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桃源来三仙

桃源是广东粤东韩江中游大埔县的山区小镇,位于饶平、丰顺和大埔三县交界处。四面青山环抱,幽清泉水滴汇成溪,滋养着桃源小盆地祖先后辈繁衍生长。

人类生死病残虽取决于天时地利的关系,但医防结合对保护族群健康意义重大。父母精卵结合,胚胎初成孕怀十月,母娩成孩,幼年爬走,发育成熟,婚姻嫁娶,育女生男,精气渐竭,发白齿秃,漫长岁月坎坷,途中夭亡甚多,六十花甲寿者寥寥无几。昔日缺医少药,若生疾病,延误诊治病死者甚多,遇瘟病流行,如乙脑、结核、天花、霍乱、麻疹等,则成群染病逝世。桃源山区也不例外,虽然没有计划生育,但自然生育之人口因疾病救治率低,大多数家族还是人丁不兴。

桃源自宋朝开埠以来诊疗疾病都靠中医药,以望闻问切指导诊病,确定了热病用寒药,寒病用温药的指导思想。医生靠祖传继承技术,所用都是中医药,西医西药根本进不到山区为普通大众服务。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战争结束,曾在国民革命军任部队医生的蔡伟光医生来桃源联合诊所工作。其所用西医诊疗方式,如打解热退烧针、服药片治病等,都受到根深蒂固的中医世家的攻击,感冒不能打针的流言在桃源很难消失。由于疾病诊断技术低劣,致使死亡原因不明,为了攻击西医打针,所以把死亡原因都归罪在打针方面。

其次是邓仕州医生(桃源李坑田东尾人,毕业于云南省医学院),也是部队转业到桃源联合诊所工作。西医工作开始开展得有头有绪,群众对西医逐渐信任起来。蔡伟光医师和邓仕州医师临床业务配合很好,蔡伟光医生的爱人是接生员,经常遇到产妇难产,邓仕州医生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很年轻,劲力十足,熬更守夜也要把医疗业务认真做好。好几次产妇胎盘粘连造成大出血,我亲自用手伸进子宫,剥离残余胎盘,拯救了产妇生命。”邓医生可治疗常见急腹症、小儿高热抽搐、呼吸系统急性肺炎等疾病,他常常实施外科手术,夜以继日地工作,医疗效果明显。但好景不长,因援越抗美战争,他又被调回部队,离开了桃源卫生院。

1968年的秋天,在“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政策的号召下,医科大学毕业生服从国家卫生部门分配,到农村最基层去做“三同”,所谓“三同”,即跟农民同食、同住、同工作。当年桃源是人民公社,县卫生局先后派来湛江医学院毕业生刘胜衍,中山大学医科毕业生朱森胜,省中医学院毕业生辛永豪。当年高陂至桃源没有公路,崎岖山路是靠腿走的,生活物资用独轮车和人力挑运,自行车没办法骑。来桃源工作时要肩挑行李,跋山涉水,距高陂不到20公里的路,全靠两条腿步行。初来桃源先不是做医生,而是要跟农民住在一起做“三同”,体验农民生活。刘胜衍医生因医疗工作迫切需要,直接被安排在桃源卫生院,朱森胜医生被安排在桃丰陈永源家,辛永豪医生被安排在新东范石仁家。这二位大学生品尝着稀粥咸菜的味道,睡木床挂蚊帐,用菜油灯,靠雄鸡唱白报时,过着晨种晚作的古老部落生活。在“三同”户住了几个月,然后才被安排到卫生院和大队卫生站工作,做本行医生业务。

这三位医科大学毕业生来桃源工作,使本地医生在医疗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在抢救垂危病人的生命,减少死亡率方面也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同时还对我的医疗知识方面进行指导。当初桃源群众还不甚了解这三位医科大学毕业生深厚的医技功底,直到后来,见其在几十年中为桃源医疗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落后的山村医疗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方知此乃“三仙”也。 lvhNDJcM65Nz/fMdQwRv0whcwl+UuhMvBua6e7JFgCZXKAgOlgS9AAByATMxLCV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