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乌纱帽”为何可以指代官职

“乌纱帽”原是一种民间常见的便帽,后逐渐演变成“官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员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在之后的各个朝代中,乌纱帽继续被沿用,并做了不同的改变。

东晋时期,皇宫中的官员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人们将其叫做“乌纱帽”。南北朝宋明帝时期,这种乌纱帽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隋唐时期,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戴乌纱帽。为了区别等级,官员戴的乌纱帽上镶有块数不同的玉饰,一品是九块,二品是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是六块,五品是五块,六品及以下官员就不准用玉块装饰了。

到了宋朝时,乌纱帽又有所改变。为了避免官员们在上朝时交头接耳,宋太祖赵匡胤下令改制乌纱帽,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如果官员在上朝时交头接耳,翅就会颤动,这时,高高在上的皇帝就看得一清二楚。为了区别官职的不同,乌纱帽上以不同的花纹做装饰。

明朝洪武三年,太祖皇帝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此外,状元、进士也可佩戴乌纱帽。乌纱帽就逐渐成为官员的一个特殊标志,并同时成为做官为宦的代名词。

清朝时期,官员的帽子虽然从乌纱帽换成了红缨帽,但是,人们仍用“乌纱帽”代表官宦之人。“丢了乌纱帽”就代表失去了官职。 0MqdV37+/ioTGWyapMCbaGJQJgYvtvZjCNVUhXcIP5pmPb2c3SfMgB+a2Dy7/1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