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前段时间某央视媒体向我咨询新疆野人的事情。记者听说新疆出现大大小小十余种野人,问我这些野人会不会是某种未曾被发现的类人猿。我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我没有去过新疆调查,但这件事倒让我想起了流传已久的关于湖北神农架野人的传说。从战国屈原的《山鬼》,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到清代同治年间当地的《房志稿》和《兴山县志》,关于神农架野人的传说层出不穷。当地村民也说曾经在神农架遭遇野人,其外形类似某种大型的猿猴。但是村民没有找到野人的化石、尸体、取食和繁殖等生物学材料,无法证明野人是否存在。1976年以后,当地政府先后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也未能采集到野人或大型类人猿的生物学证据。即便如此,关于神农架存在野人的传闻仍然深入人心。可以说,神农架野人的传说是非常成功的文化载体,它承载着人们寻根的欲望,守护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这一点似乎比寻找野人的生物学证据更加重要。

人们渴望听到猿猴的故事,即使非常离奇,也会让听众们乐此不疲。例如,2011年的好莱坞影片《猩球崛起》夺得票房榜首,就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影片描述了一名叫恺撒的黑猩猩在经历了人工动物临床试验后,获得与人类匹敌的智能。恺撒开始追求自身自由,反抗人类管理者。影片中恺撒一共只说了两句话,来推进情节进入高潮:第一句是他愤然对饲养员说“NO!”;第二句是他站在森林里对原主人说“Caesar is home”。这两句话意味深长,呼吁我们站在动物的角度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此之前,《金刚》、《人猿泰山》和《人猿星球》等猿猴主题的影片也屡破票房纪录,被翻拍了多次。这些电影描述猿猴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了人,具有比人类更强大的智能和力量,能够与人类交流、相爱,甚至取代人类成为新的星球统治者。这些电影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猿猴故事的渴望。

猿猴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动物之一,激发我们无限的遐想。猿猴与人类都属于灵长类。我们虽然能立即指出它们与人的差别,但是又难以否认它们与人类有相似的手脚、体形、表情和行为特征。其中黑猩猩与人类最为近缘,其基因序列与人类的相似度高达98.7%。它们可以制造和使用60余种工具,甚至推翻了“人类是唯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的经典定义。站在黑猩猩笼舍前,人们不禁会怀疑栏杆的两边是“我在观察他,还是他在观察我”。我们常常疑惑,黑猩猩为什么没有变成人?或黑猩猩什么时候会变成人?

20世纪以来,科学家对灵长类的研究为理解人类自身提供了新的视角。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意识到我们不能只关注人类自身,还应当通过比较人类与其他670余种灵长类的异同探索人性本质。如黑猩猩具有文化行为、懂得制造和使用60余种工具等,这些特征一次次推翻了“人类是唯一有文化的动物”、“人类是唯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等古典人类定义。如今,灵长类研究迅速发展成为跨越生物学和人类学的新兴研究领域。欧美和日本的知名大学都开设了灵长类进化论或生物人类学的通识课程,使其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猿猴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但是人们一般只见过动物园里的猴子,对野生猿猴并不了解。经常有人问我:人是猴子变的吗?如果猴子变成了人,那动物园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猴子?猴子需要多长时间能变成人?神农架的野人是猴子吗?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对近亲猿猴物种的知识渴求,也反映了我国市场上缺乏关于猿猴进化科普资料的现况。

本书是一本综合介绍猿猴的科普图书。由于本人是灵长类学者,所以书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并具备综合全面、例证准确和图文并茂的特点。本书参照了本人之前的两本教材《灵长类的社会进化》(2009)和《猴、猿、人——思考人性的起源》(2012)内容,同时进行了必要的改动,方便更广泛的读者阅读。此外,这本书强调猿猴与人类之间的差异性,而上两本教材主要强调人与猿猴的共通性。为了增加可读性,书中略去烦琐的数据图表,增加大量图片。文中以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猿猴进化、身体、生态、性与繁殖、行为、社会、智能等几个主要方面的综合知识。读者可以从头至尾地进行传统阅读,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阅读,从而提升对本书探索的兴趣。本书为大众性科普读物,适合于中学生、大学生、学者,以及对野生动物生态和人类进化感兴趣的读者群。

此外,本书重点从生物学角度探讨了人类与猿猴异同和人类生物属性等问题,其中基础理论和观点与哲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书籍的可能存在不同。人类是生物学性质和文化性质的综合体,所以我们的具体思想和行动在符合生物学基础的同时,仍需要遵循当时当地的文化传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了解人类的生物属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1999年开始研究灵长类至今,我受到很多老师和朋友们的指点,希望借此书一并感谢。感谢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和田一雄老师、三上章允老师、景山节老师、森明雄老师、大泽秀行老师、毛利俊雄老师、川本芳老师、高井正成老师、Michael Huffman老师、茂原信生老师、古井刚史老师、半谷吾郎老师等国外同行的悉心传授。感谢西北大学李保国老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苏彦捷老师、大自然保护组织龙勇诚老师、中国科学院动物所李明老师、中山大学周大鸣老师、麻国庆老师、张应强老师、李法军老师等国内同行的长期支持。感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陈天俏同学、梁静婷同学和李雯玉同学对书稿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感谢南兆旭先生对本书出版的支持。本书的出版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442,3147045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研经费(2013)、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人才经费(2013)、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0~2015)和中山大学灵长类研究基金的支持。在此对上述单位表示感谢。

感谢父母对我的培养,感谢妻子对我一如既往的理解和支持。最后感谢世界上所有的猿猴,他们是永远陪伴我们的人类亲缘。

动物分类的关系(张鹏制图) BWwBczFUmpdCVa1w0ml7PVfuoHRRdZY4WNN0d1YLF6M8evVOS3p5jaSbjj+GgI9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