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米是如何被超越的

于建民/文

今年,小米将会面临多个不愿面对的事实,继老对手华为一骑绝尘地甩开之后,另外中国市场的2个低调狼性双子星OPPO和ViVO也将在销售额上实现超越,更甚至达到1.5倍。

不再一枝独秀而是四面强敌

商场就是这样风云变幻,昨日还风投正旺,独领风骚,近日已经强敌四起,从独舞变成群雄并进,甚至不得不面临被强敌超越的事实!

华为已大幅甩开小米,销量超过1.3倍销售额将接近2倍

虽然小米每次偷换概念,将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领先,混淆成中国手机的老大,在手机的整体销量上,真正的国产手机老大是华为,而在2015年,华为的高歌猛进不仅在全球市场实现高增长,同时在中国市场也实现了高歌猛进,开始击溃小米的大本营,今年已经在中国市场开始实现实现超越、领先的情况,而除了中国市场之外,还有一个业绩不俗的国际市场,总销量远远领先小米。

在2015年,华为手机的销量将会铁定超越1亿部,向1.1亿部迈进,而小米今年实现8000万部很有难度,两者的销量差距已从去年的1000万部拉大到3000万部。

而且,今年华为的产品平均均价大幅提升,在1000—2000元价位,不仅通过荣耀获得优势,而且在2000元—3000元,以及3000元以上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占据较大优势份额,如超过3000元Mate7已经销售超过650万部,形成对比的是,小米在2015年的平均均价在向下,走量最大的红米部分产品价格下到499元,今年两者销售额差距将接近2倍。

低调的OPPO和ViVO也超越上来,今年各自销售额都将超越小米甚至超过1.5倍

中国最低调,也最赚钱的两个品牌ViVO和OPPO,然而虽然低调,却是手机行业犀利的狼性双子星,没有各种互联网思维,也没有天天炒作,却是最赚钱的手机企业。

而今年这两个品牌与小米相比,在增长速度上同样大幅领先,这两个品牌今年的增长甚至超过70%,将各自达到5000万部,与小米差距大幅度缩小,而且OPPO和ViVO和华为一样,都是国内能够在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上占有优势,而且销售业绩不俗的产品,在2014年的产品均价就在2000元左右,ViVO和OPPO在2015年两者的手机销售额都将超越小米,更甚至OPPO的销售额将会超过小米的1.5倍。

真应了那句话,真正赚钱大佬都是低调的!

在OPPO和ViVO的运营中,把“产品、推广、渠道”这些商业成功的基础元素扎扎实实做好,做到了业内领先,注重产品设计、注重推广和品牌力打造,而且对于某些互联网品牌所做的炒作、打嘴仗,是拒绝和明令禁止,如OPPO手机的CEO陈明永,命令禁止各种网络骂战以及攻击对手的行为,极为反感靠打嘴仗博眼球这种做法,他本人极为低调,接受采访以及在大众媒体露面的机会极少,却注重狠抓产品的设计,追求极致美学,这种做法与某些企业恰恰相反。

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的综合实力是商业王道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有太多的浮躁,也有一些企业靠吸引眼球来经营,但真正笑到最后的还是内功积累深厚的企业。

华为与ViVO、OPPO,一种是厚积薄发、信奉技术至上,一种是把传统打法做到了极致、步步紧逼,都实现了大幅超越,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经典商业规律的信奉者,都注重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打造。只有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三者都做好,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只把其中某点做好,如只注重营销,却不注重产品,或者产品力弱的,终究还是要败给三者都做好,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这也是华为、ViVO和OPPO胜出的原因。

明年形式更严峻

明年小米面临的华为、ViVO、OPPO这三个强敌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1)华为或仅靠荣耀子品牌就能实现超越

独立运作仅仅2年时间的荣耀,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在2014年独立运作后第一年销量就达2000万部,销售额超过24亿美元,而在2015年上半年销售就超过2000万部,销售额超过26亿美元,而在10月底,荣耀的销售就已达到50亿美元,全年有望达到60亿美元。

而在2016年,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很有可能超过既定的100亿美元任务,如果小米不能发力,小米很容易兑现华为手机CEO余承东所说的,用子品牌荣耀单独对打小米,超越小米的目标就将实现。

如荣耀总裁赵明所说“从荣耀各个产品的销售、荣耀在各个国家市场的表现、荣耀的用户口碑、荣耀的品牌接受度等各个维度来看,荣耀在今年取得了史上最好的成绩!我们原本预计要用两年以上时间成为国内互联网手机的第一名的战略目标,现在,这一时间将会被继续压缩”而除了荣耀子品牌之外,华为有P系列、Mate系列、麦芒系列,特别是前两者,一个针对中端及中高端、一个针对高端,无论业绩,还是销售额都不错,口碑评价也很高!小米与华为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2)低调狼性双子星ViVO和OPPO将会销量超越,销售额超过2倍

在2014年、2015年ViVO和OPPO都实现了高速的增长,特别是2015年,在中国智能手机增速放缓,整体增长只有7.8%,而小米全年的增长14.6%的情况下,OPPO和ViVO的增长都甚至超过70%,而且在2015年ViVO和OPPO的口碑、影响力都比较高,在2016年很可能继续高速增长,将会实现销量接近,销售额将会超过2倍。

市场总是动态变化的,2015年的形式转变,是小米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不过,危机有利有弊,对企业而言要坏处、也会有好处,危险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槛,但是,如果能迈过这个槛,企业的能力将会获得一个飞跃,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目前的情况,必须要面对,如何应对此时的危机,小米所面对的局势,不再是以往刚进入手机行业时的情况,四面强敌已起!

以下是此时小米将会面临的五个危机!

2015年,无论是中国手机,还是小米都将进入新的发展格局中,而未来,小米还将面临哪些危机?

第一个危机中国手机阵营格局的改变,如不加强,小米在第二阵营的位置,还会遭遇问题。

商场如战场,市场格局总在动态变化,几大阵营的实力总在动态转换,有增有减,也有长期屹立不倒的,甚至优势持续扩大的。

2014—2015年,中国的手机阵营也在发生着这样的变化:

2014年的手机阵营

这里面需要解释的是第二阵营的TCL,虽然它的销售在2014年超过7000万部,但是主要靠海外市场,运营商渠道为主,在运作能力上,与华为和小米相差太大,把它归入到了第二阵营。

2015年的手机阵营

在2015年,与2014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1)华为一骑绝尘,将成为第一个年销售突破1亿部的手机品牌,甚至可能迈向1.1亿部

2)小米因为销售增长放缓,进入第二阵营,当然小米相对第二阵营的其他企业还是有领先优势,至少短期内它还是销量上仅次于华为的手机公司。

3)ViVO和OPPO将会成为小米新增加的危险对手

2015年,ViVO和OPPO的销手机售额都将超过小米

在华为超越小米,将小米甩开之后,ViVO和OPPO将会是对小米而言新增加的危险对手。虽然ViVO和OPPO是相对低调的两个对手,但是却是实力非常强劲的对手。

在第二阵营中,联想、TCL、中兴的销量主力都在运营商渠道(且TCL主做海外的运营商渠道,中兴也有一定比例在海外运营商市场),社会渠道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较强的影响力,运营商渠道销售的手机还有个特点,就是单价低,利润低。

与联想、中兴、TCL所不同,ViVO和OPPO的主阵地在中国市场,而且主做社会渠道,而且有很高的影响力,产品和营销都做得非常到位,特别注重产品,是国产手机里仅有的和华为一样成功突破3000元价位,而且卖的非常好的手机,年增长率高于小米,在2015年几乎都实现了100%的增长速度,它们在2015年都会突破5000万部,而他们的产品均价达到小米两倍以上,意味着它们的手机销售额在2015年都会超越小米,更甚至OPPO的销售额达到小米将会达到小米的1.5倍以上。意味着按照手机销售额排名,小米已经排到第四位了。

而如果2016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将会在2015年销售额超过小米之后,再次实现销量也超越小米,各自的销售额都将会和2015年的华为一样,超过小米的2倍。

4)魅族增长速度较猛,直接从第五阵营跨到了第三阵营

2014年魅族开始调整发展策略之后,整体上进入了井喷式的发展,2014年的销量比2013年实现了翻倍,达到了五百多万部,而2015年再次实现大跨越发展,不仅成功跨越千万部,而且进入到2000万部左右,实现了从第五阵营到第三阵营的跨越。

魅族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在2016年还会有增长,但是增速必然没有以前那么快,前面还有几座大山级的对手,不过相对过去而言,它在2014年的觉醒、改变,对于魅族发展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洗牌在进行,2014年曾经出现的一些小品牌,消失了

洗牌是永恒的动作,众多小品牌会倒下,如100+手机、大可乐手机等,这个行业还会有新的进入,同时也会有被淘汰的。

可以说手机行业的形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不足百万部、到百万部、500万部、千万部级、2000—3000万部级、5000万部左右、亿部级,都是不同的台阶,针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又一个的发展目标。

换机潮红利收尾竞争更加激烈小米不得不面临严峻挑战

过去因为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换机潮”出现的庞大机会,加上昔日老大诺基亚(仅中国市场年销售就能超过1亿部)、摩托罗大、黑莓等传统大佬因为被苹果干掉,而空出了巨大市场,中国手机在过去几年享受这一红利,特别是小米快速反应最早享受了这一红利。但是随着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换机潮”到了尾声,以及空余市场被大家抢占的差不多,市场将进入惨烈的零和竞争——“你多我少”的竞争阶段,竞争更加激烈,市场集中度更加明显,缺乏实力的小品牌,将很容易被淘汰。

未来小米和所有对手一样,将要面临一个更加残酷的竞争,特别是竞争对手已经与几年前的情况大不同,这些已不再是2年前的状况,都在切割着小米的发展空间。例如华为这样的强劲对手已经在PK中胜出,且远远甩开,而后面ViVO、OPPO这样的对手也在快速发展,对小米形成第二波冲击。这是小米需要面对的。

第二个危机传播推广的不利,媒体红利减少,失去大量广告传播价值

在过去几年发展中,小米享受了媒体传播的红利,这些传播红利带来的广告传播价值将还像过去一样获得享受。

一方面媒体正面传播红利将会减少,失去大量的广告传播价值

媒体总是喜欢关注焦点,关注“新”、“热门”的企业和人,在过去几年里小米的一举一动,都引发了媒体的报道,以及一些企业的热捧,而小米内部人士也一直在为积极上头条而努力,不停地制造着各种新闻。

可以说在2012-2014年,国内没有一个企业像小米这样被媒体大面积的报道、甚至用狂轰滥炸来形容都不过分,这些媒体的传播,无疑带给了小米众多的传播红利,带去了价值不菲的广告传播价值,让众多人知道了小米,也为小米的销售形成了有利的促进,因为很多人正是因为这些报道知道小米、关注小米,进而购买小米。

而今天,当小米开始转折后,不再是媒体的宠儿,媒体将会关注新的焦点,不在会像过去一样享受传播红利,而这些媒体报道的广告传播价值自然也无法获得。

另一方面负面效应将会出现。

同时,在小米不再是媒体宠儿的时候,它不再是热捧的焦点,而媒体的报道内容,也会因它的变化而变化,在过去媒体会报道它的奇迹,而业绩转折之后,增速下滑、乃至于业绩下滑都会成为媒体报道内容,这样的内容对于产品而言,无疑成为负面效应。

这其中,小米将会为过去过于高调的传播买单,自己过去把自己抬得过高,为了上头条导致关注度过高,把自己架在火上,当下滑的时候,媒体自然也不会放过报道,谁让曾经是焦点呢。更甚至小米为了上头条而产生的一些过于夸大传播(例如小米电视将淘宝渠道的成绩改成全渠道的成绩进行传播,成了业内笑话,以及每年报业绩时拿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的格力作对比,进行数字误导等)所引发的负面效应都会逐渐发酵。

在大众消费者中,有不小的比例是观望式消费,在他们中,媒体的报道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诺基亚、HTC不断下滑的新闻,都曾对其销售产生过不利影响,这些小米也会面临。

第三个危机消费者认可度降低

消费者认可度下降,这也是小米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毕竟在2015年中国智能机整体增速大幅下滑的时候,华为、ViVO、OPPO都仍在发生着高速增长,而小米的增速与他们相比、所差悬殊。

在最初,小米以性价比脱颖而出,以及开始时作为热点的光环效应,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占位和认可度,但是随着竞争对手的逐渐强大,不断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无论产品的竞争力,还是发展的速度、关注的热点上,都取代了小米昔日的地位,这种认可度下降直接影响了销量。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如我们上面所说,在2014年第四季度出现了环比下降,2015年的上半年再次出现环比下降,增速大幅下滑,而2015年第三季度,相比去年不仅没有高速增长,更是出现了下滑。

在这背后,既反映了争者崛起的原因,也反映了消费者对小米认可度的大幅下滑。

小米公关的水准要跟上企业发展的水准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小米公司公关的水准要跟上企业发展的水准,为了上头条的文字游戏、偷换概念等,这些在小米的早期,作为一个新公司要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可厚非,但是到了今天这样一个规模,应该对一些行为进行调整。但很可惜,小米的某些公关现在处在一个暴发户的水准上。

最近几日,在爆出华为手机销售上远远甩开小米时,小米公关负责人竟在微博上发表“华为手机都卖到非洲去了”这样的言论,作为一个公关部负责人发表水准的微博,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虽说作为公关负责人,维护自己公司形象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人可以大街上做个调研,就知道现在华为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有多高,华为手机的高速增长,以及普及,这些事实是中国消费者熟知的,作为消费者,自己身边这两年华为手机的使用率有多高,以及增加有多快,都是很直接体会到的,看到这样一个言论,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能对企业负责人减分,对企业和其产品的印象减分,都在拉低企业的形象也无疑会导致认可度下降。

“认输不等于认怂”,正视问题,改进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形象,如共同开拓中国的手机事业,提升中国手机的竞争力,如同当年王老吉与加多宝不停地的PK,不如树立与加多宝共同开拓中国凉茶的形象,更受消费者欢迎,否则不断地把自己推向消费者对立面,导致的结果就是形象受损、降低消费者的认可度。

上面说的这三个危机,都是外部危机,不过,无论是外部竞争对手的变化、媒体关注的变化,还是消费者认可度的变化,都是值得小米和警惕的。

第四个危机内部员工心态

当企业的发展出现变化时,也会影响内部员工心态的变化。

一方面,当高增长变为低增长,甚至下滑之时,员工的信心发生变化,是否接受这种变化,犹如过去一直高歌猛进地打胜仗,突然开始遇到强力阻击之后,士气必然会受影响。

同样,当习惯了过去高增长,面对这种变化是,必然会有对于信心的冲击,心态上如何进行调整,也是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过去高速增长时,被掩盖的很多问题,也会变得突出和明显。在高速增长时,企业过去一些内部问题,会在业绩增长时,被成绩所掩盖,一旦业绩出现变化时,这些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这是很多公司都会遇到的情况,发展好的时候一切都好、都OK,一旦出现问题了,就一些矛盾显现出来。

这些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必须在心态上上行一个适应和调整,重新激发战斗力。

第五个危机业务发展受影响

1)影响其他业务推进

2015年初,雷军抛出了好市多概念,会员消费的模式,而小米业投资了众多领域,通过手机来构建小米的会员,然后形成链式消费。

但是这些投资的领域,目前,与预期还有一段距离。

虽然在局部上出现了一些亮点,如小米的手环和插座,销售数量上不错,但是这两个产品后者空间有限,前者价格低,对小米业绩增长的大盘实际贡献值不高。

而小米主力进攻的小米电视,虽然小米的营销依旧犀利,但因为没有遇到手机行业此前面临的“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良好天时”,而且国内竞争对手不乏强手,导致小米没能复制在手机行业奇迹。

此外,小米的一些其他投资,比如净水器,在中国还处于一个早期、需要教育的市场,这个行业发展20多年了,还是处于外热内冷的状况,都很看好,但消费意识还有待提高,还需要培育的市场。

无论这些领域发展怎样,都要面对一个事实,这些延伸消费都依托于手机所产生的消费者,目前投资的领域还没有出现达到手机高度的产品,不能承载起第二个引流大单品的效果。

所谓的学习好市多模式(虽然现在好像已经不再提、不再讲这个故事了,已经变成学习索尼的新国货了,变得太快),仍然需要一个核心主力单品构建起会员的基础、基石,才能形成其他的延伸消费,但是如果主力被攻击,这些还没有独立,形成较强自我供血的延伸产品无疑将受到冲击。

2)主力受打击侧翼何能安全?

商场犹如战场,在战场中,主力部队受到攻击,特别是致命的攻击,对侧翼部队的影响往往是致命的,在商场上也如此。

正如阿里的电商、腾讯的QQ和微信、百度的搜素,这都是命根子的基础业务,正是这些业务在领域内的近乎垄断地位构成了他们业内的地位以及超强盈利,并支撑起了他们其他领域的投资和探索,如果他们这些业务受到冲击,无疑是致命的,远超过对他们其他投资的冲击,构成的伤害可谓伤筋动骨。

而对于小米,同样如此,在小米的所有业务中,小米手机是主力,如果不能在这个主力业务上构建起强大的地位,其他围绕在主力业务上搭建的其他业务都是不稳的。

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索尼,索尼当年是比较早开始构建生态、打造生态的,当时它无论硬件产品,还是软件内容都具备条件,索尼的随身听、电视、游戏机、影业等等,从上到下,都具备了,于是索尼也开始打造生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它的主力硬件,无论手机还是电视,都失去了曾经引领风潮的影响力,如索尼的随身听是影响一时的产品,但当时索尼的CEO不再重视硬件入口的价值,导致索尼的手机和电视都失去了影响力,而结局就是,这些年索尼一直在亏损与如何扭亏中挣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寄托于主力业务之上的延伸业务,与主力业务的关系,就如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如何能够保全!

这个例子,同样值得小米警惕!

实际上所有的危机问题,都在于心态、形象和产品

无论外部的危机,还是内部的危机,小米所能调整的都要从内部着手进行调整,从员工的心态、形象和产品上进行调整。

一、心态上,适应企业的“新常态”

如同我们的经济进入一个新常态一样,企业也会不断进入新的阶段。

此刻的小米,正逐渐进入一个新常态,因为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都已发生变化,不再是它刚进入手机行业的那个状态,企业要学会适应,从心态上进行调整,必须要明白:企业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竞争对手也不可能永远都是过去的状态,要正视对手的变化,而不是通过否认来掩盖事实、最终欺骗的只有自己。

企业,要客观的看待变化、看待竞争对手,去调整,强化、提升自己的不足之处,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要学会适应变化、拥抱变化,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市场就是如此,竞争者和领先者不断上演座次的轮回。

二、形象上重塑,不一定非要撕逼才能生存、发展

在形象上,小米应该改变其最初发家的一些模式,如我们前面所说,在早期,作为新锐,通过一些上头条等方式来实现自己被媒体报道、获得传播红利、认知红利,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剑走偏锋、乃至于过火,无可厚非。

但是在今天,小米已经在业内获得了较高的地位,这种早期的暴发户的形象推广方式,已不适合今天,企业不一定非要通过撕逼才能生存、发展。撕逼从另一个角度所体现的是企业自身缺乏产品亮点,只能通过撕对方来构建亮点,吸引点。而这种撕逼还会对企业销售构成影响。

一方面,撕逼宣传能获得一部分用户,同时也会失去一部分中高端用户。

小米在中高端市场的进攻实力,除了产品的不足以外,也和形象塑造有关,每次产品发布会以与苹果PK来宣传“品质上和苹果一样、价格上却比苹果优惠”对一部分收入者,确实能迎合他们的心理,精神上满足他们,获得了一部分客户,但事实是,每个拿着产品与苹果相比,都在说明一个事实,苹果产品是业内标杆,试图通过与他PK来提升产品价值,实际上反馈的是苹果产品高价值,这种对比,也让另一部分用户反感,“毕竟两个产品的差距在那,非要说,没差距、价格更优惠”,结果就是失去了这部分客户。

与其这样,不如通过提升产品的品质,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溢价,华为的高端市场成功突围,靠的不是撕逼,而是产品Mate7确实出众,产品是最好的广告。

(有意思的是,关于撕逼这点上现在罗永浩在锤子手机上倒是在改进了,而且居然为自己以前说过的话道歉,为自己过去的一些言论公开道歉,这点上曾经撕逼最激烈、四处开炮的罗永浩,居然某些方面比小米做的还要到位)

另一方面夸大传播能获得一部分用户,同样也会失去一部分用户

小米在传播中,有时在数字上存在一些偷换概念,比如今年5月份爆出的小米将淘宝网络销售电视数据排名,偷换概念放大变成全渠道销售排名,宣称是第一,而事实是与真正的老大海信电视相差甚远,连七分之一都不到,成了业内笑话。

再如9月份爆出的换屏门事件,也无异于玩火的行为,做这样一个级别的企业,媒体关注的焦点,玩出这样的事件,无疑非常危险。

正是因为众多大企业的因一些危机而出现困境的问题,才引发了商界对危机公关的重视,而企业更不要主动给自己制造麻烦、制造危机。

有时,一些夸大的数据传播,确实能满足一些人的期望,但是同样如果被消费者看明白后,感受到受欺骗的感觉,而后不再相信企业,而失去一部分客户。

今天的小米,已不再是那个初入手机行业的新锐,而是手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一举一动都称为焦点,某种程度也是行业的榜样,大家都在看着你怎么做,而不要用一些行为给自己制造麻烦,应该以更好、更开放的形象面对消费者。同时将更大的精力专注地投入到产品上。

三、产品上,这是重中之重,要加强和给力

说到底,要改变着一切,小米需要拿出好的业绩,而对于此时小米而言,在营销的其他几个方面还是很强,如营销的传播推广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在产品上,这个一切的重中之重中,需要加强和给力。

小米一开始的成功突围,靠的就是产品的性价比,在当时具备极强的竞争力。而现在面对新的形势,同样需要注重这点。

在市场与竞争对手的PK中,消费者会因为你产品给你、对手不给力,而选择你,同样也会因为你产品不给力,而对手给力,或者对手更给力,而放弃你,选择竞争对手!

要知道,消费者永远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永远都在选择更好的产品,面对众多竞品的竞争,你必须给出一个足够吸引力的理由,你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合适,而且拿你的产品证明。

特别在今天,商业正在进入消费者主权的时代,消费者比过去更理智、更加理性,特别对于体验感比较强的产品,他们可以很明显地感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拿出更强的产品力赢得消费者、赢得竞争!

正如小米的劲敌华为在2014、2015年连续实现高歌猛进式的增长,就是在营销推广能力大幅提升之后,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发力,推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产品,获得良好的市场认可,形成对比的是,小米却相差甚大。而华为成功崛起的地方,也是小米需要注重和提升的地方!

商业的本质还是产品服务和品牌

现在都在提的粉丝营销,这个概念本身发迹于娱乐行业,而在娱乐商业、拥有众多粉丝的魅力明星,同样要拿作品说话,如果连续推出的作品都不理想,也会出现人气下滑、品牌贬值、被市场和消费者冷落,乃至于退出娱乐圈。那么多曾红极一时的明星,都是因为没有后续有力的作品而被遗忘。而如果能够连续推出大受欢迎的作品,那么本人的身价和品牌价值都在大幅上升,成为长久屹立不倒的巨星。

对于企业同样如此,你最终仍需拿出给力的产品和服务,当然营销推广同样重要,但是在今天,营销推广手法都已经被对手运用的情况下,你能和竞争对手进行终极PK,还是要靠产品、靠产品说话。那些流传穿越时间的老字号企业,靠的就是产品力和品牌力,穿越时光、依然存在,就和那些长久屹立不倒的巨星一样。

这是所有企业都要注重的!

客观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小米作为一个IT行业闯入手机行业的新人,敏锐的把握了难得的天时——功能机向智能机的“换机潮”,并对过去营销推广手法进行了整合(乔布斯的苹果发布会、媒体炒作、魅族的论坛、阿里马云的新闻营销)胜出当时的同行很多身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创造了中国手机业的一个传奇,这是无论怎样都不能否定的业绩,确实成绩不俗!

但是市场风云变幻,竞争对手在变幻,而小米的一些短板开始显现,主要是产品力的短板,小米的营销推广在业内还是领先的,但是在产品力上确实存在不足,于是与综合实力更强的华为(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等综合实力都比较强)相比,就明显处于下风,而被后者超越,当然小米目前相对其他企业还有短期优势,但长期竞争就比较麻烦,毕竟现在除了华为以外,ViVO和OPPO也马上要实现超越了。

遇到问题不是最麻烦的,遇到问题却不改变、不正视,是最麻烦的!

商业终究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的综合实力的PK,而不是其中某项,是系统优势的PK,只有综合实力强的,才注定是市场的大赢家!

本文来源:i投资(WeChat ID:itouzi8) SF12BXtnIO2Xy87ylMTY8Zl4zevdmxdvAOwvSCGw2MdgyL6g3v9xCrQDF4H12+1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