左臂随之平摆至体左,掌心朝下,眼看左掌(图 1-16 )。

1-16 移星摘月势(三)

4. 上动不停,上体继续迅速向右拧旋,左臂经体前摆至右肩侧时,抓握放置在桌面上的铁球。头部同时向右后转,眼看左手(图 1-17 )。

1-17 移星摘月势(四)

5. 接上动作,左手抓起铁球,上体迅速再向左后方拧转,左手随之向左成弧形平摆约 360 °,当腰部转至及限角度时(约 180 °),将铁球仍放置右肩后侧桌面上。头同时向左后转,眼看左手(图 1-18 )。

1-18 移星摘月势(五)

(二)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1. 左手握球转体练习后,再换右手抓握铁球的转腰练习,方法同上,方向相反。

2. 转腰练习时,上体摆动要尽量利用拧转时的惯性,步型和高度要基本保持不变,并掌握好身体重心的平衡。

3. 要做到眼随身转,转身要迅速。动势中的呼吸要自然,也可配合左、右转体,一吸一呼。

4. 铁球重量的大小、桌子的高矮,要根据自己适应情况灵活掌握,因人而异。

5. 如果没有铁球,也可用砖、石或其他物品代替。

二、仙虎拜佛势

(一)动作说明

1. 两腿左右分开(间距约为本人脚长的 3 倍),脚尖朝前,十趾抓地,两腿伸直,上体前俯,左手握住腿间石锁(码石、铁球均可),右臂伸直置于体后上方。眼看左手(图 1-19 )。

1-19 仙虎拜佛势(一)

2. 接上动作,两腿微屈,双足用力蹬地,腰、腿协调用力,上体直起,左手随身体直起同时经体前沿弧形轨迹抡起;眼看石锁(图 1-20 )。

1-20 仙虎拜佛势(二)

3. 接上动作,左手将石锁抛起,右手由体后随势摆起,迅速抓握空中石锁并伸直手臂,同时左手随势下摆至体侧后方;眼看石锁(图 1-21 )。

1-21 仙虎拜佛势(三)

4. 接上动作,右手持石锁随上体前俯,向下至两腿间抡摆,向后摆时尽量达到极限角度;左手随势上抬至体侧上方;眼看石锁(图 1-22 )。

1-22 仙虎拜佛势(四)

(二)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1. 石锁、铁球等要根据自己的手型大小和承受能力选择。使用之前应做好检查,确保安全。

2. 手持石锁等物体在抡摆、抛接时,要沿身体前中垂线进行,不可左右偏离。两臂在抛接时,肘部要略弯曲,不要耸肩、驼背。

3. 上体抬起时,应做到:挺腹、直腰、收臀、挺胸、昂头;向下俯身时,膝部要挺直,低头,同时两足要抓地、站稳。

4. 石锁抛起时,不可过高,更不能使石锁转动;向下抡摆时,石锁不可触地,要达到体后极限;眼睛始终看着石锁。

5. 呼吸要自然,上体直起时吸气,即“起吸呼落”;动势中不可使用蛮力或憋气练功,要结合石锁上下摆动所产生的惯性,做到与势相随,呼吸自然。

6. 要精神贯注,思想集中,不受外界环境的任何干扰,避免运动损伤。

三、豹子撞林势

(一)动作说明

1. 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姿势,两拳收到腰间,拳心朝上,眼看前方(图 1-23 )。

1-23 豹子撞林势(一)

2. 接上动作,上体向右转,右手握拳,拳心朝下,左臂屈肘抬起与肩平向后撞,力达肘端(背后可放置沙袋、木桩、墙靶、木板等,与后背相距 30 35 厘米,以肘端转身可触到为宜)。左手成柳叶掌,向右后方推右拳面;头右转,眼看右肘端(图 1-24 )。

1-24 豹子撞林势(二)

3. 接上动作,上体迅速左转约 180 °,动作同上,方向相反(图 1-25 )。

1-25 豹子撞林势(三)

(二)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1. 腰部转体时要尽量达到极限角度,应灵活、迅速、不僵不滞。

2. 两肘端向后顶不可过分用力,左、右肘端要顶在背后物体的同一点上;眼要随势转,拧腰转背,背沉肘实,劲力顺达,动势自然。

3. 初学此功时,速度要慢些,循序渐进;后侧物体可安装护垫,避免肘端受伤;转体过程中,要保持身体平衡、重心稳固,十趾抓地。

四、青龙探爪势

(一)动作说明

1. 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姿势,眼看前方(图 1-26 )。

1-26 青龙探爪势(一)

2. 接上动作,上体向左后转,右手成八字掌向左后推出(背后放置沙袋、桩靶、木板等,或对墙壁、石柱、树干练习均可,与练习者相距 25 30 厘米,以转身时掌心能触到为宜),掌指朝上,力达掌心;左手握拳置于腰间,拳心朝上,头随势左转,眼看右掌(图 1-27 )。

1-27 青龙探爪势(二)

3. 接上动作,上体迅速向右后拧转,动作要求与左时相同,唯方向相反(图 1-28 )。

1-28 青龙探爪势(三)

(二)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1. 腰部应最大限度地拧转,并要灵活、迅速。左右手掌应撞击在沙袋的同一点上,高度与肩平。

2. 转体过程中,两脚不要移动、离位,重心在两腿之间,要保持稳固,呼吸自然。

五、仙女拜月势

(一)动作说明

1. 直立,两腿并拢,两手五指交叉,反腕向头顶上方略用力托起,掌心朝上,两臂伸直,两臂及背部要尽力向上拔伸,腰胯部用力的感觉是尽力向下沉坐,以腰、胯为轴随势向左、右各转三小圈(动作幅度要小);使腰椎、肌肉、韧带尽力伸展(类似“伸懒腰”的姿势),眼看双手(图 1-29 )。

1-29 仙女拜月势(一)

2. 接上动作,身体姿势不变,上体最大限度向后弯,两臂尽量向头后引摆,做到挺胸、仰头、挺腹、收臀,目视双掌(图 1-30 )。

1-30 仙女拜月势(二)

3. 接上动作,以腰、胯为轴,上体前俯,腰部尽量前伸,两臂随势向前下方尽力拉伸,掌心朝下,触按地面。做到:抬头、顺肩、收腹、挺膝,眼看两掌(图 1-31 )。

1-31 仙女拜月势(三)

上述前、后动作要连续,反复做数次。

4. 接上动作,上体抬起,两臂随之摆起至头顶上方;掌型不变,掌心朝上。做到:仰头、塌腰、收臀、挺膝,眼看两掌(图 1-32 )。

1-32 仙女拜月势(四)

5. 接上动作,上体以腰、胯为轴,向左侧转腰下俯,腰部尽力侧伸,两掌在体左侧触地面。要求:抬头、松肩、挺膝、收腹、拧腰,眼看两掌 [ 1-33 1 ]

6. 接上动作,上体由左侧抬起向右转身,以腰、胯为轴,拧腰向右侧下俯,姿势与图 1-33 1 )方向相反 [ 1-33 2 ]

1-33 仙女拜月势(五)

(二)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1. 俯腰练习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用力动作应自然、顺达,呼吸顺畅。

2. 腰功练习,应尽力加大动作幅度,不宜过快。掌心触按地面后,可略作停顿,足部十趾抓地。俯腰时呼气,向后弯腰时吸气,气不怒不憋。动作应沿身体中线完成。

3. 左、右侧俯腰练习,可连续、反复做数次,两臂撑掌,要沿身体左、右两侧成立圆弧形摆动。动作要自然、伸展,掌心触按地面后,可略作停顿。由于动作幅度大、有一定难度,需掌握好身体重心平衡。两足站稳,手眼相随。动作过程中两手交叉紧密,保持手型始终不变。

4. 初学时如站不稳,两脚可略分开练习。患有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患者,禁止练习此功。

六、金刚伏虎势

(一)动作说明

1. 两脚左右开立,成马步姿势。两手握拳,至于腰间,拳心朝上。眼看前方(图 1-34 )。

1-34 金刚伏虎势(一)

2. 接上动作,两拳分别沿实、虚线同时向腹前相对伸出,成左臂置上方、右臂置下方的姿势。眼看前下方(图 1-35 )。

1-35 金刚伏虎势(二)

3. 上动不停,以胯为轴,身体略向右转,左脚以前掌为轴,脚跟随势抬起,旋约 90 °,成左跟步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右臂由腹前沿实线成弧形上撩,置于头右侧与眼同高,拳心朝后。左拳同时经腹前向下摆,拳心朝后,置于左胯侧。眼看左下方(图 1-36 )。

1-36 金刚伏虎势(三)

4. 接上动作,两臂屈肘沿实、虚线同时收至胸腹前(右拳在上,左拳在下),左脚随势内旋 90 °落实,脚尖朝前,还原成马步姿势,眼看前下方(图 1-37 )。

1-37 金刚伏虎势(四)

5. 上动不停,身体迅速略向左转,右脚以前掌为轴,脚跟随势抬起外旋约 90 °,成右跟步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左拳经胸前由右小臂内侧向左上方上撩,置于头左侧与眼平,拳心朝后。同时右拳由腹前向右下方成弧形下摆,置于右胯侧,拳心朝后。眼看右下方(图 1-38 )。

1-38 金刚伏虎势(五)

6. 接上动作,两臂屈肘同时收至胸腹前(左拳在上,右拳在下),右脚随势内旋 90 °落实,脚尖朝前成马步,眼看前方(图 1-39 )。左右反复练习。

1-39 金刚伏虎势(六)

(二)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

1. 准备姿势是此功法练习的基础。要做到:扣足展膝、裆部撑圆、胸腹内含、立腰开胯、膝正臀敛。

2. 向左、右转体时,均以前脚掌为轴,以胯为转动中心部位,上体可随势向两侧略作倾斜,但不可前俯、后仰,保护身体重心的平衡。

3. 两臂的摆动要与下肢配合协调,做到手眼相随,节奏分明,灵活自如,同时完成。

4. 呼吸要自然,密切配合动作的左、右变换,例如左跟步时吸气,右跟步时呼气,也可动作过程中吸气,向两侧截拳时分别呼气。此功法又称“旋拧桩”。

七、回头望月势

(一)动作说明

1. 准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距离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膝挺直,两臂侧平举,两手握拳,拳心朝下。眼看前方(图 1-40 )。

1-40 回头望月势(一)

2. 两脚后跟抬起,两脚以前掌为轴,向左后旋转约 180 °,两脚随势屈膝全蹲,交叉靠拢,左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右脚前掌撑地,膝部贴近左脚外侧,臀部坐于右腿接近脚跟处,成左歇步。同时,两臂也随着抡摆,右臂略内旋向上,屈肘架于头顶上方,左臂仍保持侧平举。上体微左倾,眼看左拳(图 1-41 )。

1-41 回头望月势(二)

3. 接上动作,身体右后转 180 °,两腿立直,手臂按实、虚线所示抡摆还原成原准备姿势(图 1-42 )。

1-42 回头望月势(三)

4. 接上动作,身体向右后转 180 °,动作同图 1-41 ,唯方向相反(图 1-43 )。

1-43 回头望月势(四)

(二)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1. 拧转身体时,应以腰、胯部为中心发力;成全蹲姿势时,腰背部要尽量伸展、侧拧,增大腰背部的韧带和肌肉锻炼。

2. 保持重心平衡,前脚尖要尽力外展,两腿贴紧。腰、胯、膝、踝、关节要转动灵活、迅速,不僵不滞。

3. 上、下肢配合协调,手眼相随。呼吸顺畅,转体时吸气,成全蹲姿势(歇步)时呼气。

八、古树盘根势

(一)动作说明

1. 两腿左右开立,足尖朝前。右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左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成左仆步。上体向左侧下俯,右臂前伸,掌心朝下,拍击左脚面,左掌置于体后上侧,掌心朝下。眼看左脚(图 1-44 )。

1-44 古树盘根势(一)

2. 接上动作,上体迅速右转,左脚随之屈膝全蹲,右膝挺直,脚尖内扣,成右仆步。上体随势向右侧下俯,右臂同时由左侧向体前、向右、向身后平摆,置于体后上侧,掌心朝下,左掌前摆拍击右脚面。眼看右脚(图 1-45 )。

1-45 古树盘根势(二)

(二)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1. 左、右仆步抡拍交替练习,中间不停顿,连续拍击。

2. 左、右转体要灵活,肩背、腰部要尽量前伸,击拍要准确、响亮,上下动作配合要协调。要做到收腹、开胯、拧腰、十趾抓地。

3. 仆步互换要随势而变,迅速灵敏。重心要稳固,脚后跟、脚外缘均不得掀起,曲腿膝部要外展,臀部内收、下沉。

4. 两臂抡摆自然、放松,肩部不能耸起,身体转动时以腰、胯为轴,上体不可立起。做到手眼相随。

5. 呼吸要自然、顺畅。体转时吸气,拍击时则呼气。

传统的腰胯功练习,除了上述十种锻炼方法外,还包括:甩腰(上体直立,向后弹腰)、前俯腰(前俯双臂抱贴腿)、下腰(向后弯腰,成石桥姿势)等腰部专项练习。同时还包括正、侧、斜、反、压腿,及外摆、裹合踢腿、竖叉、横叉、插步翻腰等直接和间接性的辅助练习。这些基本练习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腰、胯部柔韧、力量等素质。配合腰胯练习,还应重视进行多种形式的腹、背肌练习。也有不少武术家常常借助于传统长器械和软兵器进行以腰、胯为主的练习。例如手持大刀、石弹、铁棍、长条凳、大枪、大戟、飞叉(单、双头)、月牙铲、大铁链、三节棍、十三节铜鞭(大节)、流星双锤等,以传统的定位转体、活动性翻腰转体、抛接坐躺滚翻等姿势进行各种技法的匀、转、舞、击、托、抡等练习,来锻炼自己腰部、臂部和腿部的灵活、劲力及全身的协调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腰椎的关节间隙较大,腰肌附着在腰椎棘突上的肌肉部分较少,容易造成损伤。一定要遵循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先徒手后负重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练习。 LzwRgrP3EfrSMDA6wVwlTJN2DazayJsqeFTlkw5RVVuAvgNOKY5ixgeSJNbnZSZ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