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谁是我们的印刻者

看到鸽子有很多食物,八哥会把自己涂成白色加入它们的群体。尽管鸽子不会说话,它们会认为那只八哥是另一只鸽子,因此会承认并接纳它。但如果哪天八哥说了话,鸽子会把八哥驱逐出自己的队伍,因为鸽子发现了八哥的声音不对劲儿;然而,当这只被鸽子驱逐的八哥回到原来的队伍中时,原来的同伴依然会驱逐它,因为它的颜色看起来不对劲。因此,同时追求两个目标,终究一个也实现不了。

《伊索寓言》

依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当有妈妈在场时,孩子的行为也开始变得与众不同起来。然而,孩子通常是在一年以后和妈妈分开时才开始反抗,看到印刻者离开的征兆时才开始感到惴惴不安,比如,当印刻者去拿外套时。这段时期也是大多数孩子对不熟悉的事物表示害怕的时期,孩子在3岁时,对奇怪事物以及对与印刻者分开的恐惧开始减弱,因此就可以去上学了。然而,孩子的其他感情,如基于自我意识的、依恋型基础上的感情并没有减弱。这些感情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可能会持续一生。

约翰·鲍比(1973): 青少年时期……其他成年人认为自己和父母同等重要,甚至比父母更重要,其对同龄人的性诱惑也开始形成。不同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将变得越来越大。一方面,青少年会完全和父母断绝关系;另一方面,青少年会严重依恋父母,不愿意或无法把这种依恋转移到他人身上。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有一批青少年,他们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很强,但他们与其他人的联系依然紧密、重要。对很多人来说,与父母的纽带关系会持续到成年时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其行为。最后在老年时期,这种依恋行为无法转移到老一代的人们身上,甚至也不能转移到同一代人身上,因此它们很可能需要转移到更为年轻的后代身上。

其他动物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对于非群居动物,依恋行为会持续到后代可以独立生存的时期。在很多物种中,雌性动物的情况是截然相反的,当有幼崽出生后,母体动物会把已经长大的孩子赶走。有时(或许是因为近亲繁殖的进化选择),雌性动物的依恋也会持续到青春期或者更久之后。鲍比提到了由此引发的一个现象:

在雌性有蹄类动物(如绵羊、鹿或牛等)中,对母亲的依恋会持续到晚年。羊群或鹿群是由母亲、祖母或曾祖母等雌性亲属构成的。相比之下,这类物种的年轻雄性成长到青少年时期就会离开母亲。因此,它们会对年长的雄性产生依恋,除了一年之中有繁殖需要的几周以外,将终生和他们一起生活。

当然,其他物种拥有适合不同环境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动物群体的大小取决于肉食性动物的性状和患病率,等等。

印刻会持续多长时间呢?英国生物学家、比较心理学家罗伯特·欣德(Robert Hinde)发现,洛伦茨研究的那类雏鸡最后会非常害怕移动的物体。欣德由此发现,当这种恐惧阻止了以后的“跟随”时,印刻就会随之结束。与其相似,婴儿从两岁开始会有一段非常恐惧陌生人的时期。 oWBWr7WiZ5YMaIKkKByBuuFU3FNSbbGgjFRk2aKVLbnazL9hWBcs3SaYnT8BCel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