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 序
——写在父亲投身考古工作八十周年之际

他,只是一介布衣教授,却是中国考古学教育的主要创办者,参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专业,并担任教研室主任,培养了众多引以为豪的优秀学生。

他,没有官衔,但他非常自豪的是加入了中国考古学会,并在生命的最后十一年里当选中国考古学会的理事长,是中国考古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和主要领导者。

他,没有离开过生育他的土地,没有出国留学,没有去海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访问的经历,没有在国外发表过论文。但是他却想着“世界的中国”——世界考古中的中国考古学,将中国考古推向世界。他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在香港出版的繁体字版早已售罄,现正准备再版;在内地此书由三联书店出版了简体字版,后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海外发行日文版之后,又将推出英文版。

他,没有在电视上露过面,不是社会名流,没有许多大起大落的人生故事。但他的家里或办公室里,却常有国内外来客求索学术问题;全国的许多重要考古发现,都会邀请他去现场指导。他被称作中国考古学的旗帜,他提出的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理论”和解读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文明论”,一直引领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方向。

他,发表的学术文章不多,只有一百三十篇(本),将近两百万字。但他的《苏秉琦考古论述选集》却获得了首届国家图书奖。他的《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一文,曾作为1988年全国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有两百多万莘莘学子在同一时间阅读同一篇考古文章,这在世界考古学史上是从没有过的传奇。

他,从1934年工作,到1997年离世,六十多年只做了考古一件事,用一生践行了中国考古学的科学化、大众化,圆了一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考古梦。

他,已经停止呼吸、停止思考十七年了,但是他的许多学术思想、方法和纲领性的远见卓识,已经渗透在中国考古事业里。这正像他在回顾人生旅程时感悟的那样:“我觉得与事业融为了一体,我的生命将在事业的发展中得到延伸。”

我曾一再地从我父亲、从他的诸多先辈和同仁们的身上感受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们,为着我们国家的民族复兴和美好未来前仆后继,至死不渝。

这里,我愿从家庭的视角,把他漫长而短促的一生、多彩而单一的生活侧面,展示给关心他的人们。共同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探寻这个没有行政职务的人,却有如此影响力的原因。适逢他诞辰一百零五年、参加考古工作八十周年之际,我代表我们子女,以此书表达对父亲和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意;我们为自己是这位普通而不平凡的学者的后人而备感自豪。

苏恺之
2014年6月30日 ONQkz1rkrn6BBiaOkrQNEzCdKSSVj+YUEnB88lVyNQXJiBF7wjMBUceStte/8wP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