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 言

经营战略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由不同的起源发展出不同的流派,流派的发展蜿蜒曲折,流派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如果把经营战略的历史当作对手,那么它一定是最为复杂、最难对付的对手。

但无论多么复杂的对手从本质上看都是相同的。它们之中仿佛有一条脉络,只要你抓住了这条脉络,它们就会成为你最强有力的武器。而本书的目的就是帮你抓住这条脉络。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几十年间的经营战略历史,我们应该说“1960—1980年代之间是定位学派占有压倒性的优势,80年代以后则是能力(组织、人事、流程等)学派占有优势”。看,简单至极吧。

前者的领军人物不言自明,迈克尔·波特(1947— )被称为活着的管理学传奇;后者的领头人众说纷纭,我们姑且认为是杰恩·巴尼吧。

定位学派的观点是“外部环境很重要,在盈利行业占有竞争优势者胜”,而能力学派则认为“内部环境重要,企业自身的优势才是取胜关键”。双方都得出了“对方的理论会拖垮企业”的研究成果。

双方的争论与14—15世纪英法百年战争颇有相似之处,只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争论出统一的结果。

大泰勒主义与大梅奥主义的战争阴影

上述两大派的战争中还有另一场引人注目的战争:可称为大泰勒主义的“定量分析论”和暂时称为大梅奥主义的“人际关系论”之间的争论。

定位学派中几乎都是信奉“经营战略的制定可经由定量分析和定型计划流程解决”的大泰勒主义者。

“安索夫矩阵”“SWOT分析”“经验曲线”“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产品·投资组合矩阵、PPM)“商业系统”“五力分析”等一系列人所共知的分析工具都是这个派别创造的。他们以此制定战略,改变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以及组织结构。

然而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那些信奉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等人、将定量分析及定型计划流程奉为圭臬的大企业却陷入了经济衰退的大潮之中。于是以通用电气公司为首的几家奉行大泰勒主义的公司实施了分权化、总公司取消分析部和战略担当等整改措施。

另外,相当一部分能力学派(约半数)坚定地认为“企业活动应侧重于人际方面”。其中就有人际关系论始祖——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流传下来的一个流派。

“优秀的领导能力无法打分”“组织的柔软性无法量化”“如何划分学习组织”,这些理论确有其道理。想想看,谁能把史蒂夫·乔布斯定量分析呢?

但波特提出了反论。他的说法是:在战略开发方面,总要用到分析技法,而那些无法被分析的因素很难被大企业容纳,反过来说,“基于人际关系论的经营战略模式恐怕只适合独裁者”。

常用的第三种方法:试错法

活跃在经营战略学全领域的超级通才亨利·明茨伯格(1939— )这样认为:“一切依照实际情况。当外部环境较重要时就使用定位学派理论,当内部环境较重要时则使用能力学派理论。”

笔者认为这才是优秀的方式,因为这并不局限于哪一种理论。但是,这样包罗万象的方式恐怕也只有明茨伯格这样优秀的人才能运用自如。

当21世纪来临时,经济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速度都突飞猛进,现有的定位学派或是能力学派的理论都将迅速地陈腐化,无论是大泰勒主义还是大梅奥主义都将难以施展拳脚。这将是一个革新的时代。

适应新时代的将会是适应性战略。若要详细解释,则可以这样说:不试行不知错,想要知道应该适用定位学派理论还是能力学派理论,就使用试错法吧。

战略制定和计划流程将因此而改变,若认真试行试错法,甚至连企业的生存方式也将改变(开放化)。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由败转胜,这其中就有适应性战略的功劳。以上就是简略版的《经营战略全史》,各位以为如何?

向过去学习的意义1:原创的力量

行文至此,笔者仿佛听到了这样的呼声:“只要学最新的知识不就好了”“不需要学习过去流传的那些陈腐老旧的知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请诸位想想米开朗琪罗的雕塑,运庆和快庆 的佛像,这些都足够老旧了吧?

但时至今日,它们依然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弦。这是因为这些作品中孕育着原创(或创始)的力量。

经营战略理论与这些雕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像这些雕像一样千百年不变。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知识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原有知识的讹传。追溯过去的意义就在于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些理论知识。

本书编纂的目的在于:将那些堪用的理论及其原始的创立思想介绍给大家。

● 安索夫矩阵揭示了什么

● 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的两条轴的含义

● SWOT分析的局限与应用

● 产品生命周期战略的破坏力

● 日本企业对能力论战略的冲击

● 彼得斯在《追求卓越》中表达的思想

试着认真地重新认识这些内容吧。

向过去学习的意义2:历史在重演?

安索夫的一个朋友大卫·赫西说过这样一段话——

“某年代结束之时,许多大企业都认识到:第一,竞争已经全球化;第二,世界性的竞争不可避免。”

那么,这个“某年代”是哪个年代呢?

答案是1970年代。

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原油价格一路从每桶3美元涨到了每桶12美元,换算成现在的价格是50美元以上。企业在经营战略层面是怎样应对这种激变的呢?相信这个应对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历史本身是不会重复的。历史不会重复,所以“照搬历史”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因为未来有许多的偶然因素。但是人们往往认为历史可以重演(例如同样的企业定位可以获得成功)。

所以,向历史学习真正的价值在于,认识到“相似的状况也可能有不同的变化,因此应灵活制定战略”。

学术与商务的桥梁

编纂本书时,笔者使用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其中有我在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埃森哲咨询公司从事管理咨询顾问20年的经验、我曾经读过的书、重新买来读的书、在网络上搜索到的论文及考证等等。单单这次重新买来读的书就达数十册。

《战略历程》《MIT斯隆商学院战略论》《战略论(1957—1993)》《战略论(1994—1999)》《改变世界的商业思想家》《text经营学》(第三版)这6本学术类的书籍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读了这些书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平衡性是不够的。

当时担任经营战略理论开发的几乎都是波士顿咨询、麦肯锡、贝恩这样的经营咨询公司。若由象牙塔里的学术派们撰写的话,恐怕就没法贴近实际了:因为几乎没有可参考的文献,以及很少出现“个人”的描述。

若要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就要描写个人的逸闻,而大多数咨询公司不愿意作这样的描写,因为将某项经营概念的创立归功于某一个人不像是专业公司该做的。

而本书则力图做到个人逸闻与公司描述兼而有之。为此我参考了第7本书:以经营咨询公司为中心讨论经营战略史的《经营战略的巨匠们》( The Lords of Strategy )。

本书将这些参考资料中的内容进行了消化与整理,希望它可以成为学术与咨询、企业之间的纽带。

挑战追本溯源,挑战易读性、趣味性

因笔者未能作出最充分的调查研究,故而许多事情未能一一查明。

不过,与旧公司的同事详谈,并参考了第一手的英文版书籍之后,我有了新的想法。我开始认真地思考现在流行的理论真正的源头在何处。

最终的结果是,本书正文是从活跃在20世纪开端的前辈们开始描写的。泰勒、梅奥、法约尔,这三位巨匠创立的“思路”是经营战略理论的基础中的基础。

本书追求的另一个目标是易读性和趣味性。诚然,追求通俗易懂会造成叙述简略从而导致偏差,而趣味性则是严肃的学术书籍中本不该出现的因素。

但是,不这样做就很难向普罗大众传播经营管理思想。所以笔者在书中各处都夹杂了“巨匠们的午后”这样臆想中的对谈。于是就有了泰勒对梅奥、安索夫对钱德勒、波特对巴尼等9个也许发生过,或者如果真的发生,将会很有趣的对谈。

笔者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更加贴近这些巨匠们。他们虽然是行业的巨匠,但并非高高在上的神,他们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再次强调:这些对话都是虚构出来的。)

本书的内容与使用方法

本书大纲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0世纪初的三派理论的开端,1950年前后的近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立,之后是60—80年代定位学派的统治,80年代中期开始能力学派的中兴,90年代后期定位学派的卷土重来,然后是2000年代结构学派登场。最后是最近10年的经营战略理论的解说,以及适应性战略的实际意义。

本书将以各派思想的中心人物为焦点,阐释各种思路的由来、巨匠们做出了怎样的功绩以及该派思想的后续发展。

本书的后半部分罗列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和关键性图表。

本书的使用方式有以下几种:

● 教科书式:浏览经营战略理论的流传、史实及相关条目

● 百科事典式:可查找条目的相关信息

● 小说式:可欣赏经营战略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笔者深信,即使是深谙此道的资深人士,也可从本书中领略到新的视角与观点。因为本人即属此种情况。本书内容浅显易懂,适合推荐给经营理论的初学者,高校学生也可自如阅读本书。

那么接下来,由经营战略理论的巨匠们上演的跨越100年的冒险剧即将开始了。 vVu/ZYLCY5ziGbHCri00/H0q/R3H+9UrjLKJ42EFEfBAhEurCHvBpZDgPoLSfO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