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登门槛效应:循序渐进才能如愿以偿

如果你确认对方不会答应你的大请求,那么不妨从对方能够接受的小请求提起。当对方不会拒绝你的小请求时,便会增加答应大请求的可能性。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大家都有过这样一种体会,当你请求他人帮忙时,如果刚开始便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是极易遭到拒绝的;若先提出比较低的要求,等他人同意之后再适时增加要求的分量,就会更易达成目标。探讨这其中的原因,就必须要提到“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起源于销售。有推销员发现,如果在门槛边上就开始推销产品,推销多半会失败;而一旦进入客户家里再推销产品,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登门槛效应泛指在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请求之前,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请求,从而增大让他人接受大请求的可能性的一种现象。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1975年为慈善机构募捐时,只不过多说了一句“哪怕是一分钱也好”的话,便多募捐到了一倍的善款。查尔迪尼这样分析:对别人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时,别人难以拒绝(害怕对方会觉得自己不通人情);当别人接受了这个简单的要求之后,再提出一个比较高的要求,通常就更易被别人所接受。这是因为,只要你接受了别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者想给别人留下一种前后一致的印象,或许就会接受更大的要求。这样的现象,就如同登门槛的时候要一级一级台阶登,如此就能够更加容易、更加顺利地登上高处一样。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在1966年做了一个现场实验,该实验名为“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它极具说服力地证明了登门槛效应的存在。两位心理学家让自己的助手随机去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请求她们把一个小招牌挂在自己家的窗户上,基本上每个家庭主妇都同意了这个小小的请求。不久之后,他们又一次访问了这组家庭主妇,并请求要将一个大而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院子中,结果其中有一多半的人答应了这个请求。同时,他们还让助手同样去随机访问另外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把大而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她们的院子中,结果仅有不到20%的家庭主妇同意了这个请求。

登门槛效应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女记者帕兰要去采访一位很有地位的重要人物,想请他就海洋动物保护问题发表15分钟的广播讲话。但这位重要人物非常忙,如果他知道采访要占用他15分钟的时间,那么他很可能就会拒绝。帕兰是怎么做的呢?帕兰采取了先小后大的说服法。她先打了个电话:“不好意思在百忙之中打扰您,我们想请您就海洋动物保护问题谈谈看法,大概只要3分钟就够了。听说您日常安排极有规律,每天下午4点都要走出工作室到户外散散步。如果可能,我想是不是可以在今天下午的这个时候去拜访您。”结果帕兰的3分钟(而且是在对方散步时进行)小请求被接受了,帕兰如约前往,采访于当日下午4点准时进行,当帕兰从这位重要人物的私宅出来时,时间过去了整整20分钟,也就是说,这位重要人物破例和帕兰谈了20分钟,而对帕兰来说,把20分钟采访编制成15分钟的广播讲话,材料已足够了。 tjsazB1VBNb8z42Lv+KVxhLoSM8eNm/+6qy9M7k3o00FoqTP6pePN5yxl9GAe7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