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满足的奥秘

毕竟,世上还存在一门哲学,满足的哲学。在前文中,我曾引用早餐桌上的教授所说的话,“生存的伟大目标就是使人类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我认为,这位教授没有要求我们重新建立与人类和谐共处的自然规律——那将会是一个十分伟大的规律——而是要求人类与他所发现的自然规律保持一致,与他自身的规律——这才是关键之处——保持一致。用不太狂妄的语言来说,任何一个人生存的伟大目标是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这就是满足的奥秘。我再次把生活比作一幅图画,在画中,一个人在拥挤不堪的有轨电车里挤来挤去。假如在拥挤的车厢里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就会感到快乐和满足;否则,他就不会有这种感觉。车厢里有的人爱管闲事,他们没有想到为自己找座位,而是认为自己有责任维持挤满乘客的车厢的秩序,让乘客心情舒畅——让伸腿的乘客把腿收回去;让乘客把外衣放在合适的位置;如果有人感觉热或是冷,就请求靠窗的乘客把窗户打开或是关上,用很大的嘘声提醒身后某个大声说话的乘客声音小点。普通的乘客并不清楚,如果每位乘客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五分钟之内就会建立良好的车厢秩序;并且,只要他的神经在旅行结束时不会因为旅途劳顿而变得极度受损、烦躁不安,他在旅途中的首要职责就是在那个临时社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美国人,至少是纽约客,给外国人留下的印象是神经紧张、烦躁不安。与欧洲人相比,美国民族具有情绪激烈的特征。一些商业主管认为,当他们办公桌上的三部电话同时响起来的时候,他们是最幸福的人,这表明他们属于“成功人士”。其实,他们是在自欺欺人。如果一个人把握住生活方向和自我定位,他首先表现为内心沉着冷静;而具有上述经历的人,无论是谁,都丧失了这种平和的心境。不停地忙碌绝对不是成功的标志。一位成功人士——因而也是一个幸福的人——只不过是了解清楚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真正需求,并且实现了它。

满足的奥秘在于,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在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各项活动中都能找到乐趣,并都明智地意识到,无论他有多大的影响,无论他取得多大的成就,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他绝对是微不足道的。一个人很可能成功地把自己的名字铭刻在他的领域的功勋榜上,以至于他会认为自己在这个领域中不可或缺或者无所不能。他被内心的某种野心左右着,于是他丧失了任何形式的满足感。有时,找出自己的不足要比了解自己的优点更加重要。一个人有那么多的忧愁,是因为他不了解自己的需求,或者他有太多的需求,或者他可能想有所作为,想成为远离自我的任何角色。保持真正的自我形象,不随波逐流,不想成为其他角色,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在实现满足感的过程中,中国人也许做得最出色。爱默生和梭罗两人都曾经引用中国圣人孔子的语录。“圣人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下面的一句话是格雷森最精彩的话语之一:“在一个世界上,我正在逐渐了解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让人们一生都在不停地争论,就像我一生都在争论一样。”我认为,他的这句话体现了完整的生活观,这是普通人很难理解的,除非这个人对于戏剧性的人类历史进行了充分的思索。在《友谊之路》的一个章节《我吹口哨》中,他说道:“很久以前,我就立志设法保持真正的自我形象,而并非其他任何形象。”他曾经进行过这样的反思,“我记得,在我的一生中,我曾经是如何枉费巨大的精力试图改变我最亲密的朋友。可爱、认真、务实的哈里特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她总是想方设法修剪我胳膊上装饰的羽毛——我希望这样能够让自己更加适合居住在这个宁静、友善和安全的栖息地——我常常为此感到十分烦恼。有些时候,我们走过如此漫长的一段路途,才认识到我们最亲爱朋友的个性特征。因为我们是如此的珍爱他们,所以我们试图把他们改造为我们自己所认为的某种古怪的完美形象——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大声嘲笑我们自己的荒谬行为(意识到他们很可能在努力地改造我们,正如我们在努力地改造他们一样);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想改变他们,我们只是喜欢他们,欣赏他们!”

格雷森曾经引用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的话,来描述在一个农夫家里借宿的那个名叫斯坦利的男孩:

我说‘听听这位罗马的老哲学家在说些什么’——我把书举到灯光下,开始大声读道:

“只要在你参加的争论中你可以凭自己的力量战胜对手,那么,你就是不可战胜的。当你看到一个人在别人面前显得十分荣耀或者拥有无上的权力,或者无论如何都受到人们的极大尊重,你千万要小心,不要认为他是很快乐,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如果我们有能力具备善良的本性,我们心中就不会产生任何猜忌。然而,你自己并不愿意成为将军、参议员或者领事,而是想做一个自由人。只有一种方法能做自由人,即,不要关注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

“斯坦利先生得意地说:‘那就是我一直主张的事情,但是,我并不知道某本书也对此论述过。我总说,我不想当参议员或是立法委员,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官员。我生活在这片农场上,悠然自得。’”

我认为这一章节与格雷森的作品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对于幸福的话题,格雷森所作的描述文字优美,影响深远,而其他作家对此评述甚少。

这种对生活的接受。这种谦恭的态度。这种了不起的做法产生了绝对正确合理的结果。这就是满足……

——戴维·格雷森

在我看来,生活的快乐来自于保持自我形象的感觉,就像我在此处的感觉一样;生活的快乐来自于坚持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的感觉。我所了解的所有不满足的人都在辛辛苦苦地想成为与他们的本性相悖的角色,想做他们无法做成的事情。在乡下报纸的广告中,我发现,男人追求财富,借口是承诺使女人变得漂亮;男人学识渊博或者富甲一方——一夜暴富——方式是激励善良的农夫和木匠成为可怜的医生和律师……

不要尝试让我们变成这个或那个角色(不要尝试遵循关于我们自身的改编了的版本),而是应该使我们自身完全服从于充实的生活——让我们充满生机。这种对生活的接受,这种谦恭的态度,这种了不起的做法产生了绝对正确合理的结果,这就是满足,其实是一种有效性。有效性!——那是我们所了解的最高尚的事情。

它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一种伟大:它真正掌控了现实世界。据我了解,有些人在他们的背后或者在他们心中,似乎拥有所有的社会、国家、组织;他们仿佛世界地图,怎么会了解我们!他们实施自己的行为并不借助自己柔弱的躯体,借助的好像是整个生命的精华。他们开口讲话,话语是他们讲的,声音却是整个人类的声音。

我不知道对上述现象应该作何种总结:是遵照上帝的旨意还是符合现实规律。奇怪的是,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上帝并不在意我们如何称呼它,而我们一直称呼它为上帝。思考这些神秘的事情,我似乎明白了晦涩难懂的神学家们把一切也搞得晦涩难懂。难道不是这种在现实生活中的赎罪才使我们所有人感到温馨,才使我们所有人得救?

在所有这些文字中,我讴歌了美好的田园生活,我自己都觉得过于热情了。我热爱这种生活,因为它拯救了我。很久以前,我就认识到,对我来说,农场是唯一让我显得强壮和坚定的地方。而对你来说,我的朋友,生活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不同的需求。我在城里经历了不少事情;我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会看到一张张快乐的(甚至是安详的)面孔,我对此有时会感到疑惑不解。我承认,那些人一定也能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符合他们的生活原则。就让他们管理自己的金钱,制作鞋子,缝制衣服,分户记账——假如这样做真的让他们感到完美,感到满足。我和他们每个人都不发生任何争执。毕竟,这是一个包容万物的大千世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得幸福。

每个人都是一块磁铁,具有异乎寻常的高灵敏度。一些磁铁把田野、森林和山丘吸引过来,反之亦然;另外一些磁铁如川流不息的街道以及巨大的财富,这对城市的居民来说司空见惯。我们吸引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确吸引了什么。据我了解,生活中最大的悲剧在于,千千万万的人,无论男女,都没有机会自由地吸引;相反,他们终日辛勤劳作,疲惫不堪,仿佛无生命的物体被那些郁郁寡欢的懒散者所吸引。他们不是在耕种土地,而是被别人耕种……

因而,如果一个人与生活节奏一致,自我服从于生活,他对生活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是绝对需要的。正是一个人心中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感觉,进而促成了他的满足感。

[《友谊的冒险》(四)] QqjIbsfPbHuh5Uv/Haa+gz7LBrHG3nSLG8zXHG00va7y8VPgIja4yoRiHAvPMBa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