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透过心灵之窗,直达对方的内心深处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人的眼睛,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对方的情绪情感。当一个人说谎时,通常是不敢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的,他们担心眼神会出卖自己。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某个人说:“你看着我,看着我的眼睛。”这时,与之相对的那个人往往表现出一副不耐烦或不屑一顾的样子,眼睛则看向别处。

于是,我们就知道这个人在撒谎。因为他不能正视对方,不敢看对方的眼睛。

当然,有的人在交谈时不看对方的眼睛,可能是胆怯、信心不足、难为情或畏缩的情绪表现。情侣初次约会,常常就是这样。

有时,对方对你说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对你说什么并不关心,对方的眼神也会时而移开,看向远处,虽然他一直在答复你,但实际上他在一心二用,并没有真正地将你说的话放在心上,他的心里正在算计其他的事情。

有时,地位高者质问地位低者时,地位低者往往不敢回以正视,回答时视线不住地往下低垂或望向别处,很有可能是正常的社交惯常心理,而不是说谎的表现。

在一次宴会上,有名身穿礼服、看似彬彬有礼的绅士和身着普通制服的服务员发生了冲突。绅士对服务员大喊:“简直太过分了!我要起诉你!”

人们听到声音,都围了过来。酒店的管理者也来了:“先生,请问发生了什么事?”绅士一指面前的服务员,说:“他竟然在红酒里面放东西,他想要谋杀我!”

听到这话,众人皆哗然。

服务员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嗫嚅着辩解道:“先生,我没有……”绅士说:“为什么你不敢正视我?显然你想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但是你的眼睛已经出卖了你,你敢看着我的眼睛吗?”

酒店的管理人员说:“先生,请您息怒,我们会马上做出安排的。”绅士说:“我要报案。”

警察经过仔细地调查,发现服务员并没有说谎。绅士疑惑了:“那他为什么不敢看我的眼睛?当时他分明就是心虚。”

警察笑着解释说:“先生,您的表现如此激烈,他当然会感到害怕,他只是一个刚出来工作不久的小伙子而已。”

弱者面对强者,表现出不敢正视的行为,是很正常的,不能作为弱者说谎的证据。比如警察在审讯犯人时,质问犯人:“你为什么不看着我的眼睛?说明你心虚,说明你在说谎。”犯人不敢看警察的眼睛可以成为犯人心虚的表现,却不能作为他说谎的证据。因为警察此时处于强势地位,犯人心虚害怕是很正常的情绪。因此,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要特别注意的是,少数高明的说谎者在说谎时能够做到不躲避对方的眼神。他们不仅不会躲闪你的眼睛,还会加倍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但是,他们这种刻意的行为,最终会走向反向,过于专注眼神的掩饰,使得他们的瞳孔膨胀。而且注意力太集中,会使得眼球干燥而不舒服,于是他们就会更多地眨眼,这是个致命的信息泄露。当然,有的人了解了这一点,会在说谎时刻意地减少眨眼的次数。不过不必担心,只要他说了谎就难免会露出马脚,越掩饰自己的行为,就越容易暴露其说谎的行为。

另外,还有个比较准确的辨别谎言的方法也是观察眼睛,看对方的眼球转动的方向。科学家证明,人的眼球转动表明他们的大脑在工作。

当人在回忆以往的视觉经验时,通常眼睛会向左上方转动;而当人在构想一幅新的图景时,通常眼睛会转向右上方;当人在回忆以往的听觉经验时,眼睛则是向左中方向运动;当人在构想一些听觉经验时,眼睛则会向右中部运动;当人正在做自我对话时,眼睛往往向左下方运动;而当人在处理感觉或情感经验时,眼睛则往往向右下方运动。

以上的研究结果适用于大部分人,因为很大一部分人在回忆时都向左看,但不能排除少部分人回忆时向右看。这种眼睛转动的情况是人心理活动时下意识的反射动作,除非受过严格的训练,否则是假装不来的。

若你的视力很敏锐,甚至可以透过对方瞳孔的大小变化,来判断他说的话是真是假。

很久以前,FBI抓住了一名间谍。FBI想要找出他的同伙,但是他不愿意供认自己的同伴。显然,他做好了自我牺牲的打算,这让FBI无从下手。当时就有人提出用非语言行为的收集来获得想要的信息,经过大家的讨论,认为这个办法可以一试。

于是,FBI就向这名间谍展示了几十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着一个与间谍一起工作过的人的名字。FBI要求他在看每张卡片的同时讲述他知道的情况,其实,FBI对他所讲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因为FBI知道他肯定不会说出真相。FBI真正关注的是他的非语言信息。

当他看到其中两张卡片上的名字时,眼睛突然睁大,瞳孔迅速收缩,并轻轻地眯了一下眼。这引起了FBI的注意。FBI就特别针对这两张卡片上的人物进行了资料分析,发现两人确实有可疑之处。后来经过调查,证明这两个人就是间谍的同伙。

事实证明,通过观察人的瞳孔变化,能有效地分辨话语的真假。当情绪激动时,瞳孔就会扩大,这是无法控制的。若对方在诉说一件事情时,语气平缓,表情也没有异样,但瞳孔放大,就说明他在说谎,平淡的表情和语气在掩盖其内心的激动。

另外,情绪不同也会导致眨眼的频度不同。人通常每分钟眨眼5~8次。眨眼这个动作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反应,此外,当人的情绪产生波动时,眨眼的动作就会明显增加。

在单位时间内连续眨眼,通常是犹豫不决或考虑不成熟的表现,有时也是竭力抑制激动的表现。而那种幅度夸张、速度较慢的眨眼动作,通常用于表示假装惊讶的戏剧性表情,仿佛是在说:“我不相信我的眼睛,所以大大地眨一下以擦亮它们,来确定我看到的是事实。”

如果眨眼的时候眼皮不是立即收回,而是保持闭上长达1秒钟或以上,就是一个闭眼的动作。这种闭眼的动作是下意识的,表示厌烦、反感或蔑视等意思,不同程度地暗示出当事人高人一等、目中无人的态度。在做这个动作时,当事人自己是很难意识到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个动作习惯的往往是一些性情高傲或孤芳自赏的人。

在案件调查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讯问的时候,FBI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眼部动作特别关注,尤其是眨眼动作及频率,往往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

波多黎各的一家旅馆发生了一宗纵火案,在这宗惨案当中,有97人失去了生命。FBI介入纵火案的调查,经过不懈的努力,FBI将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名保安身上。

在对这名保安进行讯问时,FBI发现他在回答问题时有一些非常奇怪的细微表情出现。当FBI问他,起火时他身在何处,他的眼睛才极快地眨动了一下;而被问到其他问题时,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异常反应,眼睛眨动的频率也很正常。

根据这一细微的表情变化,FBI推断,或者真正的问题就在他的不在场证明上,于是FBI以此为突破口,对他进行了针对性地审问。

最终,保安不得不承认做笔录时隐瞒的事实:案发的时候,他曾经离开岗位去见了在旅馆里工作的女朋友,没想到后来竟然发生了惨案,在做调查的时候,他担心自己失职的事情暴露而被追究责任,所以谎称自己当时在现场,并没有看到任何可疑人员。

尽管保安没有纵火,但他没有坚守岗位,导致纵火犯趁机进入了他的管辖区,最终酿成了惨案,因此FBI将他交给了法庭,让法庭进行裁决。虽然那名保安最终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也将终身承受因失职造成惨案的愧疚感。

在很多案件中,FBI都通过对眨眼动作的观察和分析,顺利地找到了一些线索。FBI认为这些极为细微的表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心理。

比如在微笑的时候眨眼睛,通常表示对方心中想到令人幸福和开心的事情。还有一种眨眼动作比较多见,又称为挤眼,就是用一只眼睛给某人使眼色,这表示两人之间有了某种默契,在社交场合中,两个朋友之间互挤眼睛,表示他们对某个问题有共同的感受或看法。而两个陌生人之间挤眼,则有挑逗的意味。

其实,通过别人的眼神还可以发现很多信息,比如走进会场,小人物的眼神常常在大人物身上,而大人物通常都很少关注别人,除了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外。通过眼神,你就可以知道对方关心的人和事,可以推断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这些信息都将对你辨识谎言有很大的帮助,应该多加注意。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 LooDftLFHKMRYwgyMiN6uNR7h9guJLHkZoDvJxwJRUqxcCLaihWnQ/7JHJ3NlY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