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斯洛的梦,释迦的觉悟

马斯洛挑战对“高层次需求”的理解

梅奥等人开辟了人际关系理论的领域之后,探索人类行动的行为学迅速地发展起来。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马斯洛。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根据自我实现理论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他认为,除了动物性的生理与安全需求之外,人类还存在着更高层次的需求,而这是以前的心理学一直回避的非常“人性”化的需求。以这个理论为开端,马斯洛对人的需求进行了分类与定义。

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中,马斯洛提出了如下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各个层次的需求给人的满足度依次是:85%、70%、50%、40%、10% 。

从这个理论当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身为犹太裔俄罗斯人,生长于贫民窟的马斯洛的人生经历。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窟的他,头等重要的事情自然是食物、水、健康和安全。

这之后才是享受友情,相信自己,并逐步过渡到尊重对方。

释迦有言:人应为熄灭贪欲而努力

说到研究人类的欲望,最早而且最深刻的恐怕非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莫属了吧。

心理学上把放弃某种东西叫作“舍弃”,将不能舍弃的理由称为“执着”。佛教认为,“执着”是一切烦恼的来源。

释迦牟尼直截了当地劝人舍弃这种执着,这就是所谓的“四圣谛”。他认为这是唯一能带给人幸福的方法。

● 苦谛:人们应认识到人生的本质是苦(四苦或八苦 )。

● 集谛:理解苦难的真正原因是无智与烦恼。

● 灭谛:彻悟人生三大真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之后,可以解脱人生的苦难。

● 道谛:为解脱苦难,应每日奉行八正道。

以上提到的“四苦八苦、无智与烦恼”就是释迦牟尼对人类欲望的分析。

但这种分析最终的目标并不是梅奥或马斯洛提出的“人是有感情的生物,应尊重感情(包括高层次的需求)”,而是“人是有感情的生物,但这种感情是可控的。并且,如果能控制欲望就会得到幸福” 。

另外,情感的控制可以通过行动(坐禅等)来实现。

释迦牟尼原本是一个国家的王子,由于心系世间疾苦,29岁时舍家弃国,在进行了6—7年的严苛修行后体会到“修行并不能带来觉悟”,而后在菩提树下静坐观想一整天后大彻大悟。

他的教义的一部分已被现代的许多经营者(包括史蒂夫·乔布斯)接受,并以“禅”的形式身体力行。恐怕这会给经营者们造成新的烦恼吧。

不放弃的自我实现——马斯洛的梦想

在父亲事业有成之后,贫民窟长大的马斯洛搬到了白人社区。在那里他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种族歧视(马斯洛是犹太裔)。

虽然他的前半生几乎遍历了人性的阴暗面,但他依然执着地追求人性中的光明,对自己他也有同样的要求。

作为7个兄弟中的老大,他在众人的期望下进入大学,仅仅29岁就成为了纽约市立大学的教授。

那之后的30多年里,直到心脏病发作去世之前,他留下了涉及教育学和经营学的100多篇著作和论文,并建立发展了人性心理学这门新的学科。

他追求的目标不是放弃人类的自然欲望,而是“自我实现”。 7FT7UsJx9yWyP4Q4e85yMc/6mlx3vHcPZtz7RHZKtO4+L9j/rxH45mPQMBv8FaT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