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尊重越多,男孩越成熟

在一个商店里,有个小男孩注视着一辆带铁轨的玩具小火车很久了。终于,他忍不住告诉爸爸,他很喜欢这辆火车。

爸爸听了男孩的话,看了看玩具小火车,便对他说:“这火车太贵了,爸爸没有那么多钱,我们到别处去看看好吗?”

孩子想了想说:“那好吧,不过,我不想去看别的车了。爸爸,等你有了钱再帮我买,好不好?”说着,小男孩就拉着爸爸的手走开了。

周围人看到这一幕后都对这个小男孩赞不绝口。有人便问男孩的父亲:“你是如何让孩子这么懂事的呢?”

这位父亲微微一笑,回答:“其实也没什么,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之间就相互尊重,如果孩子是正确的,我就尊重他的意见;孩子错了,我也绝不会迁就他,而是找理由说服他,要求他也尊重我。我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依靠相互尊重的习惯,就可以使孩子变得懂事起来。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没有尊重就谈不上教育。事实也是如此,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事实上,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如果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教导孩子,往往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能让孩子更明白事理,变得成熟起来。

著名艺术家李叔同曾经是一名教师,他的品格修养非常好,他对每个人都持有相同的尊重,即便是对待学生也不例外。

有个学生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课外书,李叔同看在眼里,但他没有马上责备。

等到下课后,他让那个同学到教室外面来,然后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课外书了。”说过之后,他还对着同学微微一鞠躬。

有一次下音乐课时,一个学生拉门时,发出很大的声音。李叔同赶忙出门把那个学生叫了回来,并告诉他:“下次走出教室时要注意轻轻地关门。”然后对那个学生鞠躬,送他出门,轻轻地把门关上了。

李叔同尊重他人的态度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受到这种风度的影响,变得更加稳重有礼。

生活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尊重孩子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只有立足于生活,才能让孩子了解生活,从而变得更加通明事理。比如,孩子讲话时,家长不但要认真听,有时候还要蹲下来,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以避免让他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不吃饭时也不要硬逼他;孩子做错了事也不要一味地训斥,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也不必用命令的口吻。

有一天,小托尼和爸爸约好去游乐园,等他收拾完毕,发现爸爸还在写论文,托尼便催促爸爸:“快点走吧,回来再写不行吗?”

爸爸用商量的口气对他说:“托尼,这个论文很重要,我想我要把它写完才能陪你去玩,你先自己找些事情做,等我写完了一定陪你去玩,好吗?”

小托尼想了一会儿,便默许了爸爸的建议,自己出去了。当爸爸写完论文去找托尼的时候,发现托尼正在看一本故事书。爸爸说:“好了,我写完了,可以走了吗?”

托尼放下书,认真地对爸爸说:“请等一下,等我看完这个故事好吗?”

爸爸听了莞尔一笑,很有耐心地坐在沙发上,一直等着托尼把故事看完,才一起去了游乐园。

生活中有些父母总是让孩子等待自己,却从来不肯等待孩子,尤其是男孩性子比较急,有时会为此争论,就会因此受到责骂,这往往让男孩觉得父母不够尊重自己,从而不愿意与父母相处。

父母应该给男孩一些自由的空间,让男孩体会到父母是尊重自己的,然后再和他们讨论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规定男孩怎么做。

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大多愿意与父母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时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的尊重的良好反应。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是一味地迁就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当家长养成了尊重孩子的习惯,不久就会发现,你的孩子变得更加懂事、成熟了。 hVjUfrsMDPkWx0H1b3Dj7F77V2ZfVZV75wjuFhAeMSQX1iA6wZBf13k7t0Em6Y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