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是否“会”说话。
职场中有个现象:那些能力平平但口才出众的人,在职场发展或事业成就方面,大都比能力很强但笨口拙舌的人要好得多。
其实,在这种看似不正常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种非常合理的逻辑——那些沟通能力比较强的人,会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赏识与认可,从而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那些口才不好的人,虽然能力不弱,但是因为不善言辞、不懂沟通,导致自身发展缓慢,甚至止步不前。
“闷葫芦”张晓梅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张晓梅从名牌大学毕业后,已在一家公司打拼了五六年,平时她孤傲、清高,和同事们也不怎么交流。同事们见她如此,也都不太好意思跟她说话。
几天前,她所在的部门经理跳槽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高就了,她认为,自己应该是接任部门经理的不二人选,于是她早早地做好了接任的准备。
可是,这一重要的职位,却被刚到公司才一年的王琳琳抢走了。据传,公司老总一句“不会说话的人怎么当领导”就把张晓梅给否了。
论资历,张晓梅远胜于王琳琳;论技能,张晓梅也超过对方数倍。可是,人缘差、口才不好,却成为了她的软肋。而王琳琳显然是赢在了口才上,她不但敢于在各种场合大胆地表现自己,而且还与同部门的其他同事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难怪她能够赢得老板的赏识和肯定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是败在专业能力上,而是输在不会说话上。这着实让人惋惜。如果一个人拥有好口才,善于与各种人进行良好的沟通,那么他通常不会在竞争中吃亏。
在现代社会中,像王琳琳这样的沟通高手越来越多,而像张晓梅这样工作尚可而口才欠佳的人,似乎是越来越落后于时代了。那些能力欠佳而口才出众的人,往往会成为领导眼中的红人、单位里的“香饽饽”;而那些资历和能力都很有优势的人,因为口才欠佳的原因往往会落得个“顾影自怜”的结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在职场中尤为重要,而“沟通”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走仕途也好,经商也罢,都必须与人“互动”。你若没有好口才,即便你的才华堪比唐伯虎,也照样有可能被“埋没于沙土”。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好口才并不是一开口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更不是张扬个性、锋芒毕露。一个不懂得说话技巧的人,虽然话说得不少,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能说会道”,但是却不招人喜欢。
不需要说却不停地说是啰唆,不明就里地说是瞎说,捕风捉影乱传谣言是胡说,不该说偏说是贫嘴,该说却又不说是糊涂。人们时刻都要在“说”与“不说”之间做出选择,在“这样说”与“那样说”之间做出取舍。
人的办事能力和语言能力往往是不相称的,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做,会做的人不一定会说,既能把事情做到位,又能把话说漂亮的人,生活中实不多见。这也是为什么杰出人物总是少数的原因。那些善于沟通的人,往往会取得比口才一般的人大得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