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头颅解剖

刘某,女,42岁,上午11点于山间劳作时突然昏厥,经同伴发现用简易担架于11点半抬到桃源卫生院,入院时血压90/70mmHg,体温35℃。膝腱反射消失,脚底刺刮神经反射完全消失,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呈深昏迷状态。由刘胜衍医生初步诊断为脑出血,瘀血堵塞脑主动脉,导致脑部缺血缺氧,已进入濒死状态,属危重病人。随即经全院医生会诊,确诊为脑出血。由于当时还没有条件进行手术,只能内科对症治疗,输氧纠正供氧不足,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止血。整整抢救了7天后,无奈病人病势过重,回天乏术,病人呼吸、心跳越来越弱,最终宣告临床死亡。

在这次抢救中,全院医生都竭尽全力,特别是主治医生刘胜衍花费了很大心思,在抢救期间每天都时刻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该用的药也都用了,最终还是抢救无效。病人走了,留给刘胜衍医生满心疑惑。对于病人死因没能确定,脑中风往往伴随有高血压,但病人血压不高反而偏低。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按诊疗规范这样的病人本应往上一级医院转送治疗,但由于路途遥远,长途跋涉肯定会加速死亡。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几位学员都很好地学习了整个诊疗过程,不过患者的死因到底是什么,患者脑内部究竟是怎样的情况,我们同样非常感兴趣。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刘医生马上就把患者头颅解剖开看一看,搞明白他真正的死因。当时在这种心理的“怂恿”之下,我大胆地请求刘胜衍医生搞个特殊手术把患者的头颅打开弄清楚病因和部位,给我们学员创造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刘胜衍医生也是正有此意,不过跟我说得先去请示梁院长后才能决定。

我们一起找到了梁院长,说明了具体情况。对于这位病人,梁院长同样也是非常关注。于是他和刘医生与家属做了一番商榷,说明之后,死者家属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南方的冬天凉风习习,给眼前的情景增添了几分阴森,马上就要将死者头颅剖开探秘了。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既是兴奋又有些许恐惧,毕竟这是与尸体这么近距离接触。很快一切准备就绪,刘胜衍医生是主刀,朱师父做助手。首先剃掉了死者乱蓬蓬的头发,将整个外脑头皮显现出来,在两个耳朵上端开始用手术刀割开头皮,朱师父用两只手将头皮分别往额部和枕部分离开来。很快颅骨就显现出来了,紧接着朱师父边用手术刀指着边说:“这是前额骨,枕骨,顶骨,左右颞骨,后边起支撑整个头部作用的是颈椎。”朱师父在对颅骨构造做简单介绍后,随即开始用60厘米长的铁齿锯从前额下端开始慢慢地自左向右绕颅骨锯了一圈,颅骨上盖五分之三锯开后,马上大脑小脑便都暴露出来了。朱师父接着讲解:“那些附着在头盖骨上膜状的网络结构叫脑膜,是常见的乙型脑膜炎的发源点。小脑控制人的平衡,大脑主导记忆思维,底下是丘脑。”最后在丘脑部发现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血凝球。这应该就是患者死亡的真正原因,是脑溢血。丘脑血管破裂,出血无法控制从而造成丘脑局部瘀血,导致脑主动脉血液供给受阻,造成中枢神经无法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朱师父接下来把整个大脑与脊髓分割开来放在瓷盆里,认真地讲解:“这就是大脑皮质,大脑半球最外表的一层皮质,厚2~5毫米,人的大脑皮质内神经元估计有140亿之多,大脑皮质垂直切面上下分为六层:①分子层;②外颗粒层;③锥体细胞层;④内颗粒层;⑤节细胞层;⑥梭形或多形细胞层。”另外还详细讲解了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大脑左右半球和小脑的具体功能分工。

脑内组织、神经、血管错综复杂,要清楚地掌握这些知识还要下很大功夫,另外,刘医生详细的讲解对我们的入门学习帮助是非常大的。整个实物教学花了三个多小时,讲解基本完成后,看着两位老师把取出来的组织重新放回了颅腔内,盖好颅骨,拉好头皮一针一线地缝合。我们心中也默默地祈祷愿刘女士一路走好,感激刘女士和她的家人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学医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诊疗水平。 5IlB4Np5NnE4AJwSNV70YKsWDP2CJmZFdQcY4PnTL711nebvrx4EZRQQLUNC07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